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初探

2022-01-08李春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双减策略

李春艳

摘要: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强化教师教学中心意识,紧抓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双向的深度沟通、宽度交流,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从学校教育教学角度而言,“减负”就应该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超标”,不“超前”,不“超量”,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双减”要注意“减”

(一)“减”超标的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均有课程标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除外),以语文学科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三部分,一是前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实施建议。而有些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超标准”要求,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要求会写1000个,就增加了学生的难度,我们只有按标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才能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减”超前的进度

学校教学是有时间安排的。而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和教师赶超进度,一个月要学习的内容,半个月就要讲完,然后反复进行所谓的训练,这样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减负”一定要减“超前”的进度问题。课程设置是教育专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开发设置的。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小学上初中的课程等等超前教学现象,违背了一般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身心成长规律,人为制造了学生学习困难,增加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三)“减”超量的作业

学生学习,完成适量作业是必要的。有句话叫“熟能生巧”,很多老师就认为让学生多练就比少练强;其实,多年的教学研究我们发现,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超出适宜强度则会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和心理厌倦,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和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是很可怕的。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做到精挑细选,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不能用学生的勤补老师的拙,要减掉低效的重复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的作业。

二、“双减”要有所“加”

(一)“加”教育观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做“加法”,由过去的重“智育”转向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午的课后服务,增加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时间,更意味着教师的职业劳动内容由过去的“传道授业”再加一项“代理监护”服务。劳动内容的变化带来了劳动性质与观念的变化。过去的“传道授业”难免让学生觉得教师有“居高临下”之感,现在要学习其他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蹲下身子去“平视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课堂教学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又不好,那就成了学习负担。教师可缩减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表达时间。师生在积极合作的互动对话中成为“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自主学习、顿悟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学习兴趣与能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丰收。当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时,参加课外培训的动力就自然减弱了。它表明了减负的关键在课堂,根本途径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三)“加”作业管理

按照政策要求,学校严控作业时间以确保学生休息时间。作业管理中,我们可以倡导两个“加”,一是有必要布置的作业,教师要自己先做一遍。教师的这种“加”,才有助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控制学生作业时间,真正实现减负。二是在面向全体的“必做题”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选做题”。同时要求“作业公开在教室黑板右上角”,明确学生可以在“作业超市”按需选择,并在课后服务时间全方位安排“课业辅导”,真正解决“吃不饱、吃不好”等问题。

三、家校共育促进孩子成长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效撬动家校共育

首先组织家校共育理论培训。为提升家长、教师的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校共育的讲座,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通过讲座使家长树立家校共育的理念。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学校积极地通过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告之教师,引导教师主动探索“互联网 +”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措施。其次,构建网络“家校共育讲堂”,借助网络平台,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其认真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积极引导家校共育健康、科学的发展。最后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每年评选模范家校共育家庭以及在学校共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二)拓展家校共育路徑,开辟家校共育渠道

为保证家校共育有序开展,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拓展家校共育渠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并发挥委员会的辐射作用。在每学期期末,家校共育委员会可以组织总结会议,将一学期的家校共育情况和反馈结果进行总结交流,以便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完善家校共育方案。(2)积极利用微信、QQ等平台开展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另外,学生要完成的口头作业也可以利用微信传音等方式传递给教师,让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得到提升。(3)积极利用校园网丰富家校共育的内容。学校可以将家校共育的成果以及成功案例展示在校园网上供其他家长学习,进一步密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效果。

(三)构建良性互动关系,见证家校共育成果

在家校共育的实践落实中,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降低实践难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握良性互动原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互动。(1)开展家长走进管理、走进课堂等开放日活动,为家长体验学校生活搭建平台,提升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2)班主任可邀请具备某方面特长的家长走入课堂,开展相关方面的知识讲座,丰富学校教育元素,同时也让家长在参与中发挥价值,保证家校共育目标的达成。(3)组织大型实践活动,邀请家长积极参与,优化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家长参与学生成长,感受弥足珍贵的亲子时光,又让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热情大大增强,给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学校一定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从课堂上发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协同上发力,凝聚家校共育合力,系统推进“双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湘文.“减负”减什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01).

[2]艾智胜,许雪华.开创“互联网 +”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新途径[J].2019(07 ).

[3]全疆发.在“加法”中实现减负[N].中国教师报,2021-9-29(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双减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