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2-01-10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学习者评价课堂教学

高 峰

(1.江苏开放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2.江苏开放大学数字创意研发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0 引言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课堂革命是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课堂革命的使命就是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课堂革命就是要破解传统课堂的各种桎梏,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新组合和配置各种教学要素,构建一种全面服务于学习的课堂体系。翻转课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自美国学者Bergmann和Sams于2007年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以来,伴随着在线教育浪潮的兴起,翻转课堂迅速从美国拓展到世界范围,从基础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成为一项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1]。

当然,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课堂革命,不仅在于对传统的课堂要素实现重构,还充分受益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和互动之下,课堂革命的愿景才逐步得以实现。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与融合发展,原有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彻底的变革,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发生改变,知识内化的方式、技能培养模式以及知识传播方式等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1 翻转课堂介绍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重点任务中提出:“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以讲授为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来说,既不能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也不能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因此,课堂革命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课堂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组织教学活动的,而翻转后的课堂则是以空间为框架组织教学过程和学习体验。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课堂要素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式、主动式学习能力,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并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角色,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素养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幸福感。翻转课堂就是在对传统课堂解构的基础上,将各种教学要素和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重构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萨尔曼·可汗创造的。因为没有时间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萨尔曼·可汗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再结合课上教师的讲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美国学者Bergmann和Sams指出:“翻转课堂一般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传统的家庭作业。”[3]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提出:翻转课堂就是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总的来说,一般意义上的翻转课堂都是采用一种 “先看视频后解决问题”(video-thenproblem)的做法。不管是叫翻转课堂还是翻转学习,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视频把浅层的知识传授移出到课前课外,课中课内则用来进行问题解决和深层学习活动。

本研究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融入互联网技术,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革新,将原先的以时间为维度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重构,实现以空间为框架组织教学活动,最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2 “互联网+”对于翻转课堂的意义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不断发展演进结果。“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便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对于各种教育要素的整合配置功能以及优化和集成作用,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当前的“互联网+教育”或者“教育+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教育为了被动应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技术为出发点的传统创新模式,而是教育行业以及教育工作者主动迎合并受用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所带来的人性化、实用化以及高效性的创新红利。进入创新2.0阶段,即以人为出发点的创新,以学习者的需求和个体发展规律为中心,重新建构教育教学模式,塑造新的教学角色和师生关系,面向知识社会以及终身学习需求的下一代革新。互联网消解了时间空间的障碍,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可能空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正是基于互联网与教育的高度、高效融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根据 Vanlehn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学习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4]。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化的特征,不同阶段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习者之间也呈现出较强的差别。正是互联网技术通过超级链接所形成的非线性的知识组织结构,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选择而服务于所有的差异,使得翻转课堂得以实现。互联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满足了学习者阶段化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视频。互联网为翻转课堂构建了高效的社交空间,使得“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协作式学习成为可能,并且实现了“在时”和“在场”的时空统一。互联网为翻转课堂营造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又为翻转课堂打造了情境化的实践过程,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场景,并且由学习者主导学习和实践的进程,尤其是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协作,形成了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中心的互助式教学场域。互联网还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过程性以及结果性的成果展示空间与平台,调动多种评价因素,应用科学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教学成果展示与评价体系。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非常丰富,其中典型的模式就是FLIPPED模式。Hamdan等[5]首先提出了翻转课堂的FLIP四大支柱,阐明了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关注的要素,主要包括:灵活的环境、学习文化、精心安排的内容、专业的教师。Chen等[6]针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状况,在这四大支柱的基础上补充了3个支柱,即渐进的网络学习活动、有效参与的学习体验、多样化和无缝的学习平台组成,进一步提出并完善了FLIPPED 模式。

本研究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空间的角度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模式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服务于学习为目标,从项目、空间、知识和能力4个维度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其中,课程设计、学习资源、课堂文化、角色界定以及教学评价是该模式的核心要素,也是决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3.1 课程设计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解构的基础上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重构而成,而不仅是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还会影响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变革。课程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需要在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学习者个体学习需求、学习者认知规律以及学习对象群体中个体的差异化等因素的基础上,从知识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培养等两条路径着手,完成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载体(任务)的选择、教学角色的分配、教学过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管理的设计等工作,最终完成系统化、复杂性的课程设计工作。

3.2 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实现了学习平台的非线性链接,整合并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了学习需求导向型的共享知识体系,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成为现实。正是以非线性形式组织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根据学习的需求,主导学习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然,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个体主导的学习主要以显性知识和表层知识为主,而隐性知识和深层知识则需要在师生合作和生生协作的环境中完成,这需要在多个差异化的空间里完成差异化的知识传授活动。

3.3 课堂文化

文化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被称为“隐性课程”。学习者在教学空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一切的互动都能塑造课堂文化,也是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课堂文化主要是指教学空间的文化。课堂文化需要传递的是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以及成就感,需要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鼓励犯错并支持风险承担,激励高质量的作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并且塑造课堂英雄是建立课堂文化的核心。

3.4 角色界定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和“学”两个角色。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实现了多个空间的切换和融通,教师和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中为了完成项目或任务,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和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扮演任务的发布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协作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师傅等角色,而学习者则扮演学习的主导者、实践的操作者、团队的组织者、合作的伙伴或成员等角色,这些角色会随着时空、任务以及关系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的变化。

3.5 教学评价

“互联网+教育”基础上形成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没有边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这种模式中的控制力明显下降,而学生随着自主权的增加以及学习行为制约因素的减少,并且学习者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控制就显得非常困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就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将学生分层并且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就是比较有效的选择,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或者学习的自主性等因素进行分层,并以项目为载体,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立相应的评价点,并对每个评价点制定统一、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分层式、过程性评价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翻转课堂模式不仅是学习者自主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还是学习者在参与当前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认知习惯”的“路径依赖”,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影响和制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持续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因此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仅是教师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一种主动参与社会变革的魄力和勇气。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评价课堂教学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