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编纂难点和特点

2022-01-12肖春燕

上海地方志 2021年4期

肖春燕

当前,全国医院志出版已超过900部①万方图书数据库2021年8月数据。,其中山东省124部、江苏省80部,河南77部,三省占了全国医院志书近三分之一,这三个省份医院志中县级医院志居多。医院志的相关论文有数十篇②万方期刊数据库2021年8月数据。,且以档案建设及医院文化建设居多;与编纂相关的论文代表性的有《基于管理流程的高效编纂医院院志策略研究》③吴红燕,张晓敏,高静,马玉,周崇臣:《基于管理流程的高效编纂医院院志策略研究》,《中国医院管理》第40卷第12期(总第473期)2020年12月,第93—95页。《甘肃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志书编纂方法及对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分析》④张景华:《甘肃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志书编纂方法及对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分析》,《兰台内外》2020年11月下,第72—73页。等,主要是从编纂流程上展开论述。可以说,医院志的编纂实践远远走在理论研究之前。本文主要是针对上海市级专志医院志编纂的难点和特点展开讨论。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首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起步,至2005年完成1部10册46卷《上海通志》,10部县志、12部区志、110部专志⑤上海首轮志书专志,行业志占了绝大多数,只有4部为部门专志,分别为:《宝钢志1993—1998》《上海炼油厂志》《上海外服公司志》《中国外运上海公司志》。。涉及医疗卫生内容的有《上海通志·卫生卷》《上海卫生志》两卷志书。此外还有多家医院自行编纂的上海医院志书十来部: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志》《上海市肺科医院八十周年志(1933—20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志》《跨世纪的辉煌——中山医院志》《同济医院志》《民航上海医院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志》《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志》《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志》等。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杨浦区组织编纂并内部出版了一系列基层医院志。按街道分有四平街道、凤城街道、殷行街道、平凉街道、龙江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延吉街道、辽源街道、昆明街道、定海街道、江浦街道等的医院志;按医疗特色分有肿瘤防治、精神病防治、结核病防治①此书名为《杨浦区结核病防治所志》,其他皆为医院志。、妇幼保健、传染病、中医院②杨浦区中医院原名上海市东海中医医院,1992年11月内部出版《上海市东海中医医院志》。等方面的医院志③上海通志馆收藏的杨浦区基层医院志数目约为20部,均为内部出版。。这些内部出版的志书体量偏小,基本在10万字以内,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2010年,上海市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包括《上海市志(1978—2010年)》、上海市级专志以及上海市区县志续志三大系列志书的编纂。为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多元经营、多元运作,体现农工商、科工贸、产学研一体化,弥补《上海市志(1978—2010年)》对行业、事业以及政权政体、社会团体活动分类的不足,上海市级专志系列选择能够代表和体现上海行业、事业特点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院校、典型医院、科研院所为志书承编单位,具体开展各市级专志的编纂。其中,上海9家著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被纳入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的编纂规划。④2010年,10家医院纳入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规划,2016年调整掉1部,目前为9部。截至2021年11月底,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已经出版的有《瑞金医院志》《仁济医院志》《曙光医院志》《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新华医院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华山医院志》8部,交付出版的有《中山医院志》1部。

一、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编纂难点

有规范化的编纂要求和专业指导,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编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统性、代表性、规范性得到提高。同时,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在编纂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难点问题。

(一)时间跨度长,资料搜集难度大

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记载上限都是从建院记起,下限都在2010年及以后。记述百年以上历史的有《瑞金医院志》《曙光医院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华山医院志》《仁济医院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6部。其中的《仁济医院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更是跨越三个世纪,分别要记述166年和153年的历史。记述时间最短的《新华医院志》,其上下限也要间距55年。志书上下限时间跨度长,必然加大资料搜集的难度,尤其是建院早期资料的搜集难度。

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编纂出版情况表

为进一步搜集、补充建院初期资料,瑞金医院派人赴法国,查找获得震旦大学和耶稣会相关档案文献;华山医院派人多方征集资料,包括采访老教授、老专家、老领导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从上海市档案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上海卫生志办公室以及医院的文书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等处查阅大量资料,并制作了数万份资料卡片。新华医院则通过撰稿人登门造访各部门和科室的历任负责人、老专家、老职工等,获取第一手资料。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友在美国查得关于伯特利医院和医院创始人石美玉的珍贵历史资料;通过梅国桢女儿梅运滇、女婿刘涤获得大量医院复建资料①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第1097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则通过挖掘内部档案、多方走访查阅(足迹遍及上海市图书馆、档案馆,四川北路洋泾浜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犹太人纪念馆、圣伯多禄堂、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场所),考证出医院最早院名为“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上海公病院)以及医院创办资金募集人杜若兰·玛诺的资料信息等②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第3页,第745页。。仁济医院通过多次举行院史论坛搜集发掘资料。如其在院史论坛中发现重要史实:1888年7月,英国传教医生梅威令请沪上外籍医生对其4名中国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考察,考场设在仁济医院。“这既是中国第一次西医操作实践考试,同时又因为创伤急救科目考场出现红十字会标志,经《申报》报道,成为中国第一次红十字会演习”③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仁济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第20页。。中山医院利用泌尿外科等科室“整十年大庆”以及为知名教授举办从医执教纪念活动契机收集整理史料;在纪念建院80周年时,主办中国医院历史与医学人文论坛、“近代中国医学人文历史大展”等活动拓展资料搜集范围。曙光医院向全体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发布征集中医药文物资料的通知。征集内容范围广阔,时间持续3个月,所收集的大量而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志书撰写奠定了基础。

(二)医学专业门类复杂,对编纂和评审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具有高度且复杂的专业分类和分工,尤其是医学业务篇,对编纂和评审均提出很高的要求。

9部志书的承编医院都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需要面对上海乃至全国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疗业务非常繁忙,要求其专业人员抽出时间参与编纂志书着实困难重重。各家医院只能全面发动本院员工参与修志。由院长、书记担任编委会主任,副院长、副书记任编委会副主任,部分临床科室主任和职能处室已退休的负责人参加编委会。编纂办负责总纂和统稿,老专家、老教授、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负责审稿。如此大规模地发动医院员工参与志书编写,对编纂团队的资料整理、总纂和统稿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上海首轮地方志编纂中,只有《上海通志·卫生业卷》和《上海卫生志》两部医疗卫生专业志书,都是从行业角度介绍上海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地方志专家、行业领导对其进行市级评审。然而,二轮的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则是9家医院的“家谱”,是从纵深角度对医院主体的深入发掘和记述,对志书的评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人物入志的复杂性高,人物记述难度大

人物入志一直以来都是志书的编纂难点。第一个难点在于人物资料可能不全或者存在争议。在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中,有两个时期的人物资料或是不全或是存在较大争议。一个是建院早期。该时期各家医院只有很少的医生和护士(如仁济医院就只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助手),主要聘请院外医生兼职就诊,因此很多人物档案资料不全,兼职医生的档案记录往往不够完整,搜集资料难度大。另一时期则是20世纪50—60年代。各医院之间的学科人员调整,部分医生在各家医院频繁流动,医疗研究成果存在跨院跨时段现象,导致各家医院医疗成果界定存在一定难度。比如:以上海第二医学院心血管研究组叶椿秀为主设计的上海Ⅱ型人工心肺机成果,因叶椿秀先在瑞金医院工作后调至仁济医院工作,由此,成果的界定时间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相关医院在叶椿秀的具体调任时间上做进一步的明确考证。除了需要可靠的证据外,在某些时刻更需要志书编纂工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秉笔直书。

人物入志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入志标准的制定。在编纂工作中,就人物的入志标准展开激烈讨论是常态。各家医院学科差距较大,有的科室于建院时就开始发展壮大,有的科室则成立较晚,有的甚至在志书的编纂下限时间成立,以致志书中人物在内容和成就上相差比较大。入志门槛如果设置过高,可能导致小科室入志内容太少;过低,可能导致大科室内容繁杂。入志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华医院志》编纂委员会在召开院志编纂顾问第一次会议时,就专门审议了人物篇的入志标准。入志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可能经过了多次、多部门的讨论和审核。中山医院就在2019年重新由党委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山医院志》人物篇的入志标准。

人物入志的第三个难点在于入志人物表述的准确性上。人物的身份、职务、活动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对各部门撰写的人物初稿进行核查时,特别对职称、级别、任职年限、奖项荣誉等重要信息通过查阅档案和资料长编、咨询老同志等方式进行反复核查,以求准确。各家医院入志人物存在交叉情况或表述上的不一致在所难免。比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华山医院都把乐文照医生纳入人物传,为此双方就曾对乐文照医生的简历进行过比对、以求表述上更加准确。

(四)医院特色鲜明,对特色凸显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市级专志纳入规划的9家医院,都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特色鲜明。这不仅体现在各家医院各具不同的初创特色,还体现在医院后期发展的各项学科特色。

瑞金医院前身广慈医院,由天主教江南代牧区与法租界公董局合作创办,是一家具有法语医学教育传统的医院①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瑞金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第3页,第822页。。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中国第二家西医医院,因免费救治中国贫苦百姓,医院又得名为“中国医院”(Chinese Hospital)②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仁济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第3页。。曙光医院前身四明医院,由宁波同乡会创办,在宁寿里爱来格路(现为桃源路)四明公所内设有病房,后又取名为“曙光医院”③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曙光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第3页,中医特色鲜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前身上海私立伯特利医院,早期以妇产科为主业,以“救济贫病、服务人群”为宗旨④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第3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上海公病院,因地处法租界又被称为“法国医院”,建院初期收治外籍病患⑤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第3页。。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前身西人隔离医院(Aliens Isolation Hospital),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创建,专门收治外侨中的恶性传染病患者。华山医院前身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的成立,是中国红十字会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脱胎,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重要里程碑。中山医院是最早由国人募捐、创建和管理的大型综合医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新华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自行设计建造的一所医院,由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教育基地发展而来。

学科特色更是各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以烧伤科、血液科等闻名的瑞金医院,以心胸外科、妇科等闻名的仁济医院,以皮肤科、感染科等闻名的华山医院,以骨科等闻名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以眼科等闻名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口腔科、整复科等闻名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以儿科等闻名的新华医院,以中医学科闻名的曙光医院,以肿瘤科等闻名的中山医院等。

无论是早期的建院特色,还是各家医院后期发展出来的各项学科特色,都是志书记述中需要展现的内容。而这些特色如何展现,则是各家医院编纂志书的难点课题。特色突出,那么这部志书的编纂是成功的;否则,志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二、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编纂特色

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的编纂特色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为组织工作特色,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团队精干、互助互学、评审规范;另一方面为志稿特色,主要体现在篇目设置、材料运用、人物记述、专记撰写等方面。

(一)组织工作特色

1.党政领导把修志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

上海市级专志各志书承编单位高度重视史志工作,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修志工作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善政。医院党政领导重视编史修志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把修志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列入党政议事日程,承担起院志编纂委员会组织领导职责,书记、院长亲自抓院志编纂工作。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方,院长殷善开,原党委书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方秉华,原党委书记、市卫生局原巡视员王淑琼均具体参与修志工作。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华山医院原院长丁强,曙光医院党委书记马俊坚、原院长周华出席院志评审会。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出席院志编纂培训会。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不仅具体推进院志评审工作,而且专门组织编纂团队学习其他医院志稿。郭莲在仁济医院任党委书记期间,推进《仁济医院志》的初稿修改和市级评审工作;回归第九人民医院领导岗位后,又推进第九人民医院院志的审定验收工作。杨伟国在瑞金医院任党委书记时提出,要把院志编纂纳入医院文化建设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冯运,在接到编纂任务后要求编纂团队采取一切措施在一年内完成初稿。可以说,医院的党政领导都把志书编纂放到重要地位,为全院的广泛发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新编二轮志书的扎实推进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

2.精选核心编纂团队,规范编纂流程。

医院部类志书的专业性,要求其编纂离不开全院员工的参与,更离不开核心编纂团队的组织和推进。搭建一个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效团队,尤其关键。2017年10月,《瑞金医院志》率先完成出版。该志在精选核心编纂团队、规范编纂流程等方面,为上海市级专志医院部类编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除志书编纂启动大会的召开,编纂员和联络员的明确,培训工作的开展,资料的广泛搜集、资料卡片的制作和资料长编的编纂之外,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确立“科室发展史—院志”两步走编纂模式(即先编纂科室发展史再合成编纂院志),以及提出“科室—院级”二次自评制度(通过科室及老专家的内部审读再提请院部及领导审读,一方面审核资料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审阅志稿表述的准确性)以把好专业关。

3.志书编纂互助互学。

各家医院借助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定期召开的医院部类志书编纂工作协作会、所组建的医院部类微信工作群,互助互学,通过参考样稿、交叉审稿、资料互通等,充分发挥院外专家和自身团队作用,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形成团结协作的修志氛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志编纂工作起步于2018年8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完成初稿并提交市级评议。在院志编纂开始时,其编纂团队就不断借助外力,加大培训力度,吸收各家医院资料搜集和编纂工作经验,采取适合本院的编纂方法,较快地完成初稿的撰写工作。

4.规范评审,提升志书质量。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市级评审,是各家医院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市级评审会上,各家医院互通有无,互相吸取经验,对医院部类志书的整体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医院部类志书的编纂速度和编纂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评审专家的选择上,除邀请地方志专家、各高校医学史专家,还专门邀请市卫生局、市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领导和专家等。地方志专家在医院部类志书体例上提供专业指导和把关。各高校的医学史专家参与评审,可为多家医院早期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供线索,同时加强学术规范。各家医院领导和医疗专家参与评审工作。比如担任专家组组长的就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孙大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江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原党委书记施荣范等。他们从行业和专业性上,对志书进行整体把关。此外,邀请各医院编纂办负责人参与市级评审,让各家承编单位互看互评,统筹解决一系列共性与难点问题。

(二)志稿特色

1.篇目设计凸显特色。

首先,通过篇目设计展现每本志书的编纂思路和特点。尽管上海市级专志的编纂对篇目设计有一个初步的指导意见,但不否定各家医院根据各自特色编排医院志篇目。比如:《仁济医院志》单列交流与合作篇、医院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篇。《曙光医院志》则把行政部门从组织篇中抽离,单列一篇;把护理管理从医护管理篇抽离,单列一篇。这些都是编纂团队根据相关资料和医院特色统筹安排的结果。

第二,通过个别章节目的升格来体现特色。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以及上海市级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的单列,可以让读者在目录中就能看到医院的重点学科、医疗特色。比如:《仁济医院志》在第五篇科学研究中单列一章市级研究所,下列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上海市男科学研究所、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四节,以展现仁济医院的特色研究。《华山医院志》在社会服务篇中专列一章红十字志愿服务,展现华山医院与中国红十字会同宗同源曾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的事实,以及从建院之初即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传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则在第四篇医学教育中单列口腔医学院和九院临床医学院专章,彰显九院的教学特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专设基础建设与后勤保障篇,院址变迁单列一节,清晰展现院址“一分三”“三并一”“一变二”的发展轨迹。

第三,通过处理好交叉重复来体现特色。学科特色内容不仅体现在临床科室篇的科研工作中,而且体现在医学研究篇的相关篇目里。在志书编纂中,这样的交叉重复是允许的,只要注意好各自的撰写角度。医学研究篇重点记述全院的医疗特色和成果,记述较为简练;临床科室篇则重点记述本科室的科研成果及学科特色,记述相对详尽。

2.资料运用凸显特色。

1.2.1 教学方法 针对《儿童护理学》中“住院儿童的护理”章节采用PBL案例教学法,教师以临床病例为引导,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将病例相关资料发给护生,护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寻求问题答案;课堂上护生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归纳点评。学期结束后采用CTDI-CV评价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资料性是志书的第一属性,只有资料丰富才能展现出一个实体的方方面面和特色。九家医院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如何凸显特色而不千篇一律,成为院志编纂的难点。

上海市级专志9部医院志书,通过资料的发掘和运用彰显特色。9家医院建院初期特色明显,对医院创始人的人物资料和历史资料运用非常必要。在第一张卷首照的选择上,《瑞金医院志》选了广慈医院创办人姚宗李(Prosper Paris)人物图①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法语教研室任轶在法国找到了有关金神父的资料,证实金神父在上海购地后,去了香港,因此购地之后由姚宗李负责建造医院。《瑞金医院志》有关金神父的资料较为简略。,《仁济医院志》选了医院创始人、院长、医院主治医生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人物图,《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选了上海私立伯特利医院创办人石美玉(Mary Stone)人物图,《曙光医院志》则选了1925年勒石《上海四明医院记》《拓建上海四明医院记》拓片图②第二张卷首照则是曙光医院首任院长朱葆三的照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选了医院筹办人意大利神父杜若兰·玛诺(Marin Desjacques)人物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选了1904年上海西人隔离医院的院景图,《新华医院志》选了第一任院长曹裕丰的人物图,这些图片的选择,使得几部院志在开篇即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气息。除此之外,几部院志还分别为这些创办人在人物篇设人物传。通过对医院创始人和建院早期历史资料的发掘,充分展现各家医院的创办背景,彰显独特的创办特色。

3.人物记述凸显特色。

在人物的记述上,通常是以事系人,由事件引出人物,在人物入志标准范围内点出人物姓名。比如科室负责人在业务篇列表,有突出贡献者在行文中列出姓名,一般不展开记述。人物篇中的人物传和人物简介,不仅要求记述生平,还要重点记述人物在本院的工作情况和贡献,并写明人物离院信息,便于人物在各家医院志上记载的衔接。

上海市第一轮地方志编纂中,《上海卫生志》虽有人物传略和人物录,但都是从全市层面对卫生行业人物的记述。在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如何在院级层面记述人物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瑞金医院经过多次人物篇入选标准研讨,提出了自身的标准:1984年以前教育部和上海市认定的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等3级专家(按《上海卫生志》表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终身教授,2009年后被认定的专业技术二级专家;医院创办人和历任党政负责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瑞金医院的人物标准给其他医院提供参考。

各家医院根据各自专业特色适当删减或者增加条目拟定自身的人物篇入志标准,并在人物篇的概述中列出以便读者理解。据统计,人物传和人物简介,《瑞金医院志》入选98人,《仁济医院志》入选96人,《曙光医院志》入选141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入选76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入选99人,《新华医院志》入选168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入选70人,《华山医院志》入选98人,《中山医院志》入选49人。

以上工作在保证市级专志医院部类志书整体性即各家医院的人物入志标准相对统一的同时,其适当的灵活性适应了各家医院的实际情况,展现不同院志人物记述的各自特征。

4.专记撰写凸显特色。

《瑞金医院志》设专记6篇,分别记载烧伤学的缘起、内分泌代谢学的壮大、器官移植的全国首创、血液病诊治世界性的重大突破、微创手术的全国推广、法语教学的源远流长。通过专记的集中梳理和典型发掘,展现瑞金医院创造的中国医学史上众多“第一次”,同时反映瑞金医院严谨创新的学术传统、教学优先的教学传统、基于临床的科研传统、关爱病人的医疗服务传统,以及法比学派和英美学派融合发展的和谐传统。

《仁济医院志》设牛痘接种开创中国防疫工作之先河、仁济医院血吸虫病防治攻坚战、中国心胸外科的起源、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学科的发展、首家落户浦东的三甲医院——仁济东院6篇专记,反映仁济医院历史上的突出贡献、学科特色和院区发展。

《曙光医院志》设专记5篇,通过记述肝病临床中心、医院针刺麻醉、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所、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控中心,不仅突出曙光医院的中医学特色,而且反映中医服务国家战略以及对外发展的历程。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志》设专记3篇,分别展示了“医工结合,推进成果临床转化”的骨科,“创新迈向世界”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以及“艰难起步 壮大发展”的整复外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设专记4篇,分别展现了骨科显微外科书写的世界传奇,心血管病学科、超声医学科以及内分泌代谢科的辉煌发展,突出医疗特色和学科特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设专记8篇,通过记述送医下乡、承担重大事故医疗抢救、眼科发展、全面多器官移植、中国起搏器发展、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落户松江、全国首家护理专家会诊中心等,反映医院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

《新华医院志》设专记11篇,不仅记述了眼科、围产医学、儿童骨科、小儿心血管科、儿童保健学科的发展;记录了国内首例连体儿的分离手术,抢救6600伏电击伤患者的惊心动魄;展现了新华宁养院的创建与发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诞生;见证了蓝天下的至爱的无私付出,《开国大典》首映式在医院举行的盛况。

《华山医院志》设专记7篇,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华山医院的发展历程,分别记述了华山医院红十字救援、特色学科、医疗创举、共产主义基因、改革发展之路、楼宇变迁和国际交流合作。

《中山医院志》设专记2篇,突出了中山医院的医疗成就。第一篇记录了1958年在中山医院筹备创建的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六十年发展中的三次伟大尝试;第二篇则讲述了脱胎于中山医院肿瘤小组的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五十年发展中的“两件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