APP下载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演进特征与应对策略

2022-01-16柳鸣毅龚海培孔年欣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

柳鸣毅,龚海培,孔年欣,敬 艳

(1.武汉体育学院 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在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新范式中,治理问题、主体、机制及其关系更为复杂[1],全球公共产品需求增加驱使体育等普适性、大众性和多边性的全球治理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全球化加速跨国界、跨文化和跨领域多边合作,体育在促进全球价值认同、实现跨域文化融合、消解全球利益冲突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家或地区政府及全球、区域性非政府组织均将体育作为参与全球治理中的主要内容[2]。但是,长期以来全球体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西方中心主义化[3],以及缺乏包容性、难以均衡发展、兴奋剂、非法博彩等局限性问题[4],严重制约着全球体育治理目标的实现。

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将应对全球体育治理“政治化”和体系变革等挑战及厘清参与策略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体育成为我国“元首外交”的新亮点,通过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参与“金砖”“上合”等多边国际合作及其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5],彰显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对外交往方略。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人类社会遭遇各种挑战的形势下,我国以“两个奥运”兑现了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并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其不仅是中华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更凸显了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智慧。

综观当前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体育治理逻辑[4]、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6]、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7]等方面,尚未从体系化角度回答中国应对全球体育治理的策略问题,且对于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演进特征的论述并未站在历史背景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体育行政治理主体单一化、体系化治理特征不明显、国际国内协同治理结构待优化、非政府力量积极性较弱等问题亟待解决[8-9]。因此,本文在深入剖析全球体育治理核心要素的背景下,以全球体育治理视域下中国应对策略为逻辑主线,研究聚焦两个问题:第一,研究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特征是什么?(“What”型问题);第二,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应对全球体育治理角色转变、地位转移和方式转变的过程,提出我国如何应对全球体育治理?(“How”型问题),旨在为全面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体育地位、形象、话语权及治理能力作出理论贡献。

1 全球体育治理现状与趋势

全球体育治理以政府组织和非政府(体育)组织为主体,以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为手段,形成了国家或地区、各类组织和个人共同管理、服务、指导和开展的,以普及体育运动、促进大众健康、促进世界和平等为目的的全球性体育公共事务活动的格局[10-11]。具体而言,全球体育治理以职业体育、大型赛事、休闲体育、青少年体育等为核心内容,促进体育产业、精英体育、城市发展、大众健康、青少年体育素养等多形态协同发展的趋势。

1.1 国际体育组织引导全球体育发展

在中西方文明交融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现实诉求和长远目标均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大众健康需求或文化多元传播等。以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国际体育治理格局中以制定政策、组织活动、治理项目和文化传承等手段发挥主导作用[12],采取了一系列体现包容、开放、公平的治理精神改革举措,旨在构建倡导正义公平、维护世界和平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彰显其在引导全球体育发展的核心角色。2014 年12 月8 日和2018年2 月8 日国际奥委会先后推出《奥林匹克2020 议程:内容和背景》(Olympic Agenda 2020: Context and Background)和《奥林匹克2020 议程:奥运会新标准》(Olympic agenda 2020: Olympic Games—the New Norm),除了包括简化申办城市工作流程、缩减承办奥运会成本、项目设置调整等以外,还提出促进奥运会与城市遗产传承、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低碳等可持续发展办赛理念等一系列更具前瞻性和全球性的改革议题[13]。从组织理论视角分析,该组织以非政府组织身份,采取共治、共商、共议、共建的方式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发展。为化解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经济冲突等方面矛盾,尤其是面对兴奋剂、腐败、富人俱乐部等反伦理、逆全球化等问题,国际奥委会通过改革使体育回归和平使者的本源,持续维护全球体育治理秩序。

当前,国际体育组织采取加大反兴奋剂治理力度,增加女性国际奥委会委员,扶持第三世界国家体育发展和发挥体育抗击疫情的积极作用等举措,蕴含着倡导“更为团结”与消解国家政治利益等冲突的普世价值理念。可见,全球体育领域正在积极构建更具包容性、融合性和长远性特征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其改革指向与全球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健康促进、帮扶贫穷、种族歧视、女性权益等问题趋同一致,促进体育融入全球治理之中。

1.2 职业体育引导体育产业发展

在体育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职业体育融合经济、文化、管理、体育等元素引导体育产业发展,拓宽了全球体育治理的范畴。其以职业体育联盟、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产业企业等职业体育组织为治理主体,以教练员、运动员、传媒人员、经纪人等职业体育从业人员为核心资源,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器材装备制造、数字传媒等为产业业态,在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多元需求驱动下,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衍生出多维场景、角色和功能,形成了体育及相关产业体系,尤其网络技术迭代改变了大众参与职业体育的消费结构、方式和诉求等,多因素共促职业体育向全球化、大众化、数字化等多维度发展,实现倍增效益[14]。

以职业体育联盟、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为主导的职业体育组织不仅贡献产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为全球体育治理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融合性平台和衍生性品牌。职业体育联盟扮演职业体育规制者角色,引领着体育竞赛与体育服务经济发展。当代职业体育联盟聚集于足球、篮球等球类、极限和休闲等体育项目,以打造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和全球顶级体育明星作为其主要产品实现联盟所属俱乐部的共同效益。职业体育联盟以遵循所在国家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以与娱乐、传媒、房地产、金融等领域跨界融合,保障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并向全球拓展。职业体育俱乐部以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围绕参与顶级体育竞赛、塑造全球体育明星、培养职业体育教练、构架职业训练团队、供给体育生活需求、融合体育产业发展及运营体育场馆等形成良好的资源聚集优势与商业化运营成果。并以体育及相关产业为载体,呈现向体育产业布局、受众群体定位、合作伙伴关系全球化、全域化和全面化在全球发展特征[15]。体育企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呈现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职业体育领域多元化实体型和服务型需求驱动体育企业向跨国经营、科技创新、业态融合等方向发展,如中国安踏连续8 届与中国奥委会合作,拥有超过1400 项创新专利,累计为29 支中国国家队打造奥运装备,其体育服务、体育媒体及用品制造业的企业将其品牌价值、文化输出和产品附加值与职业体育品牌、组织、赛事等共荣共生,数字和材料等科学技术迭代和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更是促使体育职业分类更为精细及其更高水平的职业化服务。然而,职业体育引导体育产业发展亦存在相关治理问题,如在由线下线上发展、由国内循环向全球循环发展,由体育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延伸等的过程中,职业体育联盟暴露出的资源垄断、文化侵蚀及违背体育道德等行为,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体育发展目标相违背。再如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职业经理人、职业运动员、职业教练员和职业体能师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全球体育治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和组织治理等问题。

1.3 大型体育赛事引导城市发展

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体育赛事作为兼具竞技性与参与性、大众性与精英性、全球性与区域性以及目的性和差异性特征的独特活动,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举办体育赛事使城市成为承载公共责任,增加公众认同感、价值感和获得感,延伸城市综合性、产业性和品牌性等内在价值的载体。

在体育赛事综合性价值方面,一次性或延续性体育赛事的聚集和赛后发散效应,对城市经济、人文、城市建设等产生极大程度的综合性效应。根据国际奥委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政策导向,均将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新技术开发与运用、城市景观改造、城市经济再生等举措融入体育赛事及其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中,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向全球传递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和健康生活理念[16]。在体育赛事产业性价值方面,体育赛事作为现代综合性服务产业,除了门票、场馆服务、运动员转会市场、带动城市就业等本体性产业价值以外,更凭借其与文化表演、休闲旅游、媒体、城市建设等跨界融合发展,体育传媒网络化、数字化、娱乐化等跨界性特征创造了体育赛事明星、服装用品和文旅产品等附加值,形成了体育赛事全球产业链的长尾效应[17]。在体育赛事品牌性价值方面,体育赛事主办、承办或赞助商往往致力于打造或关注体育赛事承办地、明星等关联元素的品牌,并非关注城市本身知名度或影响力,如英国温布尔顿、曼彻斯特等较早形成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等均是依托体育赛事助推城市全球化发展,以发挥宜居、舒适等独具生态优势、旅游价值的小型城市进入全球视野,彰显体育赛事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因此,各国家或地区以承办全球顶尖赛事、打造区域赛事且形成自主赛事品牌,耦合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全球化的同质性关联,奠定其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4 人文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发展

在全球多元往来交流中,各类体育组织不同形态的体育活动蕴含着身体主体性和外界客体性之间的教育、思想、习俗、地域等丰富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全球体育治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体育生物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融合。体育作为早介入、常态化、低碳性等特点的健康促进方式,强身健体成为全球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目的,尤其是体育对不同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身体形态塑造、身体机能改善、健康素质提升、运动素质培养等身体方面以及人格、意志、团队等心理方面的生物性促进,已形成全球共识。然而,在全球公共事务融合化背景下,体育全球化传播的主体不仅看重其生物性价值,且挖掘其文化及其思想观念认同感、合理性和趋同性等成为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占据某一领域主导地位或引导其发展的关键。近些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提出的“运动是良医”行动计划和美国体能协会推广的“体适能”“功能性训练”等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享誉全球。不可否认,依托于专业性多学科交叉体育研发团队的社会组织,将运动训练或运动医学方法和手段打造成为体系化、层级化、多元化向全球推广的服务品,其蕴含着在产业、文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极大的文化包装、价值输出和效应衍生等意味。另一方面,全球体育治理的不断深化促使了体育单一性价值与多元性价值融合。实际上,从促进身心健康到享受体育乐趣、情趣和智趣的生活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变,本身就是物质和精神文明提升后,人的生活素养提升和生活需求多样的表现[19]。由此,在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多元化、多形态、多样化、多层次发展促进其融入现代养老、旅游、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其也成为全球体育及非体育领域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可见,多元化文化价值冲突往往成为各国家或地区依托全球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对外交往等活动的焦点问题。因此,以体育为载体兼具文化价值一体化和多元化共存理念,团结不同民族、国家、地区和发展条件的民众成为构建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的目标。

2 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演进特征

从全球体育治理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尽管体育的聚焦主题受到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远影响,但体育参与的自发性、组织性和体系化等特征,促使体育融入全球发展大局,且以国际体育组织为依托,围绕职业体育、大型赛事和人文理性等方面发挥多元价值,促进体育产业、城市布局和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球体育治理的现实境况,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呈现出治理角色由“参与”向“主导”转变,治理地位从“边缘”向“中心”转移及治理方式以“单一”向“多元”转向的演进特征。

2.1 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角色正由“参与”向“主导”转变

因西方经济萧条、体育政治化、国际体育组织腐败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全球体育治理赤字或失灵。同时,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程并非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而是逐步被全球体育领域认可和认同,从“参与”向“主导”的角色转变。其一,成绩主导标志着治理效益。据统计,从1980 年我国派队参加奥运会以来,我国运动员参与奥运会规模、成绩和影响力等不断取得突破,其竞技体育成绩处于国际体坛领先地位,为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现阶段针对冰雪项目短板、职业体育明星缺乏及体育科技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多项提升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国家化的改革举措,且逐步融入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之中。其二,秩序主导标志着地位突出。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由国际组织、运动项目、活动交流、参与人员等所形成的国家体育治理秩序是一个复杂、长期、多变的混合体,利益交织和往来交往时常交替。依托于我国国际主导的治理逻辑及国际话语权的全面提升,我国与国际体育组织及相关国家或地区体育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使我国以从选派运动员参加国际体育赛事逐步向参与和主导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发展[19],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活动和输出官员、教练员、运动员等赴国际体育组织任职,展现中国体育智慧与贡献中国方案。其三,组织主导标志着身份认同。区域性、联盟性、协商性组织成为全球治理主体,其主导的治理内容、秩序具有国际规约性和引领性作用。在体育领域,参与国际体育组织、联盟或构建新型体育关系是确立全球体育治理的主导地位或获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在此方面,我国以举办奥运会、援助第三世界国家体育设施建设及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等打造世界体育赛事之都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获得身份认同。

2.2 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地位正从“边缘”向“中心”转移

历经百年,中国体育事业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崭露头角到走向全球体育治理中心,为更好的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制度保障。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体育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地位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事业发展相同步。具体而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站起来”的坚强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极贫时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发展方针发挥了体育促进大众健康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的突出表现使国家丢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尽管历经国际少数顽固反华势力,中国体育仍在曲折中走向全球体育舞台。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富起来”的有力保障。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促进了国民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逐渐提升,如体育赛事审批权下放后促使马拉松爆棚式发展,政府“放、管、服”后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雨后春笋般壮大等情境,映射出国民强烈的体育参与意愿。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广州、深圳、南京、上海等相继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及全国范围内常态化国际体育活动及频繁出访交流,体育作为国家发展的窗口,向全球展现国家民主富强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第三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强起来”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阐明了建设体育强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体育成为对外交流往来中的重要国事[20]。在此背景下,体育事业贯穿于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精英体育、老年体育全生命周期和全生活领域,体现了小康社会背景下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素养,夯实了我国走向全球体育治理中心地位的基础。

2.3 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方式正以“单一”向“多元”转向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指引下,我国体育事业已突破竞技参赛和夺取金牌的单一发展目标,以参与全球体育规则、承办全球体育活动、倡导全球体育理念、提出全球体育方案等多元化方式,彰显中国在全球视域中的大国形象和地位。因此,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支持全球相关国家或地区体育发展等应有之义是促进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发挥体育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我国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我国从传统行政性体育治理主体向有助于建立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共同体转变,其间,国家驱动与社会构建多元化体育治理共同体的逻辑,破解了一元政府治理体育的困境和整合体育发展资源不足的难题。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过程中,为遵循和应对国际体育秩序,“请进来、走出去”体育对外交流往来的多元身份、主体构建等需以中国特色体育社会组织体系为支撑,使“开放办体育”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推进体育事业深化改革,体育赛事审批权下放和各地体育融合发展等,各地政府通过主导建立多元化治理主体以激活和撬动社会资源,为全局性、地域性和特色化地开展国际范围的体育人文交流、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贸易拓展了发展空间。在体育服务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体育企业、职业体育联盟、职业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竞赛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融合发展,均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多元力量。另一方面,治理内容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我国体育全域式、全球化融合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从释放竞技参赛的成绩效应向全域式体育融合发展的多元效应转变,体育在多元文化趋同、社会渗透融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族形象建构等方面以多元化体育发展方式、多样化体育发展内容、多层级体育发展模式等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公共事务。因此,新时代的体育不仅仅是争金夺银、振奋精神、强身健体和愉悦身心等,而是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担当,全方位彰显了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标榜形象,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高度认识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个体到社会、民族、国家多层面,释放体育健身、健心、健群的价值,凸显其在国际外交、国族建构、公共治理的过程中的多元性效应[21]。

从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角色转变、地位转移和方式转向等方面看,我国正以立体式、全方位、整体性态势融入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体系化特征不明显,尚需关注国家体育治理内部向度和体育全球化外部向度,实现国际国内一体化治理结构;2)依托我国长期赖以生存的体育行政治理主体难以支撑全域式、多层面、多领域等特点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我国非政府力量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3)目前体育与全球公共事务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但中国同各国家或地区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间以各种方式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互动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3 我国应对全球体育治理的策略

面对全球体育治理组织化、职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和大众化等发展现状与趋势,基于我国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地位转移和方式转变等发展方向,从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建立网络体育组织体系、形成体育合作治理模式、拓展体育治理参与范畴、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5 个方面提出我国应对全球体育治理的策略,有益于为全面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能力,形成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提供借鉴思路。

3.1 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促进全球体育可持续发展

作为正在走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已成为促进全球体育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通过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建立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体育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广泛参与国际体育公共事务治理,彰显我国体育管理制度优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事出访活动中将体育列为重要议题,尤其携手全球体育领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倡导“去政治化”的体育和平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方式和态度,彰显了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将办好2022 北京冬奥会作为国家责任及履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国家制度优势。在此过程中,2022 北京冬奥会以展现中国一流赛事运行团队、场馆设施服务、科技创新成果、精准疫情防控等举措及一系列标准,将共建、共享、共创的开放理念贯穿申办、筹办和赛后全过程,以倡导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体育治理。尤其在后北京冬奥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强大支撑,将会全方位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体育公共事务治理的能力。(2)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释放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健康入万策及发挥体育作为促进健康作用是国家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体现[22]。为应对全球健康危机,我国体育促进健康政策呈现一体化设计和整体化推进的特征,即强调以体育促进健康的关口前移、健康入万策和关注重点人群等政策,以及以体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构筑健康中国行动体系[27]。“十四五”时期,我国倡导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文融合、体旅融合和数字体育等一系列优化体育要素融合配置的发展举措,旨在形成一体化的体育服务链、产业链和技术连提升国民身体素养,以整体性体育健康治理体系向全球释放我国大众健康生活理念,向全球提供健康促进的中国方案。

3.2 建立网络体育组织体系,推进体育治理全球化

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背景下,以政府主导构建行政与社会、市场共建体育治理体系的格局成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建议结合我国内外部体育治理改革,建立从国家到地方涵盖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属性的网络化体育组织体系,助力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全球化。(1)建立中国特色体育治理主体,推进融入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体育组织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各运动项目、各个相关非政府组织、大型跨国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和纽带。在充满竞争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国家将努力建设成为“竞争性国家”,其稳定治理主体内部机构、提升治理主体国际地位成为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秩序维护、制定全球体育标准、举办全球体育活动中“竞争”的关键。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不仅依靠于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和大量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更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不同类型体育组织在承担奥运备战、项目推广、承办赛事和科技研发等公共事务中的合作能力,具体包括体育行政和体育社会组织向国际体育组织培育和输出官员,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话语权和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以及体育企业等跨国贸易、参与全球体育赛事活动等增多,更需从参与国际体育产业贸易、国际体育交易平台到打造具有中国标识的体育产业品牌。(2)建立中国特色的体育技术资源体系,推进全球体育交流往来。全球体育公共事务的跨域性、复杂性和交织性特点对国家或地区复合型体育人才队伍、服务体系等规模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建立将具有中国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人物形象、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等特色的技术资源体系与全球体育互融互通机制,有利于增加中国与全球体育治理主体技术附加值。从人力资源角度,教练员、运动员和技术官员作为全球体育治理中最主要赋能技术的人力资源,我国各类体育组织应依托自主项目、技术等优势,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具备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技术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等,以参与国家体育组织管理及以向国际职业体育联盟、优势项目国家输送、共建队伍等方式培养中国体育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对外体育交流往来。从技术资源视角,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形象且具有体育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中国体育企业,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产业全球竞争力和贡献力。在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的双循环背景下,我国不仅有庞大的人口需求优势,更应发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材料、传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以跨界融合为方式,加强体育用品制造业研发能力、体育赛事原创IP、体育传媒自主性创新主体、体育健康产业的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助力我国体育产品及其服务走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体育治理主体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能力。

3.3 形成体育合作治理模式,实现国际国内一体化

基于全球体育治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事务包容性等发展特征,已然形成了各级各类主体之间以及相关事务发展之间的协同合作治理格局。建议我国积极参与不同类型、领域和范畴的全球体育公共事务,构建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全球体育治理目标的现代化体育治理能力和体系。1)构建政社、政企、社企合作的国内体育治理结构。构建责权清晰的政社、政企和社会治理模式是我国国家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政府以政策主导、监督评价为主要职能,强化其在精英体育、奥运备战中的宏观治理作用。按照体育领域“放、管、服”的改革驱动,逐步改变我国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体育基金会以及群体性体育社会组织过于依附政府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以及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下的体育社会化、组织化对接全球体育治理组织的结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政社共治模式实质上不是政府退出社会,而是厘清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的权力边界、角色、功能和作用。在遵照国家各类社会组织管理法规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跨部门主导建设网络化、层级化、基层化体育社会组织,使其向全球推广和传播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体育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等战略规划和服务体系,更大限度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能力。2)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国际体育治理结构。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不断提升[23],且在参与的国际体育赛事、重要会议、职业体育赛事来华交流等体育外事活动中,始终以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深入推动我国体育同世界其他国家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吸收全球不同体育治理形态的内容、经验和举措。同时,我国政府通过坚决执行国际《反兴奋剂条例》的态度和行动,积极参与和维护全球体育治理秩序等[24],以及提出打造国际体育城市及独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特征的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文融合等服务,与国际奥委会等体育组织、世界大国、亚洲邻邦及第三世界国家共建全球体育治理格局,旨在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国际形势的国际国内一体化体育治理结构。

3.4 拓展体育治理参与范畴,提升全球体育治理水平

全球体育治理围绕职业体育、大型赛事、休闲体育、青少年体育等事务,拓展了在体育产业、精英体育、城市发展、大众健康、青少年体育素养等方面的治理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并阐述体育融入其中的丰富内涵。因此,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25],建议我国以举办国际体育节事、均衡发展运动项目、推广健康中国战略、展示体育科技成果和培养体育复合人才等多维度、多层级、跨领域的方式,拓展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范畴,提升我国全球体育治理能力。

1)举办国际体育节事。2022 年1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考察调研,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在全球治理多元化融合的背景下,大型体育赛事已释放了超越体育竞技的多重蕴意。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其应有之义在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进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和平发展主张。随着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全国各地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举办国际性、区域性和本土性的体育节事活动,更有利于推广和打通我国体育旅游品牌、体育文化特色、体育服务产品、体育器材商品走向全球领域的路径[26],向全球传播独具中国地域风情、民族生活、传统养生等特色文化符号的体育赛事服务和产品。

2)均衡发展运动项目。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当前,在竞技体育领域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竞技运动项目;在大众健身方面,大众对运动项目偏好和参与呈现多元化特点。尽管运动项目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受大众喜爱、易于开展或具有产业价值等因素影响,然而运动项目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仍然具有引领式发展的作用。客观地说,我国冰雪运动、新兴体育项目、足球、篮球等大众球类项目、F1 方程式赛车、网球、高尔夫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还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从业人员规模和水平等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我国应从提升大众参与规模、加强对外交流、挖掘项目产业融合价值、寻求中国市场合作点等方面补齐短板。对于我国举重、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更应以挖掘项目推广价值、塑造发展体系,承担起此类项目全球化、职业化、体系化推广的责任和义务。

3)推广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我国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充分体现了我国制度优势和公共健康卫生治理的改革成效。为应对全球健康危机,我国以体育与健康融合政策的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倡导早诊、早治、早防的健康促进政策。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下,应在体育健康产品、体能健身体系、体育健康科技成果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国品牌的各类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健康教育等推广体系,将我国倡导早介入、低碳式、长远式、积极性的体医融合健康理念融入全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之中,深挖我国传统医学和武术健身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促进健康方案。

4)展示体育科技成果。“十四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受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欧美等国家以科技创新抢占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且引领全球体育发展。然而,在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体育装备器材、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营养品等呈现融合化发展趋势,尤其表现在诸多高精尖竞技体育科技产品、大众健康科技产品等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研发能力等方面。如通过举办2022 北京冬奥会,我国已在冰雪运动场馆建设、体育赛事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应用、冬季项目服装研发和科技助力训练设备、系统和场地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未来我国体育科技将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基础,瞄准数字化、智能化、高新材料等技术在体育场馆、器材、训练科研仪器、全民健身设备等领域应用,向全球推出一批原创、引领、高新的体育科技创新产品。

5)培养体育复合人才。复合体育人才是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诚然,受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体育系统教练员和运动员转型发展面临管理、人文和技术等多方面困境。同时,具有运动项目训练、管理和执教经验的复合型体育管理服务型人才较为匮乏。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过程下,我国急缺一批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和技术人员等。因此,我国应畅通体育管理体系、体育职业教育和高等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制定涵盖专业运动技能、体育管理知识、体育产业知识、国际公共关系知识和英语技能等跨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国际体育人才学历教育、综合选拔、专门培养和国际输出的通道,为我国体育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3.5 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构建全球体育共同体

积极应对全球体育治理的要义在于以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和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与扶持的治理机制,因此,在全球体育治理的进程中,建议我国以合作、扶持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设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及可持续发展,协同构建全球体育共同体。1)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尽管国际体育组织是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制定者,然而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以积极筹办国际体育赛事、加强体育多边交流,尤其是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过程中,我国不仅遵循全球治理法规和条约,更是以遵循淡化政治干预、尊重人权、民族文化和习俗等伦理精神,开展一系列全球体育治理活动,为构建全球法治性、平等性、协商性、自愿性和网络性体育治理秩序贡献中国力量。由此,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对中国体育全球化发展的认同感,我国还需进一步争取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数及其话语权等,提升我国体育行政组织现代化治理能力、体育社会组织独立运行能力、体育企业创新品牌能力等,在管理经验、服务能力和产业运行的标准化方面与国际接轨,促进构建共同行动、共同应对、共同合作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2)以合作扶持的方式构建全球体育共同体。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实践活动并不完全是因全球体育治理体系而产生或是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依托于我国对外交往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而自主选择。因此,合作和扶持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主要方式[27]。如对非洲等第三世界体育合作和扶持,如选派教练员援外、组织国际体育训练营、给与资金扶持修建体育场馆等。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合作或扶持的方式,培育体育旅游产业新动力、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并带动这些国家或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彰显我国对构建全球体育共同体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4 结语

当前,体育作为全球治理重要议题已凸显出高度跨界性、融合性和关联性等特征,且跨区域、民族和种族的交融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加剧了国际(体育)组织、各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难度和风险。历经“东亚病夫”的屈辱,再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中国强”,体育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不仅应惠及中国人民,更应以中国体育方案和体育智慧与全球人民分享体育改革的成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我国需以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建立网络体育组织体系、形成体育合作治理模式、拓展体育治理参与范畴、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等举措,推进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向纵深化、持续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
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开发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