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2-01-09杨涛张捷尔肖艳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创工程管理校企合作

杨涛 张捷尔 肖艳

摘要:本文主要从工程管理專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及其相关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提出利用校友资源进行“双师型”培养、“3+1”+“2+1”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实践模式、就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进行共同设计等方式完善校企合作,旨在为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创;工程管理

当前,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输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推进双创教育工作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对高校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融合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中国工科教育的重点专业之一,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上仍然拥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双创型人才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就其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案等作一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应用型人才需求大

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现阶段的高等教育需要和以往的精英教育进行区分,以往的精英教育是基于少数大学生,其毕业之后多数前往研究所等领域发展;但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科学的推动、大学生比例的增加、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大学本科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社会需要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前往企业发展。同时随着行业岗位及人才需求的逐渐饱和,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因此,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创新能力带动行业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是目前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

2.政策及行业支持

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是高等本科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本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社会及行业发展影响高校培养目标,高校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和行业发展。因此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学的力量,还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依赖社会各界的力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作为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倡导,能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高校的合作培养体系中来,推动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设。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的需要

工程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及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实践”结合是专业培养路径。而学校作为人才发展的“摇篮”,主要担任“理论”基础的教授,“实践”方面更多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帮助。因此,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要求。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建设力量较为薄弱,创新教育不足

研究显示,某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过度注重公共基础课,实践教育形式化,创新教育不足,教师对BIM等新技术新研究方向的实践能力不足;同时,专业教学中很多交叉学科的教学教师是从单一学科中抽取出来的专任教师,理论教育的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综合的专业能力和持续强劲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由于高校老师对新方向技术和研究能力不足,普通本科高校无法及时补充该类专任教师的任职和课程开设,对于新方向和新技术的教学多依赖学生自学或寻求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帮助,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得不到及时培养。另一方面,基于该类情况下的校企合作障碍重重,首先是没有政策的奖励或约束,企业基于自身考虑对合作培养显现出懈怠的状态;另外是基于企业和学校培养目的不同,学校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企业是以自身利益发展为前提,一旦合作缺乏互利条件便会使合作企业参与性不高,校企合作建设形同虚设。致使本科高校学生无法及时且全面学习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等,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实践实习模式单一,职业能力培养时间急促

多数院校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仅依赖“3+1”模式,即学生在本科教育前三年完成或基本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最后一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种方式看似给予学生长达一年的实践时间,实际缺乏考虑低年级和备考研究生同学的实践机会。首先,低年级学生在前三年课程任务繁重,几乎只能依靠寒暑假进行实践锻炼。但由于多数企业从自身利益面考虑并不接受低年级学生的实践实习,校企合作作为另一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也未完善针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长期以来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的脱节使得学生缺乏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吃苦耐劳的品质等。如果仅依赖于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学生职业精神及素质培养时间急促、职业涉猎范围容错率低,就会对充分利用应届生身份进行职业选择造成影响。另外,针对最后一年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如果未在前期拥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在应聘中和已经拥有一年实践实习经历的同学比较会处于劣势。因此,如何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其在学生低年级时期便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合作模式单一,辐射范围窄,培养效果不佳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方式多采用订单班培养或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而“双创”人才无论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还是创业能力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拔高。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和顶岗实习没有较好的与创新创业元素融合,实际不是最理想的双创能力培养路径,单一的培养模式会对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订单班和顶岗实习方式服务的学生数量有限,看似面向全体学生,实际辐射范围窄,参与条件严格,也就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如何多维度多方面的融入企业力量,使合作方式不局限于课外实践,实现在校期间更大幅度的达成产教融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校企合作機制不够完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缺乏

推动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一点是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然而我国高校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许多合作体系散乱、合作建设形式化、合作制度不够完善、学生与合作企业考核评价缺乏等问题;另外,针对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实习机会也大多依赖于教师与企业的个人关系,既没有形成专业且规模化的组织形式,也没有整体纳入到高校的建设及发展体系。因此,了解和分析企业与学校的需求特点,找到学校与企业需求的共同点开展合作是调动企业和双方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设计

(1)加强专业建设,利用校友资源进行“双师型”培养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重点强调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的重要性和路径。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校友反哺机制,学校与校友建立强有力的联系,树立校友精神,实现“传、帮、带”作用,是推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加强师资力量的合理途径之一。例如,一方面,可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论坛、校友讲座等系列校友活动,推动校友与在校专业学生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倡导与筛选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参与反哺教育,实行校友导师制度,实现校友和学生的一对一指导来落实“双师型”教育的实施方案。同时,为了避免“双师型”建设的形式主义,在建设培养过程中可以设立相关协会或部门对校友合作机制、方案设计等进行规划统筹;完善校友、企业、学生的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培养记录和反馈制度。层层递进、逐代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

(2)丰富实习实践模式,多培养双创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文已经提到采用“3+1”模式对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备考研究生同学的不利情况,文献7提出实践环节的实施可以采用“3+1”或者“2+1”模式,笔者认为高校不需要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实践模式,可以将“3+1”和“2+1”模式相结合,贯穿大一至大四学生的培养方案。例如,采用“3+1”模式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1”模式,即一年中两个学期进行学校的课程学习,一个学期(虚拟学期,主要为寒暑假)学生主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行业和实践方式,例如到专业领域的相关企业、传统文化行业进行实习,参加国家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进行社会锻炼;同时,学校要做好倡导并及时收集岗位需求及其他实践相关信息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布。这种模式主要用来弥补低年级学生实践实习缺乏的情况,在理论知识灌入的同时结合实践来锻炼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该模式不但可以弥补学生低年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未及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还能给予大学生职业选择试错的机会,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3)优化资源配置,将双创培养融入日常学习

根据对京津冀2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中显示:企业最愿意和本科院校开展的合作形式是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在此,针对合作及双创能力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之中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取校内外相结合共同制定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标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插入实际的项目式实践活动,在实践项目中加强理论教育,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在“全过程”的模拟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还能加速教师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或者行业优秀校友走进教学课堂,将行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不但能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各个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构建学生广博的知识体系,加强其创业能力的形成,还能帮助学生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

四、总结

校企合作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重点,其体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培训,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未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依旧能从容实现自己的职业成就;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建设,能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将高校学生扩展为自己的潜在客户,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学校积极建设合作形式,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完善其创新创业教育,能更快的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扩大影响力,是一种“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柳友荣,龚放.“本科教学质量”辩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6):7-11.

[4]王振华,等.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40):40-43.

[5]宫培松,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BIM实践能力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6):79-83.

基金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研究(s202011799013)。

猜你喜欢

双创工程管理校企合作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