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

2022-01-12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补液营养状况导管

桑 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来,晚期肿瘤在恶性肿瘤患者群体中的占比逐渐升高。这类患者多伴营养不良,需经静脉营养支持途径,满足机体正常营养代谢需求[1]。在经中心静脉通路补液期间,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上述状况对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接受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42 例和干预组44 例。常规组男22例,女20 例,年龄(61.9±14.6)岁;干预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61.8±14.9)岁。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1)输注管理干预。严格按照营养液、补液区分输注原则,给予晚期肿瘤患者补液干预。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成分时,先输注氨基酸,再输注脂肪乳,在更换营养液前用生理盐水冲管。给予肿瘤患者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适当增加巡视频率,观察有无渗液、不滴等问题,保障补液安全性。(2)静脉保护。对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减少反复穿刺,保护静脉,满足化疗、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的需求。除加强对静脉损伤肿瘤患者的巡视外,还需为患者讲解静脉炎、渗液等并发症的典型表现及先兆,提升患者的安全意识,确保出现并发症先兆时及时汇报,以提升静脉营养支持的安全性。(3)营养状态评估。患者接受静脉营养支持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营养指标的波动状况,判断近期静脉营养支持成效,合理调整方案,确保患者营养供需平衡。(4)导管堵塞预防。根据患者输注液体的不同,选用不同方法预防导管堵塞的形成。常规补液及补充营养成分前,以脉冲式封管法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封管;每日所有输液均输注完成后,以10μ/mL 稀释肝素液进行封管。如需给予晚期肿瘤患者输注全合一营养液,需按4h/次的频率,给予晚期肿瘤患者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5)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为患者介绍晚期肿瘤治愈病例,并向患者强调维持情绪稳定性与抑制肿瘤增殖转移的关联,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注意向患者家属解释做好陪伴、心理安抚等工作的重要意义,配合良好的家庭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选择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选择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2.2 营养状况及焦虑状况 护理后,常规组营养指标水平低于干预组(P<0.05);焦虑评分高于干预组(P<0.05)。见表2

表2 营养状况及焦虑状况(±s)

表2 营养状况及焦虑状况(±s)

?

3 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约40%~80%的患者伴营养不良[2]。形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在于(1)能量消耗较大。恶性肿瘤进入晚期阶段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生长,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的异常升高[3]。如未能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容易引发营养不良。(2)食欲欠佳。晚期肿瘤患者受癌痛、负性情绪等因素的干扰,出现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等问题。由于长期进食不足,机体营养代谢失衡,进而形成营养不良。(3)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操作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引起营养摄取障碍,一方面,手术会引起腹胀、食欲减少等症状,有时出现术后感染或形成瘘管、窦道,都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另一发面,放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食欲匮乏等;还有可能损伤味觉,影响患者进食能力。

静脉营养支持是临床纠正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供给失衡的重要方法[4]。目前,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已经得到明确证实。但静脉补液操作对无菌管理的要求较高,一旦护理管理出现疏漏,极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静脉营养支持安全性。因此,选择合理可靠的护理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

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中,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体现为(1)减轻心理压力。晚期肿瘤患者普遍伴有负性情绪[5]。引入护理干预后,可利用家庭支持、注意力转移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精神紧张状态,通过心理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提示:护理后,干预组焦虑(45.88±3.79)分,低于常规组(P<0.05)。(2)改善营养状况。常规护理模式下,采取静脉营养支持宣教措施、导管管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由于这种护理方法对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性的影响不足,导致部分患者因出现渗液、静脉炎等问题,影响营养代谢失衡干预效果。在护理干预模式下,该方案中的静脉保护、营养状态评估及导管堵塞预防等措施,可帮助晚期肿瘤患者于较短时间内,摆脱营养代谢失衡状态[6]。研究表明:护理后,干预组血清转铁蛋白(3.57±0.53)g/L,优于常规组(P<0.05)。(3)减少并发症形成。护理干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保障静脉营养支持安全为主要目标,运用导管堵塞预防干预、输注管理干预等措施,有效遏制并发症的形成。研究证实: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中,推行护理干预,可减轻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并发症形成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补液营养状况导管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补液治疗体会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