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临床分析及预防治疗对策
2022-01-11殷秀娥陈婉仪谭妙霞黄力力
殷秀娥 陈婉仪 谭妙霞 黄力力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573)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创伤性操作,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剖宫产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在第一时间实施输血、抗菌、麻醉等治疗的基础上,剖宫产手术的安全系数在持续提升[1]。但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问题一直困扰着产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此研究主要对我院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治疗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8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 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手术无切口不良产妇为对照组,每组各31 例。观察组年龄19~41 岁,平均(29.31±5.25)岁;孕周29~41w,平均(38.2±3.6)w;对照组年龄21~40 岁,平均(29.18±4.14)岁,孕周30~41w,平均(38.4±3.1)w。两组产妇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术后3~10d 切口位置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渗液等问题,一般是完全愈合或不完全愈合,表皮愈合后可能会出现开裂问题,部分产妇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8~39.5℃范围内。一些产妇手术切口还会出现红肿等,清创时出现混浊分泌物。切口愈合不良产妇应立即换药,按具体情况完全或不完全拆除切口缝线,通过生理盐水对其冲洗,随后制作标本并给予细菌培养。渗液混浊产妇用双氧水消毒,2~4d后换药观察情况,经1~2 次换药后,切口渗出物减少或无异常分泌物出现,此时拔掉引流条,如开裂面积大,需在肉芽愈合后对其实施无菌缝合术,在特定情况下,须根据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正确实施抗菌治疗;如没有浑浊渗液出现,开裂面积小,仅需进行局部换药。加强产妇的产褥期护理干预,如:个性化因素调整、加强产后保健等。
1.3 观察指标 按照剖宫产术的特殊性与切口愈合影响因素的共性,以产妇体重、手术时间、切口方式、术中失血量、胎膜早破、术前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为观察项目,对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描述为(±s),计数指标实施χ2检验,描述用%进行,如P<0.05,存在统计学优势。
2 结果
2.1 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s)
?
2.2 组间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比较 两组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切口方式)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方式比较[n(%)]
2.3 两组血常规白细胞数量对比无差异(P>0.05),低蛋白血症、肥胖、合并阴道炎、胎膜早破等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数量、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等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产妇行剖宫产术的人数逐渐增多,自然分娩人数逐渐减少。剖宫产可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难产等问题,降低母婴死亡率,但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切口愈合不良[2-3]。此研究中术后都为产妇使用了抗菌药物,在出现愈合不良时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发现部分有细菌生长。因此,医务人员诊断基本上为切口愈合不良。此研究发现,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切口不良的引发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胎膜早破、肥胖、低蛋白血症、合并阴道炎等具有共性。
3.1 胎膜早破 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后,其宫颈管、阴道内细菌能够蔓延至宫腔内,且在胎儿分娩后,会对切口造成污染。个别产妇会发生胎膜早破问题,一般是感染所致,对此,切口感染风险更大。
3.2 肥胖 观察组产妇中超过一半为肥胖者,相关学者认为,肥胖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与此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观察组肥胖人数和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原因,是因肥胖产妇的腹部聚集大量脂肪,单位组织血供受限,必然会对手术治疗造成感染,脂肪层过厚会出现无效腔,在手术、缝线等不良刺激下,脂肪组织可能会液化,造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问题发生。
3.3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问题会导致产妇体内胶原蛋白形成受阻,极易出现免疫力减弱等问题,导致切口愈合速度下降,对此,在妊娠中晚期中,产妇必须要注意摄入15~20kg 蛋白质/日,改善其健康情况,避免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6]。
3.4 合并阴道炎 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医生需将手伸入宫腔下段乃至于宫颈内口,如孕妇合并有阴道炎,极易造成手套污染。个别孕产妇如存在妇科炎症,出现感染的风险很大,如消毒、手术准备不规范,也会增加潜在污染发生率,引发切口愈合不良[7-8]。此研究中观察组合并阴道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3.5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措施 切口愈合不良产妇31 例中有术后发热7 例,伤口培养有细菌11 例,22 例行负压引流处理,5 例行二期缝合处理。经研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很多,应采用相应对策实施预防与治疗(1)孕期关注健康宣教,确保饮食健康,预防低蛋白血症、肥胖等出现,术后需加强产褥期干预,加强营养供应,注重膳食结合;(2)第一时间治疗并发症,特别是阴道炎等,预防其发生上行性感染等其它部位感染;(3)可于术中预先放置负压引流管,以预防切口愈合不良。注意规范手术操作,避免出现消毒不彻底问题,防止无效腔对切口愈合造成影响;(4)合理使用药物,围手术期用药可确保手术过程中产妇组织与血液抗菌药物浓度,将污染细菌有效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