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服务模式下学科馆员培养路径研究
2022-01-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任伟李韬楚存坤
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任伟 李韬 楚存坤
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学科化服务在我国已经获得较快发展。随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重点高校相继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于是许多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但是由于制度、管理跟不上,资源、人员条件不足,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针对学科馆员不足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楚存坤根据大学承担的教学科研比重不同,提出将学科服务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按学科馆员能力提供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李书宁从用户、馆员、服务、馆藏四个方面介绍了搭建分层学科服务体系的思路,提出了充分利用用户调查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来实现学科服务的精准化。刘冬梅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按照研究生三层服务体系的不同需求,重新构建不同的馆员服务团队,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为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信息服务。王斌提出了基层科研单位图书馆分层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的效率。
以上研究显示国内学科服务逐步向分层次、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发展。但是对于各层次学科服务的人员培养论证还不够充分。本文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馆情的现实及存在读者专业信息需求的增多而各馆又面临人员不足的现状,探索不同服务层次学科馆员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类型与学科服务层次的划分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是划分大学类型的关键因素。按照教学与科研所占的比重不同,将大学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其中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后者更偏重科学研究,本文将二者合并为教学与研究型大学。
“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的中心任务和业务开展的出发点。学科馆员应该根据读者的类型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学科馆员的分层服务”就是根据高校的类型结合业务开展的难度,把学科馆员服务内容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层次。具体见表1。
表1 学科馆员服务层次分类
二、分层服务模式下不同类型高校学科馆员素养需求分析
(一)教学型大学的学科服务人员条件分析。教学型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科研任务相对较少。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服务内容以低层次学科服务为主,如对口院系联络、参考咨询、入馆教育、常用专业网络资源推荐、专业书刊推荐等等。对学科馆员业务水平要求较低,馆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水平过硬、道德水平高、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之外,还应具备:1.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熟悉图书馆各种馆藏资源;3.一定的对口专业背景。
这种人才相对比较好找,只要有本科以上专业背景,在图书馆工作5年以上、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都能胜任低层次学科服务。所以绝大部分教学型大学图书馆都能较好地开展低层次的学科馆员工作。但中、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只能等各种条件成熟之后再开展。
(二)教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学科服务人员条件分析。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并重,大部分有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生中既有本科生又有研究生。因此,服务对象既有普通教师也有导师或学科带头人,还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低层次的学科服务不能满足多层次的读者需求。除低层次的学科服务外还应有:中外文文献的检索、特定专业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建设、网络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中层次服务。这就要求学科馆员除以上的条件之外,还应具备:1.信息检索、分析和综合能力;2.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3.较强的对口专业水平(硕士以上)。
这种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未达到要求。对于人数较少的图书馆每个专业都找到适合的学科馆员比较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引进或自我培养的硕士和博士逐年增多,该状况会有所缓解。目前可以本着“有多大碗,吃多少饭”的心态,仅对有相关专业硕士水平人才的专业开展中层次学科服务,其他专业可实施低层次学科馆员服务。
(三)研究型大学的学科服务人员条件分析。研究型大学主要指我国的“双一流”高校。这些高校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较多。服务对象上至院士、博导、硕导、学科带头人,下至博士、硕士、本科生,服务对象跨度很大。服务内容多学科、多层次繁简不一。所以各种层次的服务都需要,与之对应的各种层次的学科服务都要跟上。除了以上两种层次的服务之外,还应有:学科发展态势分析、课题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信息编译服务、学科战略情报跟踪服务、融入学科团队、嵌入式科研全程服务等高层次的学科服务。这要求学科馆员除以上条件以外,还应具备:1.熟练的信息检索技能;2.较强的科研能力;3.雄厚的专业背景;4.熟练的专业外语能力。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图书馆员达不到这些要求,但是这又是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对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国家扶持力度比较大,图书馆实力雄厚,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都有,还是能选出达到或者基本达到高层次学科馆员服务要求的人才。但是对于研究型大学的众多学科、纷繁复杂的研究方向,即使人才济济的重点大学图书馆也不可能每个专业都能找到合适的、能承担高层次学科服务的人才。
三、分层服务模式下的学科馆员培养路径
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图书馆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图书馆人才梯队,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弥补人才缺口,预防人才断层。
(一)教学型大学的学科馆员培养路径。教学型大学图书馆规模往往比较小,人员较少,专业人员更少。很难找出足够的具有学科背景的馆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如果有条件引进人才,则引进人才,培训后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开展学科服务;2.如果不能及时引进人才,就应该内部挖潜,选择本馆有学科背景的人士,培训图书情报专业技能,开展学科服务;3.如果已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从检索课教师中选择学科馆员是一条不错的捷径;4.可就现有人才,开展部分专业、可实施的低层次学科化服务。
(二)教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学科馆员培养路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图书馆人员相对较多,但是教学和科研型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比教学型大学要多。经笔者调查,山东几所教学科研型大学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馆员不超过10人,并且以青年人为主。有专业背景但是图书情报知识不足;或者图书情报专业毕业但是没有专业背景,不足以承担中级层次的学科服务。而教学科研型大学往往有几十个专业,很难做到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学科馆员。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1.积极培训年轻高学历馆员,使他们尽快熟悉馆藏,掌握各种信息检索、分析技巧,多和对应学科的读者接触,尽快成长起来,适应学科馆员的工作;2.与院系合作培养,聘请院系教师经培训后做兼职学科馆员。优点是可以迅速找到亟须的学科馆员。缺点是院系的学科馆员只能是兼职学科馆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很难长期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还是自己培养或引进人才好。
(三)研究型大学的学科馆员培养路径。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人员众多,人才充足。虽然很难做到每个学科都能够配备一名或多名学科馆员,但是比教学型大学和教学与研究型大学条件好很多,低、中层次的学科服务基本没问题。但是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项目肯定众多,服务需求也多。学科馆员即使专业对口,可是面对众多的课题、五花八门的研究方向,很难做到高质量服务。解决办法有:1.对科研课题比较多的强势学科,通过自我培养或引进人才做学科馆员工作;2.学科馆员多接触课题组成员,不断更新学科馆员的知识,跟上研究课题的脚步。既做读者的知识伙伴,又做读者的研究伙伴。这既需要学科馆员的精深专业知识、积极的参与态度,也需要学科馆员提升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定期开展学科馆员业务培训,多开会交流服务心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面对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信息需求,仅仅依靠目前国内的学科馆员,无论数量和素质都远远不足。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是各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不同高校图书馆馆情不同,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对学科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学科馆员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亟待后来者继续跟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