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22-01-13胡文斌
胡文斌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古典诗词久传不衰,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重视,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社会推崇,语文教学中对古典诗词的教学也得到加强,而诗词中的情感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的作用很大,因此对诗词中的情感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所展现的情感类型多种多样。有忧国忧民的杜甫诗歌、有壮志报国的辛词、有思念家乡的李白、有直面挫折的苏轼等等。这是语文教科书独特的魅力,它散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家庭亲人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国观,培养情感体验的能力。这正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欣赏诗词的目的
对于一首诗词,初中生从最初的阅读感知到深入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让学生从诗词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进而熏陶品格,领悟人生道理。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是教育的要义。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操、领略民俗文化的魅力、 欣赏祖国山河美色、 感受亲人之间的温情瞬间。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抓住关键期,及时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调整。
二、凸显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美育的重点就是人文教育,是将人的内心蕴含的情感激发出来,对人的精神进行启迪和教育,通过审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初中语文就是激发学生情感、打开“人文情怀”的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人文情怀教育,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情感熏陶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材情感类型及教育分析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不同,情感教育要与认知教育统一起来,综合式的教育可以取得突出的效果。情感是一个人重要的发展领域,通过教育给予激发,就会发生质变,这种质变是前行式的,一个人的素质也整体得到提升,人性的光辉也才会发挥出来。
中国历代诗人人数众多,风格万千,诗中蕴含的情感也是千变万化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增大了古诗词的分量,要求背诵的篇目一百多篇。在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概括课本中的古诗词,分清其情感类型。
1、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千百年活力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几千年来,许多爱国爱民的诗人, 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把自己对国家命运、百姓冷暖的关切之情抒发出来,就产生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有利的资源,教给学生一份“家国情怀”, 帮助学生梳理我国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白每个朝代的兴衰过程。以忧国忧民的情感为支点,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忧虑国家现状,一夜后“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内心的痛心疾首。在学习《过零丁洋》时激发培养学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气节;在学习《破阵子》时,要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要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教育学生不能一味地低头学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主人翁的姿态,心怀国家、民族,立志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
2、思乡之情
古代的很多文人怀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壮志,或外出做官,或外出游历,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王维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天净沙· 秋思》开头用 12 个字描绘出深秋僻静的山村图画, 夕阳给这个偏僻的山村增添了悲凉气氛,一位游子牵着自己的瘦弱的马匹穿过村落,不知该往何处。28字却将异乡游子无限乡愁、旅途孤单之情跃然纸上。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第一个字“客”便告诉读者诗中的主人公客居他乡,怎么能向亲人传达自己的思念的,只能寄托于归雁。
乡愁不只是对故园的留恋,也包括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是苏轼对无数远离家乡的游子的美好期盼,将思乡之情与宇宙哲学相结合,希望游子能打开愁绪,放眼未来。
3、 思念友人
友情在人一生中是必需的情感,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倾向于向朋友诉说自己的心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 “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朋友之间的感情在陶渊明看来是高于亲情的。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自己对于好友的思念与担忧寄予明月,希望能“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慰藉友人被贬谪的孤寂。
高适的诗歌则一改这种悲伤的离别愁绪,鼓励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激励友人精神抖擞的继续前进,莫要被一时的分别绊住手脚。
4、热爱大自然之情
中国地域广阔,山川河流,形态各异,览物之情,千姿百态。从古到今,无数诗人利用笔墨描绘祖国的河山风景,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故乡、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祖国的山川河流的喜爱、赞美。那些歌颂山川景色的古诗词如同带着情感温度,我们可以在浏览祖国美景的同时,回味诗人独特的感情体验。教材中这些古诗词可以让初中生不出门便能领略祖国之美,激发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在古诗词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不仅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并且更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如果带领着学生走进诗的国度,让他们与诗人相遇,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那么他们就会被诗人美好的情感所打动,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凈化了自己的心灵,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和谐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雅利. 核心素养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1(4):3.
[2]徐丽华. 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分析[J]. 中外交流,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