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研究
——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06连文冲
连文冲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9)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中明确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1]。这对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而言,是一个鲜明信号,同时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必须要思考完成的任务。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育人,学院体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策方针下,学院体育工作也应全面深化改革,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以符合学院“双高建设”的背景,现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是否符合当下的新形势要求有待于调查与研究,故选取此课题进行立项研究。通过对《纲要》中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的研究,发现学校的体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教学,更应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弘扬和传递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通过以该校为例,将课题研究后得到的观点与结论汇撰成该文,旨在为该校及其他同类高职院校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如何深耕体育内涵,创新体育工作,为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与合理化建议。
1 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现状分析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首先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调查,而后通过对省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数据比对、归纳出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的普遍现状,科学客观地开展下一步研究。
通过对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负责人的访谈,并查阅《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手册》(版本:E2),得知目前学院现行的体育工作分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特色与创新工作(见图1)。常规工作包括体育教学、阳光体育以及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重点工作包括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完成学院运动会、参加学院传统优势项目的省级学生体育竞赛;特色与创新工作为体育课的课程建设工作,增开体育课专选项目。
为了更客观地开展调查与研究,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利用半结构式专家访谈法对省内外学校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人文等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以及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研究发现,从专家所工作的各高职院校现行的学校体育格局角度总结来看,各学校的体育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体育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阳光体育为主要工作,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不难分析出各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格局大体相同。
2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分析
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体育教育的最基础作用为通过“体”的“教育”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体会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获胜,或如何体面地接受失败,让青少年更加阳光、更加坚韧,学会尊重,学会正确地面对困难,并在多年的学生生涯中逐渐培养优秀的内化人格特质[2]。体育强国的建设不单单是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大众休闲体育的普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是体育强国的建设基础,其中作为最普及、最基础的便是学校体育工作基础的夯实,作为主要平台与媒介,学校体育需构建与之匹配的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以及要以培养青少年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工作宗旨。
3 构建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探究分析
当前,体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应考虑将体育的单一功能“强身健体”向“立德树人”的多元化功能目标逐步转化[3]。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不应只体现在强健体魄,应延伸至是一种育人手段、精神活动、一种集竞技类型、合作方式,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更应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有效抓手[4]。当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强大作用,应作为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构建的首要目标,以符合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积极探究学校体育的新结构、新机制、新功能、新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强大功能。
5 构建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实施
基于《纲要》及相关领域专家的理论观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调查分析,试提出以高职院校体育的单一功能目标逐步转向多元化功能目标,依托体育强国建设背景,并结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的“四轮驱动”的理论假设,将现有的体育工作与缺失的环节归纳分类为“四轮驱动”,第一轮为教学与研究,第二轮为健康体育,第三轮为阳光体育活动,第四轮为特色体育竞赛(见图2)。
图2 四轮驱动
第一轮中常规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应继续提升教学质量,在体育课教学中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以此理念建设各专项的体育课程,制定符合其要求的课程标准,借助新媒体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学习平台,此外应在体育课教学之余开设体育课程的选修课,丰富体育课教学媒介。教学与研究应是相辅相成的,教科研学术研究与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为了保障更有质量的教学,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术科研能力及师资培训指导方面严重缺失,应以此方面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积极参与各级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师、教练员培训[5]。
第二轮中国家学生健康标准测试作为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应摒弃为了测试而测的观念,既然为必要工作,就应有效地分析测试所得数据,探究影响其成绩的各种因素,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另外,应规范测试流程,统一测试标准,保证测试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并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完善测试器材与场所建设。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通过体育课专项的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一项体育项目,体会其中的乐趣,以兴趣培养体育运动习惯,还应定期开展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知识讲座,力争学生在学校的三年内真正喜欢上一项体育项目,并能经常参加此项体育运动[6]。
第三轮阳光体育活动应是“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广泛的开展方式,要以惠及更多参与学生为目标去实施。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等活动,可以统一纳入到“阳光体育嘉年华”或“阳光体育节”去开展实施,将多项活动一并计算成绩,在运动会总成绩中赋分,以提高各院系部的重视,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内的体育竞赛应扩大规模,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可将锦标赛扩大为联赛的竞赛模式,增加比赛的场次,使更多学生在竞赛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运动之美。
第四轮特色体育竞赛是阳光体育活动的校外延伸,目前大学生的体育竞赛各项目均已开设高职高专的比赛,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为例,目前在省内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为足球,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招生、课余训练等规范制度,在保持传统优势项目开展的同时,可开展更多有条件参与的项目,为校内体育竞赛中显现出一定竞技水平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教师课余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也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有力抓手。
通过以上的研究,尝试以四位一体相互融合的“四轮驱动”为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