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2-01-08谢代伟
谢代伟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要善于关注问题、强化实验、紧扣生活、注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巧借问题诱因,激发探究兴趣
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让沉迷科学研究的牛顿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揭开了科学的新篇章,奠定了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科学就是要让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成果,从而推动科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总是设计了很多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纵观小字科学教材,编者共设计问题近400个,涉及到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等八个内容。学生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解密八个内容。可以这样说,当这些问题被学生用实验实践解决后,学生头脑里里面的“问题风暴”就会得到解惑与激活。问题环环紧扣,思维递进发展,学生不断地被问题刺激,从被问题控制到主动控制问题,学生的探究兴趣犹如乘风破浪、扬帆沧海。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火花一旦点燃,学科地位与学习兴趣胜便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科学探究本,鼓励学生在每一课学习中积极提问题,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记录解决后的心情。同时在实验报告单上,增添一栏“本次实验衍生的问题有哪些?”采用定期评比“问题大王”“释惑博士”“心语妙手”等,让学生在问题诱因下充分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强化实验实践,提升探究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课的课堂模式与探究紧密相关,它让小学生在实验中体现探究,在探究中優化实验,在探究中逐渐认识科学知识的相关本质。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经历“做中学”与“学中做”,才能提高科学的动手能力,才能在科学的天空里跳出“眼高手低”的科学“矮人”现象。譬如,在《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中,在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各小组从研究题目、研究推测、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各抒己见,最终优化研究计划,紧接着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探索侵蚀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小组填写实验报告单完毕后,全班再次进行交流——“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围绕现象探寻事物本质,同时为了让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让学生再次借助“互联网+”知识,探究第二支撑依据。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知识、结合实验过程建构了“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的科学知识。在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发生的侵蚀现象,就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科学教学就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科学智慧就有了开始沉淀的知识基础。科学课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实验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是鲜活的。离开了实践活动这个源头,就没有实验的生动活泼。譬如,开展种养实践活动、科普调查活动、科学名人故事汇报会、科学制作比一比等。让实践活动与课堂实验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学生才学得灵透,教学才轻松,科学课才会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三、注重生活累积,衍生学科内涵
生活永远是知识积累的宝贵源泉。生活中,学生很早就接触了科学知识:电、水、声、光、气、金属、桥梁、斜面等,不胜枚举。教师在对应的教学中,可以提前预设生活积累的优化与针对性,让课堂教学的前节奏触角扎根于生活土壤。在《沉和浮》单元教学中,很多课次的内容学生是可以在家里做预实验的,学生可以在预实验中初步建构关于沉与浮的相关知识。譬如在《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教学中,课外实验是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预实验的,学生在预实验中是可以感受到:①清水不会让马铃薯浮起来;②往清水中加食盐、味精、白糖是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③加食盐、味精、白糖的量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且各不相同;④浮起来的液体取出马铃薯后重量是不同的;⑤清水加了食盐、味精、白糖后液体的性质发生变化,浮力就比原来的清水发生了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成功的预实验是可以让课堂实验的改进与分享变得更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在开放式教学的今天,实验可以分为精确实验操作(实验室专业化实验)与粗放实验(生活实验)。对于不需要精密仪器衡量的实验完全可以用反复的粗放实验代替,学生在粗放实验过程中可以积累实验常识与培养实验技能。对于生活中的粗放实验,教师也应该印发规范的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规范报告单的指导下力所能及地完成预实验。预实验能在部分程度上代替实验室精准实验,预实验的提升也可以在课堂实验中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大量的预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课外伙伴学习,也能让实验探究更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减轻精准实验的压力,进一步优化精准实验也就有了基础。特别是在科学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说,关注科学教学的生活积累,是完全可以让科学教学富有色彩与韵味的,让生活积累不断构架学科整合的桥梁,“大科学观”教学思维就能渐次推进并得到大幅提升。在生活积累中,同时可以增进用科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教《热》的第一课《热起来了》教学中,在“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中对于运动、食物、取暖器、泡温暖增加热量大家都能正确界定。但在“衣服是不是也增加热量”就存在认识混淆的问题,面对如何澄清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获取正确的认识,一支体温计就可以解决问题,用体温计测量身着衣服数量的不同学生,观察体温读数的差异,再观察他们衣服的多少,就可以认识到“衣服只是保暖作用,不是增加热量”。这样就让生活中的一些俗语带给科学认识的误会迎刃而解。
四、关注创新思维,优化科学品质
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核心素养这样界定创新与科学课程的关系,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器材选择是可以改进和创新的。教师要树立实验的创新观,激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创新的探究与大胆尝试,在不断的优化与改进中寻找操作最简单、取材最方便、现象最明显的实验思路。让学生依靠教材,但不崇拜教材,践行科学知识是发展的观念,这样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科学教育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