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学策略

2022-01-08孙亚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孙亚琳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布置在课堂前后的探究實践作业是对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获得事实的补充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布置在课堂前后的探究实践作业是对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获得事实的补充途径。相比于教师的讲述,或者通过图片、数据、视频等间接获得事实,通过实践作业的完成和探索,学生能够直接获得事实构建概念,学生经历的是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生物实践作业的设计与优化中我校生物团队的探索和实践。

一、整体架构,分层梳理,团队集体设计、规划、整合

生物学实践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初中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获得有效的发展。作业设计要有目标,有方向,有主题,有依据。

我校教师已经改变了原来陈旧的作业观,现在的实践作业设计是立足大单元的角度,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现有的家乡特色和校本资源,综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开学初各年级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几次开会研讨、反复修订而成形的。教师全员参与研讨,能够更充分地考虑到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分析、制定出的本学期的作业目标、拟定单元实践作业计划、制定出本学期的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业、假期长作业、以及每课时的课前或课后要布置的小实践活动。这样制定出的作业更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前瞻性。

二、从学情出发,选择恰当的实践内容和呈现形式

内容是作业改革实施的重要载体,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兴致勃勃地参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内容是关键。教师选择实践作业内容要贴合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对素材进行选择,注重生物学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兼顾学生兴趣爱好,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我们将实践作业按照呈现形式分为四类:

(一)观察、记录、调查、收集主题相关的资料等,科学方法普及化。

核心目标:锻炼学生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生物学常用的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学素养。细致地观察、耐心地记录、户外观察和调查时候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有没有心智去从容应对、网上海量资源如何筛查有效信息……这些不就是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所需要具备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么,我们的实践作业,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和活动中增加他们的正向感觉,生物素养就逐步提升了。

初一年级布置的《调查家里小区/小花园的生物》、《观察记录并分类我能见到的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初二年级布置的《调查自己家庭经常选择的食物的营养成分》、《青春期困惑问卷调查》等;初三年级布置的《收集资料:珊瑚礁的生态意义?我们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观察西霞口动物园里动物的行为,进行描述并分类》《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相对性状》等,每个年级都有相关的小任务小活动,供学生选择并参与。

(二)栽种、养殖、对照实验仿照设计,视频照片过程化。

想让学生准确把握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栽种植物和微生物、养殖小动物,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践活动。只要给他们一定的目标导向和方法指导,学生们参与热情都很高,他们特别享受动手参与的过程,生物学的珍爱生命观、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索态度等生物学素养也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提升。比如初一学生养殖绿豆/黄豆/花生/小麦等常见种子,写观察日记。仿照“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做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的对照实验并拍摄视频记录;初二的学生养殖蘑菇、制作酸奶米酒等发酵食品;初三的学生尝试进行绿萝、养殖家蚕写观察日记、解剖并解说蛤的结构等,都是这一系列的实践作业。

整合学校特色,挖掘校本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物资。我们用校本种植课收获的成果,还能进一步服务课堂教学。比如初一学生在家里和在校本课上种植出的萝卜、绿豆、花生、向日葵,既能观察到种子的结构、又能跟踪记录被子植物的一生,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还能进一步形成对照,为初三学生观察相对性状提供素材!丰富的生物素材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生物,生命观、科学观的教育处处细节都能渗透到。

(三)标本制作、模型制作、概念图梳理,抽象概念具象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动手能力强,但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并不擅长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模型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模型制作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具象的物质形态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上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我们常规布置的初一《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生物圈中水循环模型》;初二《制作肺的模型》;初三《制作骨骼肌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制作染色体模型》等作业,都能从学生的作品中观察到孩子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情况,学生在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目前对生物作业的优化和实践。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中获取灵感,看到学生在某个知识、大概念上的认知还不充分,还不够深入。我们的活动设计也不够完善,在学生的作业评价时,有时候做得不够及时,不够圆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研究,精心设计,有效挖掘,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涛等.课程重构的现实路径——基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的实施探索.

[2]韩滨岳,黄超凡.借作业设计、促学生发展——浅谈初中生物作业设计[J].中学生物学,2020,36(09):34-3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