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及年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期VDLD方案化疗后代谢情况的研究
2022-01-07马旭凯李丹露
马旭凯,刘 玉,赵 莉,李丹露,严 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5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1]。随着临床上化疗和免疫治疗方案的出现[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正规治疗后的5年长期生存率可达80%以上[3]。目前临床上将ALL治疗分为诱导缓解、早期强化、延迟强化、巩固治疗、维持治疗5个阶段,多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方案[4]进行化疗治疗。患儿长期代谢异常可导致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发生[5]。目前关于VDLD化疗治疗对ALL患儿代谢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治疗中是否会长期存在鲜有报道。本研究分析ALL患儿在化疗前后血液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性别和年龄对代谢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一科收治的63例接受规范化疗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VDLD化疗治疗顺利结束后进入其他化疗周期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共6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患儿年龄0~14岁。本研究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10226-1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诊断及分型均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方案[4];(2)患儿年龄为0~14岁;(3)按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方案[4]化疗治疗,在VDLD方案化疗顺利结束后继续留在院内进行后续治疗具有完整治疗周期的患儿。
1.2.2 排除标准(1)未严格执行201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方案[4]化疗的患儿;(2)化疗前患有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患儿;(3)关键性研究资料缺损的患儿;(4)VDLD方案化疗后6~12个月内无随访或无继续化疗的患儿;(5)排除未按照饮食建议[6]的患儿。
1.3 分组方法根据性别将63例患儿分为男女两组,其中男性患儿组37例,女性患儿组26例。参照儿童年龄生长发育特点[7],将63例儿童分为3组,其中0~4岁组26例,5~9岁组20例,10~14岁组17例。
1.4 VDLD化疗治疗方法长春新碱(VCR)1.5 mg/m2/次,每周1次,共4次,每次最大量不超过2 mg;柔红霉素(DNR)30 mg/m2/次,每周1次,共2~4次;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5 000~10 000 ug/m2/次,共10次;地塞米松(DXM)6~8 mg/m2/d,8~28 d,第29~35天递减,每2天减总量的一半,直至减停。
1.5 指标的测定
1.5.1 BMI的测定采用国际标准公式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身高(m)。
1.5.2 生化指标的测定本研究中测定的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glucos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患儿首次入院时,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3 mL,所有血液标本采集均使用真空采血管(含促凝剂)进行采样,采用贝克曼库尔特生化分析系统进行检测。
1.5.3 血压的测定采用袖带加压法测定患儿血压,在测量血压前30min内不得饮用浓茶、咖啡等饮料,并排空膀胱。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5 min,以使全身放松后进行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Prism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女性患儿和男性患儿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男性患儿比较,女性患儿在VDLD化疗治疗后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不同性别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图
表1 不同性别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不同年龄段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0~4岁组和5~9岁组患儿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4岁组患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与0~4岁组和10~14岁组患儿比较,5~9岁组患儿,在VDLD化疗治疗后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不同年龄段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图
表2 不同年龄段患儿VDLD化疗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ALL患儿的5年长期生存率增加,引起了儿童肿瘤学专家对幸存患儿所面临的慢性健康状况的高度重视[8],患儿持续性肥胖和长期代谢异常在治疗过程中越来越普遍,这会进一步诱发出现代谢综合征[9]。根据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0-11],研究中个别患儿的检测指标接近诊断阈值,有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的患儿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频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另外肥胖还会对儿童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使得这些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度的下降[12-13]。
有研究报道[14],VDLD化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感染、高血压、库欣综合征等并发症。但是目前VDLD化疗治疗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否会长期影响患儿代谢能力的相关报道并不多,也没有关于年龄和性别是否是相关影响因素的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过VDLD化疗治疗前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和12个月对患儿进行回访,研究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患儿代谢指标的差异性。经过VDLD化疗治疗后,患儿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这一结果表明,VDLD化疗治疗后会引起患儿代谢异常。除此之外,本研究发现VDLD化疗治疗后出现代谢异常这一现象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中有部分差异。本研究发现,经过VDLD化疗治疗后,相比于男性,女性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这些性别上的差异与男女代谢差异或者激素分泌的差异有关[15]。有文献报道[16],男性的代谢会受到天冬氨酸转移酶的调控,而女性却不受其影响。除此之外,雌激素也参与代谢调控,有相关研究表明[17],雌激素水平降低与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有关。正是因为男女在代谢上的不同调控和激素分泌的差异性使得不同性别患儿对VDLD化疗治疗有不同的敏感性[18]。除了性别差异,本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年龄段出现代谢异常的频率也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在婴幼儿期(出生至4岁左右)以及青春期(10~14岁),这是儿童身高及体质量增长的两个高峰时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高[19],除了BMI有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指标的差异不大。在学龄期以及学龄前期(5~9岁),儿童生长发育相对缓慢,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相对较少[20],再加上化疗药物的作用,导致该年龄段的患儿的代谢指标差异性更大。
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除对患儿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外,还需要把代谢相关问题考虑其中,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是否存在误差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分析研究。在治疗后也应该继续进行随访,进一步检测其他代谢相关指标,例如腰围、腰臀比等,在代谢综合征出现前及时干预,提高患儿治疗后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