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语境:学策略 丰内涵 活运用
——统编本教材第一学段词语理解教学策略谈
2022-01-12文|王芳
文|王 芳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而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则要侧重“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因此,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统编本教材第一学段在课后练习题、课文泡泡提示语及语文园地三个板块中均对词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且每个词语教学板块均有词语教学策略的明确指向,从一年级的联系上下文,到二年级的联系生活、联想近义词、借助反义词等,方法越来越多,策略越来越丰富。在学生学习新方法的同时,也温习了旧方法。编排上兼顾每册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螺旋式上升。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教材研究行之有效的词语教学策略,深耕课堂提高词语教学实效性,以夯实学生阅读之基。
一、依托文本语境,聚焦词语理解策略
文本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文本语言本身即是文本语境。对于刚刚走入阅读教学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便是阅读方法的学习。词语教学应把理解词语的策略及方法放在首位。统编本教材将这些策略精心编排其中,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用心琢磨,使其成为晰词明义的钥匙,以开启词语教学的策略之门。
1.词中境,观字知义
词是由字组成的,将词语中字的意思串联起来,也就知晓了词语的意思。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一题,出示了“自言自语”等九个成语。这九个成语都含有“言”“语”二字,说明这些成语的意思都和语言有关。又因其他汉字有所不同,故成语的意思也就不尽相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成语中其他字的字面意思来猜测。比如“三言两语”,“三”和“两”说明只有两三句话,那就是指话很少的意思;“千言万语”,“千”和“万”都是大数字,说明话有很多,便是指有说不完的话。以此类推,可知“不言不语”指不说话,“自言自语”指自己和自己说话,“甜言蜜语”指像蜜糖一样让人感觉很甜的话。
2.句中境,据词推义
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子是由字和词构成的,我们可以在句子这个语境中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字词句运用”板块中有这样三句话:“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这三句话,每句中都有与要猜测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反的熟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语境来推测,把熟词作为分析推理的依据。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2)指名交流,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词语意思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将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语变红,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结方法:原来,句子中的熟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找到这些重要的熟词,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了。
(4)拓展练习。请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新方法,猜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这条山路非常·崎·岖,一点儿都不平坦。
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了,可千万别慌张,一定要·镇·定。
3.段中境,以文解义
“以文解义”,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联系段落中的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如《羿射九日》中的“艰难”一词,是对当时人们生活处境的概括性描述,也是羿射九日的原因所在,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它和上文中的“晒枯、烤焦、蒸干、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们进行整合教学。
(1)研读“晒枯、烤焦、蒸干、熔化”。
聚焦“晒、烤、蒸、熔”,引导学生关注其偏旁并小结:它们不是和太阳有关,就是和火有关,每个字都在告诉我们,天气真是太热了。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联系上文,理解“艰难”。
想象画面:此情此景,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会怎么样呢?
总结归纳:人们没有粮食吃,没有水喝,也没法出门,寸步难行,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书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日子,这个词语就是——“艰难”。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充分利用了上下文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完整的段落语境中感受和体会词语的意思,让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入与深刻。
二、创设情境语境,丰厚词语文化内涵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也告诉我们,世界是由形象走进学生意识的。情境语境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再现词语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具体事件,让词语由抽象变得形象,从理性走向感性。
1.于情境中具象词语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可感的生动画面、可触的生活景物,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手去触摸,在具体生动的情境语境中感知词语内容。
(1)图像情境中具化。
如《田家四季歌》中的“蚕桑”“插秧”等词语均指向农事活动。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城镇,对于农村以及农村的生活是比较疏远的,所以,对这些词语,如果仅仅只是进行字面的解释,学生只能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这些农事活动的情境,出示桑树、桑叶及采桑的图片,播放插秧的视频,让学生对与这些农事相关的词语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感知,为学生的词语学习提供一个认知停靠点。如此,词语的内容就变得丰满起来,不再只是抽象的符号而已。
(2)实物情境中具化。
如《曹冲称象》一课,官员们想到的称象方法是: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这里的“大秤”“秤杆”学生得有所了解,否则他们很难体会为什么曹操听了会直摇头。教学时,可以拿出老式的秤请学生仔细观察,带着学生逐一认识秤的各个部分:秤是测量事物轻重的工具,它有一根长长的木杆,叫秤杆,秤杆上面有刻度,显示重量。挂下来的是秤砣,秤靠秤砣移动来保持秤杆的平衡。接着,示范用秤称出一袋书的重量,告诉学生只有秤杆两边保持平衡才能称出重量,所以“秤”的右边是个“平”字。实物“秤杆”的亲眼所见,称书过程的身临其境,学生对“秤”有了直观的认知,对“用秤称重”有了生动而形象的了解。教师无需多做解释,学生就会明白了下文中的“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2.于情境中强化词语感悟
词语的感悟需要建立在具象的情境之中。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把文本内容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更好地感悟词语的深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字词句运用”板块中出示了“眉开眼笑”等九个写“笑”的词语。虽都写“笑”,但“笑”的程度和含义均有所不同,表示的是不同的“笑”。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讨论这九种笑有什么不同,接着说一说生活中这几种笑的情形,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含义,最后请学生上台演绎词语,其他学生猜一猜,并结合词语中的关键字来评价表演是否到位。如“破涕而笑、捧腹大笑”中的“破涕”“捧腹”指出了动作,“眉开眼笑、笑眯眯”指出了脸部的表情,“笑呵呵、笑哈哈”指向了笑的声音,“微笑、狂笑”中的“微”和“狂”点明了笑的程度。这样演绎“笑”的过程,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笑”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于不同的笑的理解和感知。
三、建构多维语境,拓展词语运用空间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为,知识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学会思考和行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足够丰富多样的空间里去使用词语,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升语文能力。
1.链接生活语境促运用
“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语境中使用词语,带领学生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因为“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中“使劲”一词的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插图中风娃娃的表情和动作,同时联系上文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来理解。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使劲干过的事。有的学生说:“水杯的盖子太紧了,我使劲拧也拧不开。”有的学生说:“大课间活动时,我使劲把沙包扔了出去。”和生活语境一链接,词语教学就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走了出来,词语的使用也就从文本中走了出来,自然地走入了学生的生活。
2.设置实践语境促运用
实践语境就是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形、有行的生活事件,把语文学习变成形式丰富的综合性活动。它对于学生巩固词语应用,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而显著的积极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有“云开雾散”等八个关于天气现象的词语。这些词语描述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只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便能将词语的意思理解得八九不离十。教师可以在理解完词义后设计一个“小小气象播报员”的实践活动,请学生当一当气象播报员,根据出示的图片来播报相应的天气。例如:
大家好,欢迎收看《天气预报》。今天早上,黄山(云雾缭绕),现在已经(云开雾散),想去黄山的朋友可以放心出行。12月的哈尔滨,已经是(冰天雪地)了,时常会下起(鹅毛大雪),请大家注意保暖。市区,明天(风雨交加),建议大家不要出门。
将词语的运用放置于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场景之中,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乐于运用。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生也将逐步领悟并掌握其应用规律。
小学第一学段的词语教学,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初步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具象感知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而能有效地积累语言,自如地使用语言。通过依托文本语境、创设情境语境、建构多维语境来进行词语教学,能让词语教学更具实效,实现高效,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