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分析法在结核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2-01-06胡晨依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个案结核肺结核

胡晨依

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湖南长沙 410000

个案分析法对有代表性的事物或现象展开深入研究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分析方法[1]。 结核科护理培训中将个案分析法应用于其中,能够结合不同的肺结核案例进行教学,从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讨论中总结出结核科护理的共性与特性[2]。 结核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考虑到肺结核属于传染病,护士自身需要做好防护工作,所以需要在结核科护理培训中更好地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与护理质量[3]。 而个案分析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护士在培训学习期间提供了大量的肺结核案例,给予护士自主分析案例、总结案例的契机,这对于提升护士案例分析能力有显著价值,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护士对肺结核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更好地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护理服务[4-5]。为评估结核科护理培训中个案分析法的应用效果, 以该院结核科2020 年1—12 月期间接受护理培训的20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展开护理培训前后各项能力考核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护理培训的结核科护士20 名,全部为女性,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培训A 组10 名,年龄20~23 岁,平均(22.02±0.32)岁;学历:本科 7 名,专科 3名。 培训 B 组 10 名,年龄 20~24 岁,平均(22.04±0.36)岁;学历:本科6 名,专科4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择该院肺结核科入院的肺结核患者4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分别交由两组护士给予护理服务。其中,培训A 组负责的肺结核患者20 例中,男6 例,女14 例;年龄 64~78 岁,平均(70.26±2.36)岁;病程 1~6年,平均(3.04±0.72)年。培训B 组负责的肺结核患者20例中,男 5 例,女 15 例;年龄 62~80 岁,平均(70.31±2.34)岁;病程 1~7 年,平均(3.08±0.7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培训A 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上,由带教老师设计教学内容,以阶段性教学任务展开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巧为主,配合临床护理中其他护理知识、护士提出的疑问展开扩展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操作教学等方式展开护理教学,其中,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由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护士进行现场观摩,或带教老师指导护士进行床旁护理、协助护理,进行现场实践教学[6]。视频教学中以结核科护理流程、护理技巧、护理内容展开片段教学。模拟操作教学中以护士间配合进行情景模拟,展开临床护理模拟实践;在教学考核中,包括阶段性考核与护理培训结束后考核,评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阶段性考核结果可用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向。

培训B 组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个案分析法。①在教学设计中,将个案分析法的应用教学贯穿于护理培训全过程,带教老师需收集结核科典型案例、疑难案例,根据个案内容进行案例应用设计,在适当的教学情景下提供案例展开个案教学。

②在教学过程中,个案教学法的应用需以“学习者”为主体,引导“学习者”主动分析案例,研究案例。例如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在展开临床护理实践演示的同时,观摩学习的护士需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常规护理的流程、特殊护理内容、患者主诉等,而后,带教老师可将该患者作为案例之一,组织护士展开个案分析,包括分析在该患者由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的病情发展情况、护理过程中采取的护理手段是否合理、患者突发性咯血的处置情况等,护士在进行个案分析的过程中可查询相关类型的患者, 结合不同护理记录进行案例分析,而后需提交对该个案分析的报告,带教老师可组织进行集中汇报,选择几名护士进行现场汇报,对个案分析中总结的护理方法、 提出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讲解,有效促进护士对不同案例共性与特性的认识;在视频教学中可结合个案分析法,将肺结核典型护理案例进行视频再现,上传典型案例护理过程中的视频或图片,结合患者病情后续发展情况,展开个案分析[7]。其中包括动态视频的制作、模拟现场情景、分步解说、图文讲解等,将案例信息直观传递给护士。 而后交由护士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现有的资料展开分析与讨论,对于该典型案例中护理操作存在的不足,改进措施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深入探索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可能获得的效果,以此提高护士案例分析能力,并提升其对典型案例护理流程的整体认识。 例如在视频教学中应用典型案例,该案例中患者存在营养失调这一症状,但常规的护理中却未及时关注患者这一情况,而通过案例的引入与视频的分析,向护士提出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应如何解决营养失调这一问题。 而后鼓励护士的分析与讨论,提出需鼓励患者进食、讲解充足营养对身体健康恢复的重要价值、饮食干预中个性化食谱的制定等相关护理内容。以个案分析拓宽护理思维,为多种护理方案及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在模拟操作教学中可联合个案分析展开教学。模拟操作前期向护士下发案例资料,由护士进行个体化的案例分析,明确该案例中患者的病情、患者需求、护理流程、护理内容等,而后展开模拟操作教学,由护士扮演“患者”或“护士”角色,模拟案例中患者及护士的状态,并从中明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患者需求的关注不足、对患者病情的变化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等,进而可展开个案分析后的模拟操作,重新展开护理工作,评估在新的护理措施下可能达到的护理效果。例如针对于情绪焦虑的患者,在案例分析时关注护理过程是否准确地认识到患者情绪的变化,是否了解情绪焦虑的原因等,在案例分析结束后,需采取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来弥补既往护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例如给予情绪焦虑的患者心理干预,向其解释病情、化学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吸氧的作用等,也需要向患者更详细地介绍院内环境,消除陌生环境造成的焦虑情绪,更需要在护理中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等情况,通过非语言交流如肢体安抚、手势指引等方式安抚患者的情绪,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在缓慢的深呼吸下放松全身肌肉等[8]。以案例分析与模拟操作提高护理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③个案分析法的应用需与考核相结合,在阶段性考核中融入案例。 例如在阶段性考核中,肺结核案例中突出患者“活动无耐力”,该要素是由于病情所引起的,不具有针对性,容易造成护理过程的护士将其置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外,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何消除患者疲乏症状,可在模拟操作考核中将“活动无耐力”这一要素融入其中,观察护士在进行模拟操作时提供的护理服务中是否达到“消除疲乏症状”的预期目标。 而后在总结反思中,将以往个案分析教学中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再次总结,包括针对于“活动无耐力”患者,是否鼓励其充分卧床、是否根据患者需求为其提供便盆、是否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是否避免患者休息时间不必要的护理操作等[9]。通过将个案分析法融入于培训考核过程中,使得护士在护理培训的全过程主动应用既往所学的护理知识,主动分析不同案例的共性与特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两组接受护理培训的时间皆为2 个月,护理培训结束后由带教老师组织考核并进行评价。 两组护士需自主展开肺结核临床护理,进行护理记录单填写。 护理结束后收集患者填写的满意度问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士接受护理培训前后在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考核中的成绩(由带教老师组织设计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护理操作考核试题, 其中,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试卷总分设置为100 分;结核科护理操作技巧考核以临床护理实践、模拟实践形式进行现场考核,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打分,试题共5 题,总分设置为100 分)。 比较护理培训前后两组个案分析能力评分(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及评估,给予护士结核科典型案例、疑难案例,根据护士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其个案分析能力,每次考核设置总分100 分,取3 次考核平均分)。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总分100 分,包括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护理及时性、护理不良事件、健康宣教等10 个项目,评分越高表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培训前后在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考核中成绩比较

护理培训前,两组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培训后,培训B 组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考核成绩高于培训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考核成绩比较[(),分]

组别 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操作技巧考核成绩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培训 B 组(n=10)培训 A 组(n=10)t 值P 值80.38±4.34 80.45±4.40 0.036>0.05 92.73±2.65 86.72±3.02 4.730<0.05 76.82±4.72 76.77±4.76 0.023>0.05 90.72±3.21 85.23±4.12 3.324<0.05

2.2 两组护理培训前后个案分析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培训后,培训A 组个案分析能力评分与护理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培训后,培训B 组个案分析能力评分高于培训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培训前后两组个案分析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培训前后两组个案分析能力评分比较[(),分]

组别 培训前 培训后培训 B 组(n=10)培训 A 组(n=10)t 值P 值72.78±8.23 72.83±9.02 0.013>0.05 87.82±5.22 78.26±8.27 3.091<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培训结束后,培训B 组给予护理服务的20 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95.73±1.32)分,高于培训A 组给予护理服务的20 例患者满意度评分(92.70±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6,P<0.05)。

3 讨论

结核科护理培训以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综合能力为目的,在护理培训中需从护士对结核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巧中入手,同时提高护士对结核科护理特殊性的认识,掌握给予肺结核患者护理的多种技巧,对患者病情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更好地在护理过程中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舒适感与满意度[10-11]。因此在结核科护理培训工作中,需要在提高护士专业知识与护理技巧的同时,提升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分析与评估能力。 从个案分析教学中入手,通过结合多种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实例展开教学,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的准确认识,更好地在自主分析、讨论中提出问题、解决分析,从而提升其个案分析能力, 进而更好地面向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的患者,给予患者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2-13]。

该次研究中以常规的护理培训比较增加个案分析教学法的护理培训,结果指出,在增加个案分析法的护理培训中,护士个案分析能力显著提高,且在结核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考核中两项成绩皆更高。个案分析法的应用能够在护理培训中结合较多的肺结核案例,并提高护士对案例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一方面能够加强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了解,使其在案例情景中模拟多种护理操作方法提高护理技巧,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护士对于肺结核护理的多样性认识,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14-15]。 所以在个案分析法的护理培训下,护士个案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且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巧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有效结合护理知识与技巧,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培训结束后,护士给予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培训B 组负责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提示个案分析法应用于护理培训提高了护士护理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常规护理培训下能够以大量的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提高护士对结核科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从而使其形成较高的护理专业能力,但这种护理培训模式下无法有效提升护理对肺结核案例的分析能力,这就造成在给予肺结核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程序化的护理工作,忽视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不同患者病情的特殊性[16-17]。 所以在护士给予肺结核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依旧存在较多影响护患关系的问题,因此患者的满意度难以提高。增加个案分析教学法的护理培训中,在护理培训的全过程贯穿不同的肺结核案例,能够让护士在培训阶段接触大量的实例,从而了解不同患者病情特点下护理工作的差异性,并在实践演练或模拟操作中能够更加真切地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进而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与护理质量,在给予患者护理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干预病情,因此也获得了患者更高的满意度[18-19]。 可以说,在个案分析法的应用中,护理培训中不仅提升了护士专业能力,还显著提升其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在提高其个案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给予患者护理服务的水平[20]。

综上所述,结核科护理培训中,将个案分析法应用其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护理培训效果,既能显著提高护士个案分析能力、护理专业水平、护理综合能力,也能提升护士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个案结核肺结核
一度浪漫的结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