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2022-01-07马淑兴
马淑兴
邳州东大医院放射科,江苏 邳州 221300
颈椎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病症,该病症发生后可导致患者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上肢无力等表现,严重情况下还易合并头晕、呕吐、恶心等全身症状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而颈椎病相关症状发生后,与肌肉劳损疼痛、运动神经元病早期症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症具有一定相似性,故病发后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直观判断,因而结合患者实际病症表现,辅助适当的检查手段对其病症进行准确评估十分关键,这也是确保后续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2-3]。现阶段伴随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平片、超声及CT影像等检查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也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目前针对疾病诊断辅助检查项目的选择并无定论,仍存在一定的争议[4]。为进一步分析科学准确的颈椎病辅助诊断方案,该研究选取门诊2017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颈椎疼痛疑似颈椎病患者为例,分别予以X线平片与CT影像检查,并对比其检查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临床价值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收集门诊收入的68例颈椎疼痛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展开该研究。患者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3~64岁,平均(42.36±5.56)岁;病程1~7年,平均(3.45±1.02)年;纳入患者病症表现包含肩颈麻木、疼痛、上肢活动受限,伴有酸胀感、握力下降等,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步态不稳、下肢无力以及间歇性头痛、头晕等症。
纳入标准:①均为颈椎疼痛、相关功能受限,经临床评估疑似颈椎病者;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开展;③参与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器质性病变者;②伴有X线检查或CT检查禁忌证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存在认知或沟通障碍,理解能力较差者。
1.2 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检查及CT影像检查。①X线平片: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GE)实施检查,在具体检查中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通常采取站立位摄影),进行颈椎正位及侧位片拍摄。在此过程中,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复杂,需为其实施双侧斜位平片,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②CT影像:应用16排螺旋CT系统(GE)实施检查,在实际检查中基于平扫检查进行三维重建。检查中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一般为仰卧位),顺其椎管垂直面实施扫查,在上下查找1节椎体的范围,对具体扫描参数进行记录。在实施检查中调整检查参数如下:电流为250 mA,电压为120 kV;矩阵为512×512;层距为3 mm,层厚为3 mm,重建层厚为1 mm。
1.3 观察指标
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X线平片及CT影像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案诊断效能;对比两种诊断形式对颈椎病病症表现诊断结果、特异性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表现。
诊断效能中包含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
诊断灵敏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
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
诊断符合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McNema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
经金标准诊断检出颈椎病(阳性)患者45例,非颈椎病(阴性)患者23例;在X线平片扫描下,检出阳性43例、阴性25例;在CT影像检查下检出阳性44例、阴性24例。CT影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扫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表2 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效能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wo diagnostic programs(%)
2.2 两种检查方法颈椎病病症表现诊断结果对比
CT影像检查在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方面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颈椎间隙狭窄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形式颈椎病病症表现诊断结果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diagnostic form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n(%)]
2.3 两种检查方法特异性征象检出率对比
CT影像检查多种征象检出方面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诊断形式特异性征象检出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specific signs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forms[n(%)]
2.4 两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表现
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及CT检查影像学特征可见,X线检查下患者颈椎呈双边征,可见椎间孔有明显狭窄表现;在CT诊断下可见明显椎体小关节处有关节突骨赘出现,且伴有后纵韧带钙化及椎间盘突出等特征表现。
3 讨论
颈椎病是病发率较高的骨科病症之一,该病症的发生一般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畸形发育以及慢性劳损等因素相关[5];其病理生理过程通常为椎间盘膨出,进而促使脊髓核压迫神经根及脊髓脊动脉,或由于钩椎关节发生病理性损伤,促使小关节脱位所致;而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情况下则会引发椎体间隙变窄,继而导致椎体骨赘形成[6-7]。在颈椎病发病早期阶段患者一般会出现肩颈疼痛、头晕等症状,伴随病情的不断发展,则会进一步出现恶心、上肢麻木等病症[8]。在颈椎病发生早期阶段,病症表现一般缺乏典型性及特异性,容易混淆其他病症,故在患者出现相关病症表现后,除采取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外,还需合理辅助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辅助检查[9]。颈椎病即为颈椎综合征,结合其临床病理类型的不同,一般可见其分为多种类型,如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症等[10]。现阶段颈椎病的临床病发率不断增加,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当下临床针对颈椎病的诊断方案较多,如MRI、X线、CT等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1]。对比多种诊断方案能够看到,螺旋CT对比其他诊断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安全性较高,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检出速度较快[12]。而X线平片在大部分颈椎病变中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价格较低,操作简单,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3]。
该研究显示,在68例疑似颈椎病患者诊断中实施X线与CT检查下,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对比X线平片均更高,其中CT诊断灵敏度为93.33%,高于X线平片77.78%(P<0.05);杨炎等[14]研究发现,在4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诊断中,CT检查的灵敏度为96.77%,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80.65%(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CT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敏感性。分析可见,对比X线平片而言,CT具有图像立体直观、层薄、扫描连续等优势。CT技术一方面能够借助重建技术弥补X线检查中存在的影像重叠问题,进而降低漏误诊概率[15];另一方面,其能够多角度、立体、形态直观地显示患者颈椎状态,进而为疾病的评估提供科学参考。该研究中也发现,对以金标准检出的45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显示,CT影像与X线平片在钩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颈椎曲度异常方面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颈椎间隙狭窄等方面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在特异性征象检出率方面,CT影像整体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但就具体征象检出情况而言,CT影像在椎间孔狭窄、颈椎双边征检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X线则在黄韧带肥厚检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说明CT影像与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各具优势,均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16]。X线平片具有操作简单、价格实惠的特点,其在关节突增生、椎间孔变窄及双斜位椎间孔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7]。CT影像技术则能够在椎管大小、构突增生及侧隐窝测量方面体现优势,更为准确地反映患者椎管狭窄情况[18]。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诊断中,采取CT影像与X线平片诊断各有一定的优势,且其中以CT影像诊断效能更为理想,但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仍建议采取二者联合诊断的形式进行辅助检查,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规避漏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