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国际支援五卅运动的方式
2021-01-31刘佳
刘 佳
五卅运动的口号在几天内即从“改善工人经济状况”提升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口号,这一发展变化吸引了苏联、共产国际的注意。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指出“从要求十小时工作制到要求外国军队离开中国——中国工人现在总共只在几天之内即取得了这一进步……中国工人正在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二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735页。通过“只在”“最重要”等词,可以看出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五卅运动的表现感到惊喜,并且对此给与高度评价。除政治口号的提出之外,五卅运动爆发的时机也与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相契合。1925年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克服经济危机影响进入稳定期,一些资产阶级政党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共产国际关于全世界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判断是错误的。共产国际认为,五卅运动的爆发证明世界形势在政治上的局部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②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译:《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1919—1927)》(第一辑),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98页。它希望将五卅运动打造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榜样。因此,大力宣传、援助五卅运动的过程也是共产国际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理念的手段之一。
一、在运动发展各阶段提供政策指导
五卅运动的爆发与苏联、共产国际并无直接关系,据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1925年5月底至六月初,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关注点还集中于巩固国共合作,拉拢冯玉祥、岳维峻部,组建国际部队等。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617—632页。但此后五卅运动的发展壮大、转折收缩及顺利收尾,确是得益于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指导。
(一)发展阶段总结定性
1925年六月为五卅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共中央为传播五卅惨案真相创办了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同时于六月六日在《向导》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文中虽然指出此次上海五卅运动的性质是政治的,呼吁全国被压迫民众组成各阶级联合战线,但此时的中共还未能明确五卅运动的性质及其深远影响。同日,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少年共产国际联合发表宣言指出“上海事件影响之大及对于中国前途之紧要,是东方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这事件已向我们证明: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不住地向上海发展,而中国劳动阶级在这运动中已占着领袖的地位……”①《热血日报》1925年6月12日第9期,第三版。第二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和苏联驻中国使者维经斯基等人相继发文,总结五卅运动爆发的原因、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斗争的意义,把五卅运动与1905年俄国相比拟,将其定性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他们指出上海的罢工运动正在兴起和发展,上海工人正在成为中国劳苦大众社会运动的日益坚定的领导者,这几天中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乃是这个巨大国家解放运动的新阶段。同时也要看到,在解放运动浪潮即将受挫,即工人阶级为了今后的自卫而积蓄新的力量,应当暂时退却的时刻,中国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迟早是会寻求同帝国主义者妥协和“国家安定”的。②《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第二卷),第745页。六月二十日,中共中央书记陈独秀发表《此次斗争的性质和我们应取得方法》,文章提出:“此次斗争若仅以惩凶赔偿了事是错误的……主张法律解决是错的……不是一个地方且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是要唤起国际的同情才能够解决的……斗争的性质,乃是全中国人民为民族的生存与自由反抗一切帝国主义之争斗。”二十二日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发文《帝国主义之五卅屠杀与中国的国民革命》,指出当前国民革命怒潮中存在的内部分化及应对方针。③《向导周报》1925年6月20日第118期、22日119期,第一版。共产国际对五卅运动的及时总结、定性,并指出阵营内部潜在的分裂风险等,无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对此次运动的重视,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运动发展的风向标。
(二)低潮阶段转变方向
六月二十一日,邢士廉率军镇压上海工人学生游行运动,段祺瑞下令解散总工会、通缉会长李立三;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威逼利诱下,上海总商会开始妥协,宣布停止罢市并以停发救济款为要挟迫使工人复工。自此,五卅运动逐渐走向低潮,至八月底为转折收尾阶段。
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于六月二十五日听取斯大林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并做出如下决定“1.务必推进以抵制、局部罢工和总罢工,而特别是铁路总罢工的形式进行的革命运动,不要害怕危机加剧;2.一定要防止发生杀害和殴打外国人事件……不要给外国人中的挑衅分子提供说运动具有义和团性质的口实,以使帝国主义者不便进行尖锐的武装干涉……6.再次提醒有必要全面地有组织地巩固和建立基层组织和据点……8.建议俄共中央委员和其他负责同志在口头上和报刊上发表言论时一定不要夸耀共产国际执委会、苏联和俄共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等。”④《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36页。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苏联支持五卅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运动过激引起帝国主义的军事干预,同时也不希望运动发展为苏联、共产国际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7月6日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中再次强调,中国事态正接近转折关头,尽管现在还不能预言转折将以何种形式如何具体地实现,但中国共产党应对此有所准备,主要包括尽量扩大和加深革命思想、民族解放思想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建设一个完全受本地区党委、省委、县委、区委和乡委领导的地方党组织网;注意农民工作等。共产国际在信中进一步指出,“民族革命运动浪潮低落的情况下,罢工工人在斗争中会处于单枪匹马的境地,成为企业主、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军阀的打击对象,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密切注视运动的一切意外转变,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可行的要求,从而可以有组织地让工人复工并保留工人组织。”①《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二卷),第740页。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7月28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做出指示“运动正在走向低潮,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有组织地脱离罢工斗争,最大限度地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要提出据以可能更有利地结束罢工的具体要求,把罢工同准备进一步的斗争联系起来。”②《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43页。8月29日,红色工会国际东方部主任π·格列尔在真理报上发表《上海的罢工》一文,文中指出罢工开始时提出的政治要求即使是最有力、最持久的罢工也无法达到……如今罢工运动似乎已经走上绝境,必须来一次转折……使罢工的目的与罢工孤立无援的状况相适应……罢工拖延的时间越长,经济上就越困难,再加上罢工给国家整个经济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维持罢工日益困难③《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1919—1927)》(第一辑),第119—120页。。苏联、共产国际之所以做出妥协还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此时苏联处于喘息时期,同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外交关系,为国内建设争取到了有利的环境,并不想激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五卅运动的结束也在一定程度减轻苏联面对的国内外压力。
8月4日维经斯基在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中写道,他收到中国委员会关于适时停止罢工的电报并制定了对上海和香港罢工运动“刹车”的行动纲领④《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46页。。8月19日,维经斯基在其书面报告中进一步介绍了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今后继续提出全国国民会议、人民军队等作为宣传鼓动和动员口号的同时,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工会和一切工人组织集中起来并从组织上加以固定的工作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55页。。根据苏联、共产国际的指导意见,中共在维经斯基帮助下建立了工会的地下机构,同工人保持联系,并通过党团加强对工会的领导、搭建起党团与党的地方和地区委员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五卅运动的低潮阶段及时转变上海和香港的罢工运动的方向——即工人继续罢工,但不采用全国性口号,而使用经济性和地方民族性的口号。8月10日,上海总工会改变原有具有民族运动特色的十七点要求,重新提出以工人自身要求为主的9项复工条件,包括不得因此罢工开除工人;发给罢工期内工资50%;增加工资15%,工资一律发给大洋;优待工人,改善女工、童工工作条件;赔偿死伤学生、工人等。
以经济要求为基础继续进行的罢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了工人的情绪,引起一些新的经济罢工,也缓和了紧张的局势。工会开始同外国企业主谈判,并取得一定成效:日本企业主同意承认工会,同意三个月后提高工资和补偿罢工工人罢工期间的三分之一工资。海员工会同日本航运公司达成协议:(1)所有罢工工人回厂工作;(2)罢工期间的工资全部照发;(3)增加工资问题专门进行商谈⑥《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1919—1927)》(第一辑),第120页。。八月底至九月初,在共产国际参与指导下各行业罢工工人陆续复工,代表中国近代一次群众性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利用媒体宣传争取舆论支持
为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佐证共产国际对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判断,同时为五卅运动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苏联、共产国际利用其媒体宣传打破帝国主义的信息封锁,传播五卅运动的真相并带动各国共产党与革命团体声援五卅运动。
五卅惨案发生以来,国内各阶级民众怒潮席卷全国,国内各大报纸却因受工部局威胁不敢登载揭露事变真相。例如《申报》在5月31日刊载如下报道:“……捕房上前干涉,学生不理……继而将该组学生拘入捕房……而学生仍演讲如前,卒至用武……学生及路人均有死伤,详数未悉。”而当日《民国日报》则详细登载了学生伤亡情况及数字,《申报》的报道看似翔实,实则避重就轻,忽略学生讲演的原因,旨在帮助政府及帝国主义撇清责任。《时报》也以西捕被迫开枪,学生讲演导致路口堵塞、商店停业的口吻报道,暗指学生活动的过错①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98—701页。。英美日帝国主义控制的报刊则是扭曲事实、掩盖五卅事件的真相,企图混淆国内外民众视听。1925年6月3日,上海工部局机关报——《字林西报》在其社论中写道:“中国学生……向本埠和全国人撒下关于星期六冲突事件的弥天大谎,说什么学生在和平集会时遭到巡捕的袭击,无情地枪杀他们的人……如果外交部这个时候要出面干涉的话,他们干涉的对象应该是学生……下令叫学生回到课堂里去,去做他们在成年以前分内应做的那些事。”②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0—751页。6月5日,该报声称有几个中国职工代表来馆,说他们其实不想罢工,但在实行恐怖的情况下,没有办法上工,上海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也是完全反对罢工、极盼望罢工停止的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3页。。
为打破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信息封锁,在国内,中共中央专门创办由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对五卅运动近况和国内外的支援进行报道,并开辟专栏“舆论之裁判”用以反驳国内外错误言论;在国外,共产国际于6月7日在苏共机关报——《真理报》上刊登《关于青岛和上海惨案告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书》,对五卅运动的爆发及其经过进行报道,赞扬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一起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而进行的忘我斗争,呼吁全世界工人、农民和士兵支持中国工人的斗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1981年,第110页。。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在《真理报》上发表《上海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文中指出中国工人运动正在兴起和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它证明了被压迫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提高与压迫国家的无产阶级中“传染上帝国主义色彩”的分子的减少,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同时,高度赞扬上海事件,称其为全中国、印度、埃及、爪哇等地发生的事件的楷模,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前哨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二卷),第734—738页。。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于同一日在《真理报》上发表《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进攻》,解剖美日英帝国主义仇视中国工人组织、镇压上海、青岛工人罢工的原因——中国无产阶级在争取自己利益的斗争中,不可避免地成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的最彻底、最不调和的战士,因而,也就成了整个民族解放运动的首倡者。文章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乃是国家解放运动的新阶段,这个阶段预示着将要在帝国主义的要害地区展开一场新的决战⑥《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114页。。六月十四日,维经斯基再次在《真理报》上发表《上海事件震撼着全中国》一文,介绍中国工人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反帝运动的态度,指出该运动已经逐渐转变为全民性的运动,“……中国无产阶级不仅站在本国解放斗争的前哨,而且通过整个事件的进程,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斗争中的重要因素”⑦《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二卷),第747页。。
除传播五卅运动的真相外,苏联还利用共产国际网络争取其他国家的革命团体的同情与支持。六月六日,共产国际同少共国际等组织联合发表的对沪惨案宣言中详细说明今日中国的地位,号召英美各国劳动者与东方被压迫工人组成联合战线,并在宣言结论中呼吁全世界工人奋起援助中国工人,反对各国以宣战威胁中国①《热血日报》1925年6月12日第9期,第三版。。六月十七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致电呼吁第二国际和阿姆斯特丹国际,采取共同行动以揭露帝国主义者并防止他们再行进攻中国。七月二日,共产国际致电第二国际及职工联合会国际联盟,指出“帝国主义在华采此掠夺政策,世界因而愈有发生大战危险,实无可疑。故欧美工人,无论属诸何党何派,皆有速起援助中国人民之责任。”希望双方破除成见,共同召开援助中国的国际会议,用以讨论各地募捐长久援助中国工人运动和其他援助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办法②《工人之路》1925年7月2日第9号,第四版。。虽然与第二国际共同组建“援助中国之国际会议”的计划未能成功实施,但可以从中看出共产国际逐渐重视中国工人运动,并且计划为其长远发展做准备。
在共产国际的宣传号召下,各国无产阶级组织也在各自机关报上刊登有关上海事变的评论文章,表达对中国工人运动的支持:在美国,“纽约工人日报”详细登载了上海血案的记录,他们为中国人辩护,批评帝国主义者的不端行为与态度,并指出中国工人的现状将来即是美国工人的影子,以此激励美国工人阶级的示威运动。③《工人之路》1925年7月20日第26号,第四版。在德国,自“五卅惨案”发生后,德国共产党的机关报——《红旗》专门开辟半版详载中国反抗帝国主义运动的消息,同时请国民党驻德支部的同志分头赴各工业城市对工人演说中国农工群众学生小商人反抗帝国主义的运动和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的暴行,以及广州革命政府的状况④《向导周报》1925年11月21日第136期,第七版。。在日本,工人发表告中国人书,指出此次帝国主义对上海的屠杀已激起各国民众的同情,希望中国民众保持奋进形势。在英国,英国工会中央委员会于六月十九日致电中国北京大学,对中国工人力争改良劳工生活的行为表示敬意并确信中国工人奋斗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中国诞生善于斗争的组织,还可促进东西工会建立起牢固的联合会。⑤《热血日报》1925年6月12日第9期,第四版;1925年6月21日第17期,第三版。
在中共中央的努力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五卅惨案的真相逐渐为世界各国民众所了解,与此同时,他们将中国工人运动的浪潮视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榜样。因此,中国的五卅运动——这一地方性的事件,得以转变成为各国无产阶级组织重视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援助。
三、为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其他支持
面对帝国主义的舆论控制、经济干预、军事威胁,五卅运动要想持续有力地开展下去,仅争取到国内外群众的舆论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解决罢工罢市工人、商人的救济金问题。除国内各行业、组织的募捐所得款项外,苏联、共产国际以及在其呼吁下世界各国共产党及革命组织也积极为五卅运动募捐资金,并在各国国内开展“不许干涉中国”活动向政府施压。
(一)为运动募捐资金
自五卅惨案发生后,国际工人后援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即刻发出两封电报,分别致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请它们与它通力合作,援助中国的工友。莫斯科工团国际很快答复了国际后援会,并通知所属各部,各尽其能,以物质或精神形式帮助工人后援会。这两个大国际团体携手合作的结果非常显著:物质方面,它们捐给中国六十余万块钱(应为苏联“卢布”);精神方面,它们在欧洲开了一千多次讲演会,出版不下100万份印刷品,专门解释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形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595页。。此外,1925年6月11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在会上听取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后,即从苏联人民委员会储备基金中拨款5万卢布,以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名义电汇上海工人。同时,在集会上通过关于开展为中国工人募捐的决议,并由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采取措施,活跃“不许干涉中国”的社会活动。①《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32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18页。一周后,中央委员会书记斯大林再次从苏联人民委员会储备基金中补充拨款5万卢布交由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转汇中国②《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35页。。8月7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听取驻北京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彼得罗夫关于为中国罢工者拨款的建议,决定由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紧急汇款给上海、香港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罢工者10万卢布,伏龙芝和契切林商议具体以何种方式汇款③《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48页。。9月5日,在五卅运动进入低潮、各业罢工工人被迫陆续复工时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仍决定通过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紧急拨款15000墨西哥元支援天津在8月11—18日事件期间受难的团体。④《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72页。
在苏联、共产国际的带头示范与号召下,苏联国内普通工人及各国共产党、革命团体也在积极募捐资金声援五卅运动。苏联工人将募捐所得6.5万金卢布寄往中国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18页。,苏联铁路工人总会将募捐所得一万卢布交由上海总工会,并致电国际运动工会说明组织世界工人联合战线,帮助中国工人反抗帝国主义的必要性⑥《热血日报》1925年6月14日第11期,第二版;1925年6月23日第20期,第三版。。旅俄学习的北大教授陈启修在其六月十四日致北大教务长顾君的信件中描述了苏俄人民对中国五卅运动的热烈援助。信中写道苏联的工会已经前后两次捐助10万卢布给中国的罢工牺牲者,至今仍在继续募捐,工会以外团体也在参与募捐帮助中国工人⑦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09页。。6月18日,巴黎统一劳动同盟致电中国,祝愿中国工人斗争取得胜利,并捐助5万法郎援助中国罢工工人;19日捷克革命工会联合会电祝中国工人民族及阶级解放运动的胜利,并捐助中国罢工工人2000美金;26日国际工人救济会同各国工会、联合会一道,募捐2万金马克寄往上海援助中国⑧《热血日报》1925年6月19日第16期,第三版。。
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卅运动持续的三个月里,苏联、共产国际及其影响下各国共产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金额不下154万银元,上海参与罢工工人数约为20万人,而在当时1银元能够购买18斤大米、7斤猪肉、8尺棉布,普通工人一天工资为2角(12角=1元)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二卷),第219页。,相当于给所有罢工工人照常发一个半月的工资,可见这笔国际援助金额在此次运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不许干涉中国”活动
六月十一日,莫斯科举行多场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暴政策,季诺维也夫及英法美共产党代表皆出席并发表演说,声明“中国民族不久将由消极自卫形势转变为积极进攻形势……现今莫斯科工人已十分注意中国之事变,并准备以全俄无产阶级势力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之后盾。”⑩《热血日报》1925年6月14日第11期,第二版。十二日上午继续举行50万人的大游行示威声援中国工人运动⑪《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一卷),第632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18页。。此外,他们每天在其报纸头版上登载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事件,宣传的论调是把五卅运动看成关乎他们自己存亡问题的重要事件。苏联境内各都市连日举行示威运动,要求苏联的无产阶级起来尽力援助中国罢工者。六月十一、十二日两日在莫斯科连续开了两天示威运动演说大会,每天都市中的开会地点不下数十处,每天听众2000以上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09页。。六月十七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致法国、意大利、美国和其他国家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电报中提议各国共产党努力与社会各界人士和无党派的工人一道组织抗议大会和募捐;建议社会民主党和阿姆斯特丹国际的成员采取一致行动,采取的口号是:1.帝国主义者滚出中国去;2.废除有损中国尊严的条约;3.取消治外法权;4.满足罢工工人的要求;5.立即将在上海、汉口、青岛和其他地方枪杀学生的主谋与肇事者送交法庭审判①《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二卷),第739页。。
英法日等国政党及国际工人组织响应共产国际政策,积极采取抗议、罢工、示威等形式向各自政府施压以支援五卅运动。日本工人得知上海五卅事件的消息后,为抗议日本资本家和日本政府对中国工人的压迫,三十六个劳动团体在东京一会馆以“放弃对华帝国主义”为口号,召开大型示威演说会;德国共产党自二十二日起,在柏林及各大都市共计举行十七次公开会议,对中国民众的遭遇表示同情②《热血日报》1925年6月19日第16期、23日20期、26日23期,第三版,。;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倡议,在英国国内组织“勿侵略中国会”,联络全英工人一致展开行动,截阻装载军火运往中国的车船,工党应随职工联合会一起组织全国示威运动,国会工党应在下院破坏到底直至英国军队从中国撤出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14页。;7月2日,荷兰共产党要求荷兰政府须与德意志、波斯、智利、苏维埃俄罗斯与墨西哥等国家,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治外法权④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23页。;美国工人于7月14日起在华盛顿、纽约等各州市,每天举办“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集会和示威运动,并伴有不同的演讲者,运动长达十二天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26页。。15日英国殖民地各部落劳工党与澳大利亚矿工全体宣告罢工以反对帝国主义对工人的屠杀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卅运动史料》(第三卷),第629页。。
虽然上海的五卅运动仅持续了三个月,但它在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备受国内外瞩目,作为近代罢工浪潮的代表,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加强了组织力量,促使中国革命从理论上的预言和理想逐步演变为伟大的实践。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也在领导群众运动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共产国际的指示,不断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五卅运动与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援密不可分,对中国革命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