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陈雨菲与何冰娇技战术统计分析
2022-01-11彭丽苹
彭丽苹,刘 刚,苏 鹏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创建于1959年,1975年之后全运会每4年举办1次,至今已有14届,全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可以说代表着国内羽坛最高水平的较量。2021年全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在浙江运动员陈雨菲与江苏运动员何冰娇之间展开,两局比分分别为21:18、21:15,陈雨菲以2:0战胜何冰娇,夺得金牌,成为我国全运会羽毛球女单史上继李玲蔚后的上届冠军,陈雨菲也获得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本文对陈雨菲与何冰娇决赛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技战术的异同,以期为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的制定和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1年全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中陈雨菲与何冰娇所使用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相关内容进行查阅,收集、整理比赛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总结各专家对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和探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录像观察法以2021年全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的视频为研究资料,结合陈雨菲与何冰娇在其他赛事的具体战况及已有的相关研究,对比赛录像中陈雨菲与何冰娇2位选手使用的各项技战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3 对比分析法对陈雨菲与何冰娇在2021年全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中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陈雨菲与何冰娇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常用的发球方法是正、反手发球。根据球在空中的飞行弧线,可将发球分为网前小球、平射球、平高球和后场高远球技术。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唯一不受对方球员干扰的羽毛球技术,发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第三拍球”的主动和被动。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球虽然不像双打那么“讲究”,但羽毛球世界联合会(国际羽联)“21分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出现,对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较为突出的表现在该项技术的革命促使当今羽毛球女子单打竞争性更强。
由表1可知,决赛中陈雨菲和何冰娇主要是采用的是不同的发球技术,陈雨菲使用的是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41次),何冰娇使用反手发网前小球技术(34次),使用率均为100%。由此可知,2位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相差较大,陈雨菲使用正手发高远球。该技术是羽毛球所有技术中的基础,要打好该技术,关键在于动作和发力,控制球的落点,主动调动对手,以防守持久战取胜。而何冰娇主要通过反手发网前小球,迫使对方起高球,赢取主动进攻机会,以此来控制对手。发球技术要注意球的落点、速度的结合,注意发球的节奏,尽可能使用自己较为擅长的发球技术,为第三拍做铺垫。
表1 陈雨菲与何冰娇决赛中发球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2.2 陈雨菲与何冰娇前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前场技术分为搓放、挑球、勾球、推球和扑球,挑球为防守性或过渡性技术,推扑球为进攻性技术,搓放、勾球为对抗性技术。该技术是羽毛球比赛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员可通过控制网前技术为自己创造更多主动进攻的机会。 由表2可知,陈雨菲使用最多的前场技术是挑球,共131次,占前场总次数的52.8%;其次是搓放的使用,共63次,占总数的25.4%;再次是勾球,共使用41次,占总数16.5%;最后是推扑,使用13次,占总数5.2%。何冰娇使用最多的是前场技术挑球,共96次,占前场技术比例的总数45.3%;其次是搓放与勾球技术,共103次,分别占前场技总量的24.5%、24.1%;最后是推扑技术,使用为13次,占比6.1%。
表2 陈雨菲与何冰娇决赛的前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第1局,首先,挑球是陈雨菲与何冰娇前场使用次数、相差次数最多的技术,前者使用52次,后者为43次,分别占比43.0%、42.2%。该技术可控制对方头顶和正手底线,充分调动对手,伺机得分。其次是搓放技术,陈雨菲为35次,何冰娇为30次,分别占比28.9%、29.4%。勾球与推扑技术的使用次数相差不大,陈雨菲是23次与11次,何冰娇是19次与10次。由此可见,本局比赛陈雨菲与何冰娇的前场技术使用中,除了挑球技术,其他技术的使用次数与相差次数均不大。陈雨菲在第2局的前场技战术上,增加了挑球使用的比例,目的在于主动控制前场球,为后场下压进攻创造更多机会。而何冰娇增加了勾球和挑球使用的次数,减少了搓放和推扑技术,试图转变前场的技战术,调动对手,争取主动权。
2.3 陈雨菲与何冰娇中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是中场技术,该技术既能摆脱被动局面,也能拿到主动良机。由表3可知,陈雨菲与何冰娇使用最多的中场技术是挑球,使用次数分别为26次、21次,占总数比分别为41.3%、39.6%。陈雨菲使用第二多的中场技术是拦截技术为16次,占比25.4%;其次是挡网和抽球,为14次和7次,占总数比分别为22.2%和4.9%。何冰娇使用次数第二多的中场技术是拦截,使用18次,占总数比34.0%;最后的抽球与挡网技术为9次、5次,占总数比分别为17.0%、9.4%。由此可见,2人在中场技术中仍然以挑球为主,中场技术的使用缺少变化。陈雨菲在拦截和抽球技术的使用次数上均少于何冰娇;而在挡网技术使用次数上远高于何冰娇,意图在中场技术上通过挑球与挡网技术的配合摆脱被动,赢取得分良机。综上,陈雨菲通过挡网技术拉开差距,将球的线路固定在中前场,尽可能消耗对手体力,以达到多拍持久局面,为其主动进攻创造更多机会。而何冰娇的中场技术的使用缺乏变化,通过抽球和拦截技术摆脱中场被动局面是其主要的选择;用挑球技术调动对方,将球的线路固定在中后场,为发挥其杀、吊技术优势创造更多良机。
表3 陈雨菲与何冰娇决赛的中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2.4 陈雨菲与何冰娇后场技术分析对比
后场是羽毛球运动员充分施展杀吊技术的区域。在后场占据主动机会者,在不失误的情况下,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地位,在陈雨菲与何冰娇的本场比赛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见表4。由表4可知,陈雨菲在后场技术中的首选是吊球和高远球,共75次,分别占据后场技术总数的36.4%、33.6%;其次是杀球,共17次,占总数比15.9%;最后是抽球15次,占总数比14.0%。何冰娇2局决赛在后场技术的使用中,吊球是其首选,共使用71次,占后场技术总数的42.3%;其次是杀球,共52次,占据后场技术总数的31.0%;再次为28次的高远球,占比16.7%;最后是抽球17次,占比10.1%。
表4 陈雨菲与何冰娇决赛的后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第1局,陈雨菲吊球和高远球的使用次数相差不大,分别为20次、21次,明显高于杀球与被动抽球的次数;而何冰娇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吊球与杀球,分别为32次、28次,高远球使用次数为19次。由此可知,陈雨菲与何冰娇在决赛后场技术中均更多地使用吊球技术,以保证自己占据主动机会,调动对手。但何冰娇吊、杀球技术的使用次数均比陈雨菲多,而陈雨菲意图通过吊球、高远球技术,主动调动对手,争取拿分。何冰娇很难抵挡住陈雨菲的防守持久战,是因为陈雨菲防守反击打法相对娴熟,且何冰娇的强势进攻中失误较多。
第2局,陈雨菲在高球使用上明显多于何冰娇,意图通过压制对方后场底线,调动对手,拥有较强的控制打球节奏的能力;在吊球使用上,何冰娇多于陈雨菲(接近总数的1/2),何冰娇想将球控制在前场,减少对方进攻机会,但她失误次数较多,反而为陈雨菲前场技术的使用创造良机;从杀球技术上来看,何冰娇明显好于陈雨菲,坚持以自己主动进攻的技战术打法,争取主动得分的机会,但由于陈雨菲控制节奏的能力较好,失误也不多。
综上,2人也都积极地使用吊球技术,通过压对手底线,伺机用杀球、吊球拿分。何冰娇杀球技术使用次数明显多于陈雨菲,拥有更多的主动进攻机会,且由于心理素质、节奏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失误较多,形成了主动得分、失分均多于陈雨菲的局面;陈雨菲则意图通过更多的吊球、高远球为进行前场技术、防守反击打法创造机会,形成了主动控制打球节奏的局面。
2.5 陈雨菲与何冰娇得失分统计
肖杰、佘曦等研究主动得分的技术统计指标分为封、抹、推扑、拨、勾、挑、搓放、放网前、挡、拦、弹、被动抽、高远、吊、杀。主动得分率是指主动得分占总得分的比值。李陵对得失分统计的界定如下:运动员主动进攻、调动对方的击球触及对方场地成死球且对方运动员有未接触该球时的得分界定为主动得分;运动员受到对方压迫时,不能把球回到对方场区,出现球下网或出界造成的失分为受迫性失误;运动员主动进攻、调动对方或接对方并无威胁的来球时,出现回球下网或出界造成的失分为非受迫性失误。
由表5可知,本场比赛中何冰娇的主动得分数要多于陈雨菲,主动得分数率(主动得分率=主动得分数÷总得分数×100%)占到了全部总得分的72.7%,比陈雨菲高出了39.4%。比较失误总数可知,2人的失误数相差较大,其中受迫性失误与非受迫性失误何冰娇均比陈雨菲要高。由此可知,一方面何冰娇的主动进攻机会多于陈雨菲,且主动失误率也会更大;另一方面在双方的往返对抗中何冰娇的下压主动进攻次数较多,压迫陈雨菲的机会较多,而何冰娇自杀出界球等失误数偏多。综上,陈雨菲与何冰娇在对抗中,一方面要保持主动进攻次数,注重提高进攻的成功率;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减少失误率,从而提升战胜对手的概率。
表5 陈雨菲与何冰娇得失分统计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发球技术上,陈雨菲以正手发高远球为主,用发球技术调动对方跑位,消耗体力,伺机得分;何冰娇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迫使对方起高球,赢取主动进攻机会。发球方式的选择不能直接影响到决赛的胜负,但可以影响到第三拍战术的部署。因而,发球技术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回合球的胜负。
3.1.2前场技术上,陈雨菲通过更多的挑球配合搓放等网前技术,意图控制对方的网前与底线,消耗对方体能,伺机进攻得分。而何冰娇通过精湛的发网前小球技术,迫使对手起挑球,提高后场主动下压进攻的机会,增加进攻得分效率。
3.1.3中场技术上,陈雨菲通过挡网技术拉开差距,将球的线路固定在中前场,尽可能消耗对手体力,为其主动进攻创造更多机会。而何冰娇通过抽球和拦截技术摆脱中场被动局面是其主要的选择;用挑球技术调动对方,将球的线路固定在中后场,为发挥其杀、吊技术优势创造更多机会。
3.1.4后场技术上,2人均积极地使用吊球技术,通过压对手底线,伺机用杀球、吊球拿分。何冰娇杀球技术使用次数明显多于陈雨菲,拥有更多的主动进攻机会,但失误较多;陈雨菲则通过更多吊球、高远球为防守反击打法创造机会。
3.1.5得失分技术统计上,陈雨菲与何冰娇在对抗中均有失误情况,且何冰娇的失误率与进攻次数均高于陈雨菲,但何冰娇主动得分率低于陈雨菲。
3.2 建议
3.2.1发球技术上,找到促使发球落点准、线路变化快的方法,为第三拍的战术运用创造机会。
3.2.2前场技术上,丰富自己接发球技术,尽可能做到既能攻又能守,打法灵活多变,攻法随机应变。
3.2.3中场技术上,在拥有足够体能储备的情况下,加强与前、后场技术的配合,培养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
3.2.4后场技术上,在积极使用吊球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技术的配合,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3.2.5得失分技术上,应提高自身技术的稳定性,在加强主动得分数与进攻率的同时,降低失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