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分析

2022-01-12王崇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肠壁直肠癌准确率

王崇玉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云南 昭通 657000)

直肠癌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以男性为好发群体,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生长,患者会出现粪便异常、排便不畅等,但患者重视度不够,导致多数患者发现后已经处于中晚期,容易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目前,直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年龄、消化道疾病等多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安全。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患者术前进行分期类型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2]。因此,准确对直肠癌分期极为关键。CT、MRI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为探究MRI诊断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本次研究以47例直肠癌患者为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根据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②年龄≥26岁;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症状;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符合直肠癌根治术指征。排除标准:①沟通或意识障碍患者;②严重脏器(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③对CT、MRI检查不耐受患者[3]。47例直肠癌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4岁,年龄(47.26±5.17)岁,体重45~72 kg,平均体重(62.37±4.18)kg。直肠癌分期包括T分期(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即T1(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T2(侵及肌层,肠壁局限性增厚,<5 mm)、T3(侵及浆膜下层,肠壁局限性增厚,>5 mm)、T4(侵及浆膜层或其他器官组织。增强扫描边界不清楚);N分期(淋巴结转移),即N0(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淋巴结无转移)、N1(淋巴结转移:1~3个)、N2(淋巴结转移≥4个);M分期(远处转移),即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经过病理诊断,T1、T2、T3、T4例数分别为15例、12例、10例、10例;N0、N1、N2例数分别为;24例、12例、11例,M0、M1例数分别为36、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做好肠道清洁,检查前3d,叮嘱患者以流质食物为主,检查当日进行肠道清洁,防止肠腔内水分残留,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分别开展CT、MRI扫描,具体方法如下:①CT扫描:应用CT扫描仪(厂家:东芝)对患者进行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患者取平卧位,平扫患者腹部、盆腔,平扫结束后,静脉对患者滴注100 mL非离子造影剂,3 mL/s,实施增强扫描,动脉扫描延迟:35 s,静脉扫描延迟:70 s。②MRI扫描:应用MRI扫描仪(厂家:GE公司生产)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7 mm,层距3 mm。以患者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

所有检查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审阅,两名医师先独立对影像学图片检查判断,若两名医师存在不同意见,将其最终商量后的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CT检查、MRI检查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观察指标,探究MRI诊断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MRI诊断标准:结节状异常信号,边缘不规则、信号不均匀,DWI(磁共振加权成像)为高信号[4]。CT诊断标准:肠壁局限性增厚,肠腔变形,邻近组织受侵,且边界模糊不清[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直肠癌T分期诊断结果比较

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直肠癌T分期诊断结果比较[n(%)]

2.2 直肠癌N分期诊断结果比较

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直肠癌N分期诊断结果比较[n(%)]

2.3 直肠癌M分期诊断结果比较

CT检查、MRI检查于直肠癌M分期诊断中,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直肠癌M分期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直肠癌主要发生于齿状线、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几年直肠癌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价值[6]。患者术前分期直接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先对疾病的分期予以确定极为关键。基于此,选择科学、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焦点问题。

以往临床多采取肠镜、直肠镜等进行检查,虽然具有重复性特点,但很难对癌细胞浸润、转移情况予以准确判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影像学发展,CT检查、MRI检查逐渐用于临床诊断。CT诊断主要是借助X线将光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对人体进行扫描,该检查方法可对直肠病变范围、形态、大小等予以清晰的反映,增强扫描可准备对病变部位予以判断,但其不足在于CT检查多根据软组织密度、四周组织浸润程度等进行评估,导致误诊率高,影响诊断效果。MRI检查是指在磁场中根据生物体磁性核作用形成图像的技术,借助磁共振作用,获得人体电磁信号,从而重建人体信息。MRI检查通过平扫,可以将病变肠壁外缘清晰显示,对淋巴结转移、肿瘤邻近组织变化等也能予以有效反映,为后期手术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7]。与CT检查比较,应用MRI诊断,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MRI检查可以对直肠癌早期病变情况予以全面显示,软组织分辨率高;第二,MRI检查具有延长扫描、动态增强的特点,T2WI可以对癌细胞侵犯浆膜层程度予以辨别,DWI可以对淋巴结转移情况予以判断[8]。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T分期、N分期诊断,MRI诊断直肠癌准确率87.23%、95.74%明显较CT 70.21%、8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原因分析,CT检查虽然可以对肠壁层、脏器等予以检查,但因直肠壁密度、软组织密度之间差异小,导致其判断准确率低,影响诊断准确性,MRI诊断,可以对直肠壁的细微结构进行判断,软组织分辨率高,进而提高了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M分期诊断,CT、MRI分别为91.49%、93.6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直肠癌转移情况,CT、MRI检查均可有效诊断。

综上所述,MRI诊断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T分期、N分期效果更理想,可以对病灶情况予以明确的诊断,建议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

猜你喜欢

肠壁直肠癌准确率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