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022-01-15林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先学

林英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福建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之一。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效果不佳,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符合中职学生的特性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

[关    键   词]  中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091-03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以期找到更加适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效果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特性

1.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热情

一些中职学生初中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刻苦努力的学习动力。

2.爱上网、爱玩游戏、迷恋手机

许多中职学生一接触手机、电脑,就忍不住想玩,无心学习。

3.计算机应用技能差异大

中职学生有的家中有计算机,有的没有,有的甚至在初中阶段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能参差不齐。

(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讲练结合”,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学生跟随操作,可能暂时学会了,但这只是机械地模仿,属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并不能真正理解掌握,有时换种形式就不知所措了。

信息时代知识技能更迭频繁,传统方式学习效率较低,现今的教育需要改变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就是将常规的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生预习+学习、课中合作答疑+练习巩固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充分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用手机或者计算机在课外时间学习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看不懂的内容可以重复看,需要思考的时候可以暂停思考一会儿。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弊端: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技能的课程,如果仅仅用手机观看视频,没有在计算机上操作体验,纸上谈兵是无法真正掌握技巧的。而且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农村,家中没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却又缺乏自制力,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上网玩游戏之类,这样很难保证课前自主学习效果。

(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的结合,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样由于设备条件不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普遍比较严重,日常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独自使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时,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目前中小学最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是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在整合大量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经过长期实际教学实验后提出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都在课堂上,这样便于教师监督和引导。另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践操作过程的講解,很少有深奥艰涩的理论概念,学生能够自行阅读并动手验证,进行自主学习,这些都为该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因此,我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同时借鉴其他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如微课、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充分融合,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流程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下的教学环节设置为五步,基本流程如下图。

(一)第一环节——学习任务书(3分钟左右)

在多媒体机房里,预先把学习任务书和相关资源发到每台学生机中,里面包括自学目标和自学指导,然后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设定具体明确的自学目标,并将“立德树人”情感目标融入课堂教学

自学目标的制订要从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立德树人”作为情感目标,贯穿始终。例如《数据排序》这节课,教师先播放《中国乒乓球史上的辉煌时刻》微视频:奥运会场上奏中国国歌、升起三面五星红旗,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金、银、铜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关注,再通过金牌数量的排名,引出数据排序,告诉学生本节课的自学目标就是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以及数据排序的规律,让学生心中有数。

2.指导学生以何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自学

自学指导要告诉学生在多长时间内,用什么自学方法,完成什么自学内容,要达到什么标准,如何检测。例如,《数据排序》这节课,自学指导是“请同学们在12分钟内,阅读课本第183页到第186页,并按步骤提示进行操作,完成简单排序任务和多重排序,掌握排序的基本步骤,了解数据大小比较的规则,然后提交到教师机,并登录云班课平台,完成课堂小测5.1,之后,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操作。”

这样学生就可以目标明确、紧凑地开始完成自学任务。

(二)第二环节——先学(12分钟左右)

“先学”包括学生“学”和教师“看”。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书的要求,自行阅读,跟随操作,完成测试。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较为简单,主要是应用操作,但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进度。因此,教师准备了小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操作过程,同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尽量不要依靠视频,独立思考,努力赶上。

这种方式下,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持续学习打好基础,以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涯。

2.教师组织教学,观察学情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督促学生专心学习,观察学生操作,记录问题,并根据课堂小测结果,分析学情,为后教做准备。

例如,《数据排序》这一课,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多名学生有一个同样的操作错误:忘记选择排序对话框中“数据包含标题”选项,导致操作结果不一样。另外,教师还在云班课平台上设置了几道选择题来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发现有的学生对数据大小比较的规则还不大了解,教师记录下这些情况,然后再查看学生提交的效果文件,物色下一步“后教”的演示操作人选。

(三)第三环节——后教(12分钟左右)

“后教”是合作性的学习,可以在教师指导之下学生教学生,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当然,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还要给予讲解。“后教”的方式主要有纠错、讨论与讲解归纳等。

1.纠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等,教师要及时引导矫正。

“纠错”可以自行纠错,请学生展示自己做错然后纠正的过程,其他学生借鉴;也可以是他人纠正,先请完成情况不大好的学生操作演示,然后再请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加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数据排序》这一课,针对学生忘记选择 “数据包含标题”选项导致错误这个共性问题,教师展示错误的效果图片,请一位学生上台纠错,先演示错误操作之后再演示正确操作,这样引起其他有同样错误的学生共情,加深印象,避免类似错误。

对于那些有技巧性的问题,可以先让完成稍差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完成比较好的学生纠正,最后还可以请做得完美的学生进一步演示并讲解。

这样既实现了纠错解疑,学困生能及时跟上进度,好学生在复盘操作过程中,又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

2.讨论

如果全班多数学生对于某些问题不大确定,理解有些含糊时,可以开展讨论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找出解决的办法。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或者全班讨论甚至师生探讨。

例如,《数据排序》这节课中的数据大小比较规则,有些类型的数据学生比较少接触,不明白如何区分大小,这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尝试、验证,然后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得出正确答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在一旁稍加引导与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讲解归纳

对于一些理论性强、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是要展开讲解,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一味地让他们自学而脱离教师的帮助,会造成畏难心理,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些比较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归纳梳理,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条理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第四环节——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学生经过之前的两个环节,基本学会了相关知识,可以进行“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机应用技能基础相差较大,完成练习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融入了分层教学法,设置了基本任务和提升练习。

基本任务相当于作业,是与先学内容相似的练习,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及时纠错、内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练习是为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的,难度稍稍加大,知识点也进行了一定的提升,这样避免这些学生在快速完成基本任务后无所事事,又可以培养一些竞赛的种子选手。

当堂训练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查看并收集学生完成效果,根据反馈情况,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

(五)第五环节——小结(3分钟左右)

小结环节是这节课学习情况的总结,展示完成效果好的学生作业,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以及表现积极的小组,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并对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提醒。

以上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一般流程,这几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当然,根據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多次组合,灵活应用。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我校在2019级和2020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都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2019年,我校2018级学生参加福建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优秀率为13.5%,不及格率为3.3%;2020年,2019级学生参加该学科学考,优秀率为18.6%,不及格率为1.2%;2021年,2020级学生参加该学科学考,仅有1名学生得到E等级,优秀率为23.3%,不及格率为0.1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应用效果越来越好,优秀率提高了,不及格率降低了。

(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我校学生参加了2019—2020学年和2020—2021学年两届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都获得“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项目的一等奖。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多位教师开设了市级优质课;2019年,两位教师参加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课堂教学项目一等奖;2020年,三位教师参加“网龙杯”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分别获中职组一、二等奖。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中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及时调整解决,不断结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新颖、实用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珺,张亚萍,李万敏.应用型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0).

[2]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先学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回顾与思考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