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言·想象·启思: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新样态
——统编本童话类文本教学现状及对策

2022-01-12文|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趣样态童话

文|李 萍

一、对统编本教材童话教学的现实审视

童话,即“幻想故事”。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确立了童话作为第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尤其是2016年9月后,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本教材中童话的数量远远超过原人教版教材,童话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一)当前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对统编本教材童话类文本的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课堂观察,并实施了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情趣——童话文体特征被忽视。

很多教师将童话当作一般记叙类课文来教学,简单地把这些课文归为故事,只作为识字、写字、课文朗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工具,很少关注其本身的文学价值,忽略了童话体裁特征,缺乏想象,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情趣。

2.缺乏理趣——童话教学目标不清晰。

不同学段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关注学段要求,真正落实学段目标。但现实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往往停留于表面的热闹,低段童话学习流行模仿和表演,而高段童话学习仍旧停留在朗读、想象等,缺少童话思维的培养。

3.道德说教——童话教学功能被异化。

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方式,用成人社会的标准看待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在童话教学中挖掘出一个道理,以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任务。除了强调教化外,童话教学的另一常见模式是注重理解故事情节,搜寻提取信息。很多教师把《我是什么》《风娃娃》等童话解读成自然常识课文,异化了童话的功能。

(二)统编本教材童话类文本的新变化

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中入选的童话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原人教版教材共选编童话44 篇,其中外国童话7 篇,统编本教材选编童话53篇,其中外国童话12 篇。童话总量增加了9 篇,外国童话作品增加明显。选文在继承传统优秀童话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性、多元性和国际性。(见表1)

表1 统编本教材与原人教版教材童话文本分布对比表

从表1 可见,统编本教材童话类文本的编排有如下几个特点:

1.凸显语文要素——编排独立的童话单元。统编本教材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清晰的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编排,体现文体意识,独立编排的童话单元有6 个:二上第八单元、二下第七单元、三上第三单元“童话世界”、第四单元(预测单元)、三下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四下第八单元“中外经典童话”。集中编排能更好地落实朗读、想象、讲故事、复述、预测、创编故事等语文要素。

2.聚焦思维培养——增加中高段童话篇目。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中的童话在各册的分布情况更为均匀,题材更为丰富。尤其是增加了中高年级超人体童话的篇目,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转换到逻辑思维的阶段,充满想象力甚至荒诞意味的超人体童话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体现多元文化——丰富了童话作品题材。统编本教材53 篇童话均有署名或出处,其中37 篇是国内当代优秀童话作家的作品,这些童话都充满了真、善、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去掉了老教材中说教意味浓或缺少思维含量的童话作品,如《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还有12篇童话选自俄罗斯、丹麦等童话大师之手,编者将国外的这些“智慧童话”引入教材,具有宏大的世界眼光。

针对当下童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统编本教材童话类文本的变化,笔者提出了“习言·想象·启思: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新样态”,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儿童本位的理念,让学生在充满智趣的语文活动中习得童话语言,丰富童话想象,启迪童话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实现由“知”到“智”的飞跃。

二、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样态的实践操作

针对童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落实统编本教材童话教学的要点,笔者构建了“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样态”。具体为“言语习得”样态:在充满趣味的童话情境中识别语言符号,童化识字,情趣朗读,学习语言,感受童话语言美;“激活想象”样态:通过表演、复述、创编等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能力,体悟童话形象美;“启迪思维”样态:引导学生思辨,挖掘童话意蕴,培养童话思维,理解童话内涵美,同时延展童话,拓宽阅读视野。(如图1)

图1 “习言·想象·启思: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新样态”操作路径

(一)赏童话之美——“言语习得”样态

1.教材梳理:充满趣味的童化语言表达。

统编本教材中的童话从表现手法来看,可大致分为常人体、拟人体和超人体三类。常人体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现实中的人物,外貌跟常人一样,但是人物的性格、行为、遭遇却极度夸张,往往含有某种讽刺和象征意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拟人体童话中的主角往往是不会说话的动物、植物、器物等,作者赋予它们人的特征,会说话会思考,有感情;超人体童话最为常见的就是民间童话,人物常为神仙妖魔、巨人侏儒,他们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会魔法或特殊技艺,往往还拥有一样超凡的神器,如《巨人的花园》里的巨人,《宝葫芦的秘密》里的宝葫芦。

通过对这些童话语言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拟人和夸张。童话通过特殊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的语言富有童趣,浅显易懂,接近口语,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而且,童话的语言多对话,这为学生的角色表演提供了载体。童话语言还具有拟人和夸张的特点: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让它们都会说话、会行动,而且人物形象或言行极度夸张,这些都让童话的阅读充满趣味性。二是想象和幻想。童话故事最大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幻想”,作家通过幻想让一切事物都变活了,赋予它们人类的一切特征。也赋予正常人以神奇的本领,能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还能变化多端。自然界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都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水娃娃和风娃娃具有双重性格,淘气的雾孩子藏起了世界,这些童话语言生动,形象可爱、想象丰富,尤其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

2.目标定位:“智趣”中习得童话语言。

①乐于阅读。注重童话语境的营造,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感知童话的文体特征,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培育喜爱童话的情感。

②习得语言。运用“童化”的方式让学生认字、学词,读故事,感受童话语言俗化、童趣、拟人、夸张、幻想的表达特点。

3.路径创生:“言语习得”赏童话之美。

语言的习得,是童话教学的根本任务。童话教学应该依语言特点而教,据语言特点而学。首先要创设富有情趣的童话语境,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其次在整体感知中发现童话的语言特点,运用童化的方式来学习字词,练习朗读,赏童话故事之美。

①童话语境。课堂的愉悦不是童话教学所特有的,但是童话教学应更加突出,这是童话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童话故事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童话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总能让学生沉醉其中,还原童话故事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前提条件。童话语境创设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教师语言描绘、借助媒体、实物演示、利用插图等。在开放自由、平等和谐的童话课堂语境中,实现多元对话,学生主动思考,体验和感悟童话语言,畅所欲言。

②童化认字。在童话中识字,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生字结构分析和笔画指导,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生字教学融入童话大家族中。童话故事中的字词具有情境性、可表演性,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看图猜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也可以在表演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在童话故事情境中识字,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③童韵朗读。童韵朗读是指在特定的童话语境中,带有个人语调的朗读,在读中表达自己对童话的独特理解与感悟。统编本教材中所选用的童话节奏鲜明、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这类童话的语言本身就十分适合学生朗读。阅读童话时,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寻找童话中具有表达特点又符合学生语感期待的、特别适合学生朗读的语言。

如笔者在执教《青蛙写诗》一课时,共设计了如下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设境引入,激发情趣

1.认识角色。出示课文中青蛙插图,让学生跟小青蛙打招呼,再观察青蛙的外形、动作,猜猜小青蛙可能在说什么。

2.板书课题。认识“写”字,教学秃宝盖,与宝盖头进行对比。教学“诗”字,写给儿童的诗叫儿童诗,古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儿童诗和古诗都叫诗歌,写诗的那个人叫作诗人。

3.读题质疑。青蛙诗人怎么写诗?

第二板块:整体梳理,童化认字

1.自读课文。

2.童化认字。读了课文,你知道青蛙写诗时,都有哪些好朋友来帮忙了?板贴带图的词语卡片,认读“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在童话情境中认读词语。认识会意字“串”,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字像什么。积累“一串糖葫芦,一串葡萄……”

第三板块:多元对话,童韵朗读

1.创设情境。动画播放小雨沙沙的情境。认识“雨点儿”。

2.童韵朗读。抓住两个拟声词“淅沥沥、沙啦啦”读出雨点儿歌声的美妙,前一个轻一点,后一个重一点。抓住语气词“啦”和感叹号,读出青蛙写诗的快乐之情。看插图学当小青蛙配上动作读。

3.表演朗读。学习第2~4 小节,扮演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读课文。

充分利用教材插画资源,营造童话语境,这种“图文协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角色、趣味识字和读文,在语言的习得中感悟童话之美。

(二)品童话之趣——“激活想象”样态

1.教材梳理:激发想象的独特叙事结构。

在童话中,“故事—情节”模式是最常见的结构模式。统编本教材所选的童话故事大致有这样一些结构类型:

①单线型结构——以主人公的行动贯穿整个故事。如《雪孩子》这个童话故事,就是围绕着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展开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雪孩子救小白兔,整个故事温馨而感人。

②对比型结构——运用对比的手法推进故事发展,展现事件和人物。如《巨人的花园》随着巨人对待孩子们态度的改变,花园内景色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些童话在对比中让儿童感受事物的特点,让他们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一样事物。

③反复型结构——可以说这是童话故事特有的一种结构。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统编本教材中很多童话都是反复结构,如《小蝌蚪找妈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而且大多以三次反复为最多。

表2 统编本教材童话类文本叙事结构分类表

童话故事独特的叙事结构,让故事情节更生动,更有趣,也为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提供了便利。

2.目标定位:“智趣”中乐于表现童话。

①丰富想象。在童话语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朗读、讲故事(复述)、创编故事中融入独特的阅读感受,创造性地再现童话形象,初步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

②乐于表达。乐于表现童话,展现自我,积累童话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路径创生:“激活想象”品童话之趣。

激活想象力是童话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丰富或极度夸张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感受童话人物之有趣,在复述故事中感受童话情节之曲折,在创编故事中体验童话的幻想色彩。

①表演故事。把角色表演植入课堂,让学生戴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头饰,模仿其说话的口吻,做出动作,表现神态,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要表演好,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作者的内心,再引导学生融入童话情境,体验、品味情感,最后是回归文本,让表演赋予文本更为丰富的内涵,带上个人的情感色彩。

②复述故事。教材中大多数童话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采用反复或者对比呈现故事结构,这就为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如借助图画、关键词句、思维导图、表格等。低年级是讲故事,到了中高年级才正式提出复述的要求,同时复述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

③创编故事。小学生特别富有联想力和想象力,在阅读童话后,指导学生创编简单的童话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童话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习作水平。创编的形式可以多样,低年级可以是模仿文本语言的补白,中高年级可以是童话片段或故事的续编、创作等,如《巨人的花园》课后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与低年级想象说话相比,中高年级童话中的仿说、仿写练习更加注重童话情节的完整性和情境性。

(三)悟童话之智——“启迪思维”样态

1.教材梳理:涵养审美的鲜活童话意蕴。

统编本教材中的童话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又称创作童话、品德童话,它是由作家个人创作的童话,具有文学作品的书面色彩。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启迪儿童智慧。从统编本教材入选的童话题材来看,52 篇童话中有文学童话40 篇,科学童话12篇,文学童话远远高于科学童话。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都属于童话的范畴,具有童话很多共同的特征,但两类童话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两类童话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时需要引起关注,在润物无声中感受童话的内涵美,在思辨中提升童话思维。

2.目标定位:“智趣”中提升童话思维。

①提升思维。对童话具有独立思辨的能力,能对童话中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判,并乐于创编自己的童话,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培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②受到熏陶。挖掘童话意蕴,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提升童话思维,获得智的启迪、美的体验。

③扩大阅读。逐步扩大阅读的视野,感受童话中蕴含的多元文化,丰富精神世界,钟爱童话。

3.路径创生:“启迪思维”悟童话之智。

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心灵鸡汤,它用生动的故事来诠释人世间的真、善、美,每一篇童话都折射出某种童话精神。教材中入选的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共同承载着育人和启思的功能,文学童话更注重“育德”,而科学童话更侧重童话思维的培养。在童话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评论“人物”,体会童话故事中所蕴藏的基本主题,重视童话精神的引领,并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提升语文素养。

①引导思辨。统编本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中出现了大量开放性的问题。如《雾在哪里》课后第三题: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又如《一块奶酪》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将儿童的思维角度引向多元,思考深度引向更深处,更能彰显儿童智慧。

②理解意蕴。统编本教材入选的童话作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智慧的传统情怀。童话教学中的“育德”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品味童话语言、品鉴人物性格、联系现实、自我比较中实现目标,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③延展童话。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课外阅读课内化。为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学习一篇童话后,可以补充相关资料,推荐阅读相同主题或者同一作家的作品,带出另一篇或多篇,甚至整本书的阅读,延续童话,丰富童话,提升童话教学的品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童话的多元美。

笔者以“童话课例”研讨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创生了“习言·想象·启思: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样态”,学生在充满“智趣”的语文活动中习得童话语言,丰富童话想象,启迪童话思维,形成语文素养,落实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智趣样态童话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智趣游乐园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