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成功情况分析
2022-01-13阿布都外力吾布力卡斯穆美合日阿依麦麦吐孙买买提明艾买提
阿布都外力·吾布力卡斯穆 美合日阿依·麦麦吐孙 王 梁 买买提明·艾买提 王 勇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新疆 喀什 844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急性期积极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1]。PE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疾病,75%~90%的肺动脉栓子来源于下肢DVT血栓脱落[2]。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于临床后,下肢DVT引起PE的发生率由60%~70%下降到0.9%~5.0%,致死性PE的发生率为0.7%~4.0%[3-4]。目前,可回收式IVCF普遍用于PE的临床预防,但其应用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如滤器内血栓形成、滤器变形、倾斜、移位、断裂、下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闭塞、主动脉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故待患者的PE风险解除后,建议尽早将IVCF回收。置入IVCF的患者应当于无需预防PE后尽早予以回收。研究发现,IVCF的平均回收率为34%[5]。然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IVCF的回收成功率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关于IVCF回收成功率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且各文献所报道的IVCF回收成功率及影响因素存在差距。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可回收IVCF的回收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均接受了IVCF置入术和IVCF取出术。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54例;年龄18~95岁,平均(50.25±15.95)岁,其中,<45岁患者46例,45~64岁患者47例,≥65岁患者21例;左下肢DVT为77例,右下肢DVT为28例,双下肢DVT为9例;混合型75例,中央型19例,外周型20例;滤器类型:COOK滤器为73枚,Cords滤器为41枚;滤器滞留时间为6~743 d;诊断为DVT至滤器置入的时间为1~24 d;合并PE患者16例,未合并PE患者98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51例,未行CDT治疗63例。
1.2 滤器置入与回收术
滤器置入术:术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0.4 ml,每12 h给药1次。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巾,首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鞘,送入5 F导管造影,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并确定下腔静脉无异常后,明确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沿着导丝送入滤器专用长鞘,拔除导丝,置入滤器输送器,将滤器上端定位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1~2 cm,释放滤器,使之位于肾静脉开口以下的下腔静脉内,再次造影观察滤器位置及形态。全部过程均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进行。滤器释放完毕后拔管,对穿刺点压迫10~15 min之后局部加压包扎,平卧6~8 h。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采用患侧腘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顺行或“翻山”技术逆行置入溶栓导管,行CDT治疗。这一阶段治疗结束,待患者出院时,嘱患者1个月后住院接受滤器回收术。术后,抗凝治疗药物改为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或华法林)。
滤器回收术: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巾,首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股静脉或颈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鞘,送入5 F导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有无残余血栓,滤器内有无血栓形成、滤器移位等情况,沿着导丝送入滤器专用回收导管,回收滤器(图1)。完毕后拔管,穿刺点压迫10~15 min,后局部加压包扎,平卧6~8 h。
图1 IVCF回收过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置入与回收情况。分析IVCF回收成功情况与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滤器置入与回收情况
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中,有相对适应证而置入滤器者22例,有绝对适应证而置入滤器者53例,预防性置入滤器者39例。滤器取出年份:2016年25例,2017年33例,2018年24例,2019年32例。滤器置入后口服利伐沙班者86例,口服华法林者28例。DVT发病时间:≤7 d 64例,>7 d 50例;滤器滞留时间:≤38 d 89例,>38 d 25例。回收滤器成功92例,回收滤器失败22例;滤器回收成功率为80.7%。2016—2019年,回收失败的IVCF数量分别为3、5、4、10枚,但4年的滤器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IVCF回收成功情况与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中央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回收成功率低于混合型及外周型下肢DVT,D-二聚体水平高的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回收成功率低于D-二聚体水平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DVT位置、DVT类型、IVCF类型、合并PE情况、行CDT治疗情况、适应证、滤器取出年限、口服抗凝药物情况、DVT时间、滤器滞留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计数的急性下肢DVT患者的IVCF回收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IVCF回收成功率与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 临床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目前,IVCF普遍用于预防下肢DVT患者的PE,但IVCF相关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尚无明确的证据[6-7]。IVCF虽然能够降低存在抗凝禁忌证患者PE的发生风险,但仍存在滤器置入相关风险,包括IVCF变形、张开不全、倾斜、移位、断裂、下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狭窄、滤器内血栓形成等[8]。目前,尚无临床实践指南可提供滤器回收的最佳时间。研究发现,滤器回收尝试的比率存在差异,并且回收尝试并不总是成功的[9-10]。随着时间的推移,滤器回收率呈升高趋势,但仍低于理想水平[11-13]。虽然滤器回收失败会延长IVCF的停留时间,但滤器位置对于腔壁和周围结构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9,14]。长期以来,IVCF用于存在抗凝禁忌证的PE患者或其他因素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高风险患者。通常情况下,对于存在潜在致命性风险的PE,IVCF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设备。但滤器也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滤器放置时间超过应该回收的时间,因此,会引起一些滤器相关的并发症。一项研究对37项研究(共6834个可回收式滤器)的病例进行了系统评价,发现IVCF的平均回收率为37%,多数滤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为滤器置入术后30 d后[15]。本研究的滤器回收率为80.7%,相对较高。对于IVCF在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的整体有效性,仍存在争议。IVCF已被证明可以降低PE的发生风险,但也与增加近端DVT的风险有关[16-17]。本研究中,未发生明显的滤器相关并发症和死亡,表明IVCF取出是安全的,因此,对于任何不再需要IVCF的患者均应该尝试IVCF取出术。虽然与滤器滞留时间长相关的风险很低,但是尝试滤器回收的风险似乎更低。因此,一旦不再需要滤器,尝试滤器回收是明智的选择。
目前,可回收式滤器普遍应用于临床,滤器置入成功率基本接近100%,但滤器回收率仍低于90%。Morrow等[17]对295例患者尝试滤器回收,滤器回收成功率为84.4%(249/295);滤器回收的影响因素包括滤器头部或颈部穿透血管壁、滤器顶钩紧贴血管壁、滤器脚刺穿透血管壁等。Shabib等[18]的研究发现,滤器回收成功率为32.5%(124/382),滤器回收时间为27(4,402)d,并认为密切随访能够提高滤器回收率。研究发现,滤器回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有无VTE病史、区域特性等[19]。本研究结果显示,滤器的腔内滞留时间为38(6,743)d;DVT类型、滤器回收之前的D-二聚体水平是滤器回收成功的影响因素,即中央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回收成功率低于混合型及外周型下肢DVT,而混合型与外周型下肢DVT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滤器回收之前的D-二聚体水平越高,滤器回收率越低。另外,本研究发现,滤器腔内滞留时间短于38 d的患者,其IVCF回收率低于滤器腔内滞留时间长于38 d的患者,但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能样本量较少所致。所有的IVCF均应该尝试回收,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而不考虑IVCF腔内滞留时间的长期性和手术复杂性。本研究中的所有滤器置入均符合相关诊疗指南[20]。影响滤器回收的因素较多,如年龄、滤器滞留时间、滤器倾斜情况、滤器穿透血管壁情况、滤器内血栓形成情况、科室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18,21-22],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类型和滤器回收之前的D-二聚体水平是滤器回收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对未回收滤器的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积极干预,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