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与疝螺旋钉固定补片在腹股沟疝TAPP术中的应用
2022-01-07屠俊杰韩雨倩
屠俊杰,韩雨倩
(1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 4732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多发性疾病,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修补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经腹股沟疝修补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1]。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内观察疝囊及疝内容物情况,对于巨大的腹股沟疝处理效果更加显著[2]。既往TAPP术中多采用疝螺旋钉固定补片,虽具有固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但易损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且手术费用较高[3]。研究[4]表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对血管神经损伤较小,固定效果好,且可减少医疗费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与疝螺旋钉固定补片治疗腹股沟疝,比较分析二者在TAPP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TAPP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依据术中选用固定补片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A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6~72岁,平均(49.83±3.71)岁;病程4~18个月,平均(11.58±2.74)个月;直疝12例,斜疝31例;左侧疝25例,右侧疝18例;Gilbert分型:Ⅰ型21例,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5例,Ⅴ型4例。B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5~73岁,平均(50.02±3.12)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1.49±2.63)个月;直疝10例,斜疝33例;左侧疝23例,右侧疝20例;Gilbert分型:Ⅰ型23例,Ⅱ型8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5],患者存在消化不良、可复性肿块、便秘、局部坠胀感等症状;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不能回纳或可回纳,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相关标准。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首次发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历资料缺乏;双侧腹股沟疝;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
1.4 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均常规留置导尿管,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保持头低脚高位,建立气腹。在腹腔镜下于疝缺损上缘2 cm处将腹膜切开,自脐内侧皱襞处至髂前上棘弧形区域逐渐将腹膜瓣上下缘进行游离,随后进入腹膜前间隙,充分暴露耻骨肌孔。使用15 cm×15 cm补片,并根据耻骨肌孔情况将补片修剪为(12~15)cm×(8~12)cm大小,保证其可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可展开铺平。A组使用3-0可吸收缝合线将补片固定于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腹直肌等区域,连续缝合后将腹膜关闭,操作时需注意不得留有间隙,手术结束。B组使用泰科公司生产的PROTACK 5 mm连发式一次性内镜疝修补器将补片钉合固定于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腹直肌等区域,使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手术结束。
1.5 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两组术后12 h、24 h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的尿潴留、阴囊气肿、神经感觉异常、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A组 43 44.82±4.39 1.32±0.42 8456.72±231.06 B组 43 48.91±5.03 2.37±0.54 11358.94±260.35 t 4.017 10.065 54.672 P 0.000 0.000 0.000
2.2 VAS评分A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2h 术后24h A组 43 3.55±0.62 2.41±0.32 B组 43 4.63±0.78 3.59±0.46 t 7.108 13.809 P 0.000 0.000
2.3 并发症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B组的20.93%(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手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常用的TAPP术式中多以Dion技术为基础,术中需将腹膜切开,将腹膜间隙游离后置入补片,使得补片固定于原位,并覆盖于全部耻骨肌孔区域[3,6]。补片固定方法主要包括螺旋钉固定、可吸收线缝合两种,本研究中,A组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B组采用疝螺旋钉固定补片,结果显示,相比于B组,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住院费用较低,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表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如下:疝螺旋钉固定补片虽可有效治疗腹股沟疝,但在治疗期间易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并可增加术后慢性神经痛的发生风险,另术中采用疝螺旋钉固定设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治疗费用上升[7]。可吸收线缝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更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与疝螺旋钉固定相比,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补片对医者技术要求较高,由于腹膜切开后组织结构不平整,补片无法做到完全平铺,在缝合过程中补片存在张力,腹腔镜下打结易出现松弛现象[8];此外,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时补片不易移位,可形成三角固定,待可吸收线张力下降时,组织已长入网孔;加之缝合点避开了重要血管及神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术后数周缝合线将完全吸收,除补片之外无任何异物残留[9],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较疝螺旋钉固定补片在腹股沟疝TAPP术中的应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