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
2022-01-13季奕
季奕
摘要:人之初、性本善。一句脍炙人口的三字经道出了我们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俗语有言,“三岁定七十”。“三岁”正是幼儿时期,“七十”则指一辈子,而如何“定”正是我们幼儿老师不断学习而追求的目标。在如今这个重教育、重综合素质提升的新时代,更要我们老师不断提升自我。陶行知先生作为学前教育的先行者,为我们披荆斩棘带来了不少宝贵财富。而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在当今社会更值得我们重新品尝、回味。
关键词:德育、宽容、关爱、平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幼儿園当校长期间,为我们带来四颗教育的“糖”:那天,他在校园中看到一位同学用泥巴砸班上的另一位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那位学生早早来到了校长室等待批评,陶行知到了之后并为批评他,而是给了他一颗糖,说是他准时到了,所以奖励的。之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说是因为他及时停止打人行为,说明很听话。之后,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陶行知调查了他打人的原因,是因为那位同学欺负女同学,说明他很正义。此时,同学大哭起来,说自己知道错了。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用来奖励他勇于承认错误。之后,这件事也广为流传。
一块块小小糖的对于我们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而陶行知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比甜更值得回味的味道。他把教师对学生的浓浓爱意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随时准备“四颗糖”。
一、宽容、耐心之糖
幼儿年纪尚小、心智发育都不成熟,由于心理、个性、家庭等原因总会做错一些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一个小孩呢。现实中,学校里也经常会发生故事中的事情,那么,教师们能做到陶行知先生这般宽容、耐心吗?老师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其批评、体罚,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
如今农村大多数幼儿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从而宠出了不少不良行为和习惯。我本身也是在农村幼儿园,对于这种现象更是深有感触。如果,孩子们因为一些错误,就被我们老师轻易定义为“坏孩子”,抓住一点错误就不放,总是批评训斥,这样孩子极容易失去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作为鞋,我们要包容、适应脚,让其安全、舒适的生活下去。
我们多一分宽容,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会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多一分耐心,会有更多的孩子努力变的更好。对于我们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对于孩子可能影响终生,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份事业。
二、尊重、平等之糖
前有医患关系、后有师生关系,可曾认真反思过?究其根源正是平等、尊重。尤其在学前教育方面,主要任务应该是:立德树人、保教结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在价值观、如何做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俄罗斯教育学家布达林娜曾说过一句话:你可以往一个盖着盖子的瓶子里装满水吗?很显然,老师的不尊重和不平等对待,是无法拨动孩子心扉的,唯有平等、关爱、尊重方能打开师与生的关联,才能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才能使那么所谓的“问题学生”成为好学生、好同伴、好孩子。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两句话,第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孩子?我们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兴趣,懂得尊重、爱护、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信任之糖
陶行知对于那个学生总是充分的肯定、信任。他第一时间,去查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而不是凭自己当时所见而去下结论猜测。
不仅仅是孩子犯错之后,我们要给予信任。在孩子成长中,我们要适当放手,相信他,幼时的孩子想象力是最丰富的。这时候的孩子没有受到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的思想突破了天际。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家长的世界里总是充满条条框框,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家长用成人的视角指导孩子成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孩子有些行为,家长不制止的话可能对孩子更好。
给予孩子信任,让他们去经历。遇事也充分相信孩子。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只有相互相信,孩子才能对我们敞开心房。
我不会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去怀疑任何一位学生,我一直对孩子们,你们说的,我都愿意相信,但是请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信任。不知道孩子们将来如何,但是至少,在我班上,我的孩子犯了错都会勇于承认,而不是扯谎推脱。
四、欣赏、鼓励之糖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例如,上述故事中的孩子,在现实中可能真的就会变成“坏孩子”,但是他并不是,陶行知先生仅用四颗糖就唤醒了他,由此可见,错的从来不是孩子,只是教育方法。我们应该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其实非常简单,一个赞扬、一个激励的话,一个爱抚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但是这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们比较单纯,他们很喜欢表现自己,如果我们在恰当的时候进行鼓励,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经常受鼓励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请记住,孩子在成长阶段,需要的是鼓励。
由此可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正是,改变思念、提升自己。不要把自己放的高高在上,走进幼儿心中,相互平等、尊重、信任!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深处。”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让我们也时时在口袋中备上四颗“糖”。
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德育思想探索》……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