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理论框架下应用型高校英语辩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2-01-11吴丽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辩论模态评估

■吴丽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2015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英语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英语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懂英语语言的人才,而是“强调人文素养养成、突出外语专业的人文学科特性以及注重思辨能力培养”[1]。因此,最近5年,全国各大高校正陆续开设英语辩论课程,以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拓宽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

根据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在多模态交际时代,学习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发展语言意义潜势,而且是要发展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包括要认识和掌握各种模态的供用特征。每个模态的供用特征都有其自己的意义范围和特点,都不能表达所有的意义”[2]。基于此,教学或者一门课程,作为一个语篇,其意义的构建要涉及多种模态系统的选择,而选择的依据就是各个模态在整体意义构建中所具备的特定功能。例如,书面语由于其规范性,更有利于复杂概念和系列事件的清楚表达,图像则能直观地表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或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而每一个个体对于不同模态的感受也不同,例如,有的个体对于视觉接触到的影像印象更为深刻,而另外一些个体对于听到的事物理解得更好。要适应这些个体差异,就要将信息进行转换(同一模态内部进行)和联通(同一信息在不同模态间的体现)[3]。因此,本文结合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理念,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这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系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英语辩论课辩题的设计和实施,从而为英语辩论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辅助英语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一、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5—2017级英语相关专业的812名同学作为课程教学对象和研究对象,并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评估法和访谈法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方法

英语辩论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辩论和逻辑常识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在课堂和课下进行各种语言和思维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或构建起学生在各种语境下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观点的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教材为GaryRybold所著《英语辩论教程》。该教材内容比较基础、简单,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补充阅读材料包括Robert Trapp所著《思辨精英:英语辩论——构筑全球视角》。该教材是目前英语辩论公认比较权威的教材,但是内容非常多,8周的课程不能覆盖其主要内容,相对也比较难。

教学周数为8周,第1周和第2周的主要内容是对辩论和基本的逻辑常识的简要讲解和练习。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给出话题进行观点概括、See-i写作练习等简单的形式。第3周和第4周主要围绕BP辩论的角色职责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练习。课堂活动包括给定辩题分组讨论、一对一1分钟对抗、二对二2分钟对抗等时间短、辩题难度不高的辩论练习。第5周到第7周是各种形式的、以BP辩论规则为基础的英语辩论实践。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一一对抗二二对抗,四对四8分钟对抗以及完全遵循BP赛制的辩论赛模拟。每次课堂活动都会采用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班级对个人评价、班级对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反馈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估。前7周课程结束时,教师会给定每一名学生平时成绩,通常占该门课程总评成绩的50%—60%。第8周是评价与考核。考核的方式是BP赛制下的简易辩论模拟。辩题和角色在开始考试前15分钟抽取,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2—3分钟的辩论陈述。最终,根据同学打分(占期末考核成绩的30%)和教师打分(70%)对该生进行终结性评估(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50%)。

(三)观察指标

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进行抽样调查(2015级学生、2016级学生、2017级各87名学生和25名2018级学生,共计286名学生),以及对其中90名同学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级,其中<60分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等;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并且问卷调查内容由6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英语辩论教学的总体评价、教学方法、能调动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教材、该课程继续应用和推广,可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以及非常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

由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二、结果

(一)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成绩统计

在形成性评估的成绩中,良好和优秀的比例明显高于终结性评估成绩中的比例(见表1和表2),这可以说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要好于期末考试中的表现。这同时也可以说明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尤其是和辩论有关的课堂活动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两组数据中中等成绩都比较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辩论课堂中和期末考试中的表现平平,对英语辩论学习持有一定的兴趣并能参与其中。从整体来说,两项评估成绩都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

表2 研究对象终结性评估成绩统计

(二)满意度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英语辩论教学的总体评价、教学方法、可以调动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教材以及该课程继续应用和推广的满意度分别为76.6%、88.9%、90.0%、87.8%、53.3%和83.3%(见附表1)。

附表1 研究对象满意度调查

(三)讨论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类学科,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学科,辩论教学的开展目的在于在强化高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4]。本研究发现,在多模态理论框架下,高校英语辩论课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作为承载整个上课形式、教学方法和课堂内容的PPT,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多模态的互补和辅助功能。书面语、教师的口语、图像、动画、音乐、视频和教师的身势语等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解释BP赛制中某一角色的任务和技巧时,就要在PPT中提供图片说明发言顺序,播放视频让学生来了解发言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口语、身势语以及PPT中的书面语对内容和技巧做解释和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5]。(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可以选择1—2种参考阅读书目为辅,同时可以借鉴各大英语辩论赛的辩题作为学生课上课下讨论和辩论的话题,这样才能从多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3)教学方法多样,恰当地综合运用多种课型,如知识获取型和技能训练型。对于将英语辩论课作为必修课或限选课的专业和学校,建议领导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基础水平,量体裁衣,不可一刀切,从而确保教学效果[6]。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辩论课中,通过运用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理念,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英语辩论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辩论模态评估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