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因素

2022-01-08韦颜芬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牙根中重度

韦颜芬

(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根尖周炎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对于该病临床多采用根管治疗,且多数患者在治疗后需接受正畸固定矫治[1]。但在正畸矫治移动牙齿后,可出现并发症,其中牙根吸收是正畸固定矫治常见并发症[2]。相关研究指出,几乎所有的正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3]。牙根吸收是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X 片上常显示牙根尖端变短或圆顿,虽然无明显症状,且不会对患者的口腔及牙齿健康造成影响,但若患者牙根吸收较为严重,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4-5]。故寻找正畸固定矫治后可能导致牙根吸收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尤为关键,可指导早期干预,提高正畸固定矫治获益。但目前,临床上较多研究主要围绕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效果,观察并分析可能导致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并分析导致中重度牙根吸收可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干预措施的拟定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本研究方案并批准实施,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正畸固定矫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92 例。其中男38 例,女54 例;年龄22~62 岁,平均(42.33±3.58)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综合牙科学》中慢性根尖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6];②牙齿X 线检查显示根管治疗完善,充填为恰填,根尖周组织无暗影;③牙根均已发育完成,矫治前牙根形态正常;④矫治过程中无明显咬合创伤。排除标准:①唇裂术后正畸治疗;②正畸联合正颌治疗;③近期服用影响骨转换率的药物;④牙根形态异常。

1.2 方法

1.2.1 牙根吸收程度评估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正畸治疗后1 年,参照相关标准[7]的牙根吸收分级法,分为0 级:无吸收;1 级:轻度吸收,根尖模糊变钝有毛边;2 级:中度吸收,根尖锥形轮廓消失,可见窄锯齿线;3 级:重度吸收,根尖消失,末端变平,可见宽的锯齿线,吸收>1/4 根长。根据结果,将0、1 级患者纳入无/轻度组,将2、3级患者纳入中重度组。

1.2.2 基线资料统计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填写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拔牙(有、无)、正畸力加载方式(间歇力、持续力)、矫治牙部位(前牙、后牙)、辅助矫正方法(高位J 钩、固定矫正器配合导板)、吸烟(有、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根吸收程度

92 例患者经正畸矫治1 年,牙根无吸收23 例,占25.00%;轻度吸收41 例,占44.57%;中度吸收19 例,占20.65%;重度吸收9 例,占9.78%。

2.2 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中/重度组年龄高于轻度组,正畸力加载方式中持续力占比、拔牙占比、辅助矫正方法中高位J钩占比均高于无/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3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发生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分析

将初步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拔牙、正畸力加载方式、辅助矫正方法纳入作为自变量并说明,见表2。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作为因变量,中重度赋值为“1”,无/轻度赋值为“0”,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拔牙、持续的正畸力、高位J 钩辅助矫正均可能是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发生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分析

2.4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影响因素纳入,并纳入性别、矫治牙部位、吸烟进行校正,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作为因变量,中重度赋值为“1”,无/轻度赋值为“0”,建立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在校正各资料间的影响后,结果显示,高龄、拔牙、持续的正畸力、高位J 钩辅助矫正是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4。

表4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发生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法,在治疗后常联合正畸固定矫治,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实施正畸治疗期间,因牙周组织易受外力压力,使牙周组织更新速率及牙槽骨改建速率加快,进而易出现牙根吸收的情况[8-9]。牙根吸收并无明显症状,多在X 线检查时发现,影响正畸治疗效果,尤其是中重度牙根吸收患者,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10]。针对此情况,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尤为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92 例患者经正畸矫治1 年,中度吸收19 例,重度吸收9 例,中重吸收占比30.43%;可见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多存在牙根吸收的情况,且有较多的患者为中重度吸收。因中重度牙根吸收较轻度吸收带来的影响严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进行性根外吸收,牙根全面吸收导致冠脱落,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1]。考虑到中重度牙根的危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龄、拔牙、持续的正畸力、高位J 钩辅助矫正是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发生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分析各项因素可能导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机制在于: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牙周膜将逐渐变窄,牙槽骨密度持续变大,易导致牙根周围血管受压,导致血流减少,使牙骨质再生能力减弱,故而这类患者在正畸固定矫治后的根尖吸收程度更为严重[12-13]。对于此,建议在临床治疗时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于正畸治疗前向患者家属说明治疗后随访期间需定期拍摄X 线片,了解牙根吸收情况,尽量提早进行干预,以减轻牙根吸收程度,确保治疗效果。②拔牙。患者在拔牙后牙间隙牙齿需大量移动,需长距离移动牙齿来关闭拔牙间隙,尤其是拔第4颗第一前磨牙的患者,其牙根吸收更为严重[14-15]。对此建议,在正畸医师操作过程中应设计科学合理的矫治计划,减少牙齿移动距离,避免牙根往复运动,同时在正畸固定矫治后应定期为患者进行X 线检查,早期发现牙根吸收,能够尽早预防中重度牙根吸收。③持续的正畸力。相关研究指出,矫治力过大是发生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适当的矫治力应以不引起牙周膜血运障碍为宜[16]。而持续的矫治力使组织细胞长时间受力,并不符合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生理状态,对牙齿的健康不利,进而会加重牙根吸收[17]。故在正畸施力时力值应控制在200 g 以内,并给予间歇力,使牙根平均吸收的面积缩小,根尖钝化减轻,继而减轻牙根吸收程度。④高位J 钩辅助矫正。高位J 钩压低上颌前牙时牙移动的方式为垂直向的移动,同时高位J 钩的作用力线为上前牙阻力中心的唇侧,牙体会产生唇向、根舌向的转矩,如控制不好,牙根尖易接触到后方坚硬骨密度,继而加重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18-19]。对此建议,在正畸矫治的过程中应避免牙齿垂直向的压入移动,尽量采取固定矫治器配合平面导板,减少高位J钩辅助矫正,如发生牙根吸收,可将平面导板去除,避免吸收持续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因素可能不够全面,上述因素可能只是多种因素之一,故还需要在未来展开较多类似的研究,将其他可能的因素纳入分析,进一步完善结论,指导干预。

综上所述,高龄、拔牙、持续的正畸力、高位J 钩辅助矫正均可能会导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加重,临床可在正畸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个体设计治疗方案,控制正畸力,避免牙齿垂直向压入移动,并于治疗期间定期做X 线检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牙根吸收程度,提升正畸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牙根中重度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正畸力对临时支抗装置接触牙根引起牙根表面损伤的影响及其修复过程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对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