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东宫教育述论

2022-01-08

古代文明 2022年1期
关键词:东宫皇太子太子

赵 毅 白 风

提 要:明代君臣重视东宫的培养教育,目标定位高远,旨在培养未来的明君令主,期望万世一系,江山永固。在太子选立,东宫官属建立,辅教官即侍讲侍读的遴选,每日讲读形式内容等方面做了探索和规定。在明初,也曾实行东宫监国、巡阅、启本和国事通报等实践性尝试。同时为强化君主独裁,对东宫尤其是东宫辅教官员防嫌过甚。宦寺宫人与东宫朝夕相处,巧言令色,深得皇子欢心,其负面影响足以抵消侍读、侍讲官的儒家说教。明代自正统以降,多襁褓太子,其预教阶段知识储备远远不够。皇帝大行,他们必然上位,成为童昏皇帝,自尊自是,独断专行,将明王朝拖入败亡之深渊,培养明君令主的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一、立 储

东宫选立的年龄,无明确规定,完全取决当朝皇帝的心情和朝堂政治的格局。有出生两月就被立为皇太子者,有出生十几岁尚不得正位东宫者。一般情况下,太子已立,要举行隆重的皇太子册封仪式,赐给皇太子册宝。在行冠礼之前,皇太子一般随皇后居住(无论嫡出或庶出),也有随皇太后居住,起居、饮食、游戏均由宦寺和乳媪、宫女负责。在行冠礼之后,皇太子移居慈庆宫,旋即举行出阁讲读典礼,开始学制长短不等的帝王之学的学习生活。

二、东宫辅教职官系统

东宫已立,冠礼和出阁讲学典礼已举行,学生有了,我们再考察一下师资情况。东宫辅教职官系统,实即皇太子的受教师资系统。

三、东宫讲读

四、东宫的实践教育

东宫讲读,所诵“四书”、“五经”,所听高头讲章,是获取文化知识和治国平天下理论的过程,无论时间持续多少年,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理解,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属知识获取环节。太子所学乃帝王之学,那么,实践教育对太子培养目标的达成就更有意义。

明代东宫实践教育,大致有4种方式:监国、巡阅、启本和东宫辅教官员向皇太子的国家通报。

监国与启本使皇太子能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奏事,遣太子巡阅地方能培养皇太子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都是皇太子“练习国政”实践教育的好方式。怎奈皆行于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宣德朝以后,皇太子的实践教育活动竟嘎然而止,无声无息了。

五、余 论

如上所述,我们对明代东宫教育制度进行4方面讨论,涉及立储、东宫辅导官遴选及其职责、东宫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东宫培养的实践活动,也涉及了明代君臣对东宫教育培养目标和意义的认识。

猜你喜欢

东宫皇太子太子
武当山遇真宫东宫前殿复原设计研究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重现「皇太子之宫」 毓庆宫原状陈设复原记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从土地神角色看双红堂本《东宫扫雪》的独特性
辽代东宫官制的特点
北太子湖
辽代太宗朝并无皇太子
宋代东宫制度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