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种挤压方法对PTCD管引流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2-01-11郑小静郝晓玲陈秀梅
郑小静 郝晓玲 陈秀梅 丘 婕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TCD)是延长晚期胆管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PTCD管置入能有效改善恶性胆道梗阻造成的胆汁淤积症状,具有创伤小、黄疸消退快、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脏器损害的特点[1-4]。为保持PTCD管引流通畅,临床护理人员通常优先以挤压引流管的方式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效后再行冲管操作[5]。在既往研究中,缺乏针对PTCD管挤压方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PTCD引流管的不同挤压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比较,其效果探讨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肿瘤介入科行胆道造影术后放置PTCD引流管的患者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3~91岁,平均年龄62.7岁;胆管癌96例,肝恶性肿瘤14例,胰腺癌3例,胆囊癌5例,胆结石1例,胆管壶腹部恶性肿瘤1例;手术方案为PTCD术和PTCD +支架置入术,各为60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以手术方案为分配因素,将相邻5例PTCD术及5例PTCD +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编为一个区组,分配至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PTCD导管(美国COOK公司,型号ULT7.0-35-25-P-5S-CLDM-HC),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均显示置管成功。排除标准:(1)体内引流管折叠扭曲;(2)肿瘤组织堵塞引流管;(3)体内引流管移位或脱管至肝内组织及腹腔;(4)术后引流管出血。三组患者在性别(χ2= 3.771,P = 0.178)、年龄(F = 1.734,P = 0.181)、手术方式(χ2= 2.469,P =0.317)、诊断(P > 0.05)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已获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伦理号:KY-Z-2020-615-02),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以耐药三通连接2 mL螺旋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引流袋的方式接袋引流[6],记录置管深度、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妥善固定引流管,均于术后第2天行挤压引流管操作,对患者采取单盲原则,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研究人员完成。A组采用快速挤压法;B组采用绕指法;C组采用渐进V形法,该方法为吉爱平和郑玲玲的管道挤压法改进法[7-8]。
(一)快速挤压法[9]
即挤压时一手用力压住螺旋注射器与一次性引流袋连接点下10~15 cm处,使引流管闭塞;另一手握成半拳状挤压靠近穿刺口段引流管,即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鱼际肌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然后两手同时松开,由于重力作用引流液可自引流管排出, 反复操作,挤压至引流管通畅。
(二)绕指法[10]
关闭耐药三通(a点),引流管向引流袋方向缠绕于食指 5 圈,使缠绕于指间的管道处于负压状态,再用手折闭负压状态下的引流管末端(b点)。打开耐药三通开关(a点),使引流管管腔复原,引流液因负压流入引流管中,最后松开b点使引流液流入引流袋中,反复采用此方法挤压至引流通畅。
(三)渐进V形法
自螺旋注射器与一次性引流袋连接点下5 cm处开始(距离连接点过近时操作不便,距离太远则效果不佳),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折闭引流管,驱尽折闭点(a点)上下2 cm管腔内液体或空气,形成“V形”负压管腔,并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在a点下2 cm负压管腔末端处反折(b点)引流管,驱尽b点下2 cm管腔内液体或空气后对折(a1点)引流管,a1点下2 cm管腔内液体或空气亦驱尽,形成“V形”后松开右手,依次折管,双手相接,挤压至引流通畅。见图1。
图1 渐进V形法操作图
三、评价方法
疼痛:挤压引流管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1]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出血:挤压引流管后评估引流液情况,红色或棕红色为出血;通畅:挤压引流管前后评估引流管通畅情况,引流管内有液体流动为通畅,无液体流动为不通畅。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三种方法挤压后疼痛率及出血率比较
应用快速挤压法、绕指法和渐进V形法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患者进行挤压,三种方法的疼痛率及出血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组疼痛率为2.5%、出血率为0,B组疼痛率为25%、出血率为22.5%,C组疼痛率为5%、出血率2.5%,B组疼痛率及出血率最高。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挤压后疼痛率及出血率比较(例,%)
二、三种方法单次挤压次数比较
三种方法单次挤压平均次数A组为(2.95 ±0.714)次,B组为(1.52 ± 0.784)次,C 组为(1.98 ±0.8)次,快速挤压法、绕指法、渐进V形法三种挤压方法单次挤压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69,P< 0.001)。见表 2。
表2 三组方法单次挤压次数比较(次,x± s)
三、三种挤压方法挤压前后通畅率比较
C组挤压前后通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725,P< 0.05)。见表 3。
表3 三种方法挤压前后通畅率比较(例,%)
讨 论
据本研究小组设立的体外实验显示,绕指法引流管绕指5圈,负压吸引可达8~12 cmH2O,因操作人员手指周径不同、负压管腔长度有差异,负压管腔长度越长,吸引水柱越长,则负压吸力越强,引流液流入引流管速度越快。渐进V形法负压吸引可达2~3 cmH2O,负压吸力小,节段性操作,引流液为逐步进入引流管。快速挤压法系通过快速反复挤压引流管,使管腔内气流和液体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保持引流口通畅,再结合液体的重力作用使引流液自主流入引流管,与前两者原理上有所区别,李水英在进行研究时将其应用于胸管,通管效果显著,因此引用于本研究。
表1显示,三种方法挤压后的疼痛率及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B组疼痛率及出血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此结果与李水英等[9]研究结果一致,其可能原因是绕指法在操作时,因瞬间负压吸力强,易吸附和牵拉引流管口周围的胆管内膜,导致患者疼痛和出血。渐进V形法和快速挤压法因负压吸力小和无负压吸力作用,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力小甚至无,故患者极少出现疼痛和出血症状。三种方法单次挤压次数相比较(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快速挤压法单次挤压平均次数最多为(2.95 ±0.714)次,其次为渐进V形法为(1.98 ± 0.8)次,最少为绕指法为(1.52 ± 0.784)次。其原因可能为快速挤压法无负压吸力作用,胆汁黏稠易黏附于管壁,且PTCD管管径小,因此实际操作时需多次挤压才能达到通畅引流管目的,较为费时费力;绕指法因瞬时吸力大,虽可快速通畅引流管,但其疼痛率及出血率高;而渐进V形法挤压时,负压吸力可轻易将引流口的胆汁和沉淀物逐步吸入引流管中,并在逐步向下挤压时形成向下的水流动力,从而起到通畅引流管的效果。
表3显示,C组挤压前后通畅率对比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该试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若结合挤压引流管后疼痛率、出血率和单次挤管次数比较三种挤压方法的优劣,则渐进V形法对PTCD管引流效果为最佳,如需进一步验证三种挤压方法的引流效能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PTCD对于错过手术切除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是恢复肝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有效姑息性手术,PTCD管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重要“生命管路”,因此在日常管路维护中保持引流通畅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点。但查阅以往研究发现,PTCD管管路维护中对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并未详细说明,且无规范操作流程,为此本研究提供三种挤压方法为范例,以探讨适宜的PTCD管挤压方法为切入点,为管路维护的内容进行补充,为后续规范流程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绕指法虽单次挤压次数少,操作时可迅速达到通管目的,但其瞬间负压吸力大,可造成疼痛或出血症状;快速挤压法虽疼痛及出血症状较少,但需多次挤压引流管才能达到通畅效果,易增加操作者疲乏感,因此均不适合作为挤压引流管首选。而渐进V形法,因单次挤压次数适中,引流管通畅效果最佳,挤压后疼痛及出血并发症较少,可使胆汁及淤积胆汁逐步流入引流管中,既不影响患者舒适度,又不增加操作者负担,故更适合作为挤压引流管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