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06冯国华冯晓丽李伟王晓华肖盼
冯国华 冯晓丽 李伟 王晓华 肖盼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山西临汾 041000)
从我国高职类院校编制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正式编制教师的收入被纳入财政编制,薪资待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编制构成受到政府开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正式编制教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状况,需要补充大量的非正式编制教师参与到教学中。非正式编制教师的工资只能从高职院校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支出,其薪资待遇与同岗位正式编制教师的差距过大,进而导致非正式编制教师缺乏组织归属感,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1]。此外,各级学校在评价非正式编制教师这一身份时无法做到公平客观,社会各界对非在编教师存在“歧视性”的认识,非在编教师在这种内外环境中不断质疑自身的价值,工作热情开始消退,进而加剧非正式编教师的生存危机[2]。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来说,体育教师的稳定性和组织归属感会显著提升体育教师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效率;而归属感缺乏则会影响体育教师对高职院校、对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产生懈怠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以高职院校组织归属感为测量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进行编码,分析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构建非正式编制教师组织归属感分析模型,旨在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研究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1 编制和归属感研究现状
我国正式编制与非正式编制在同一岗位上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负担均一致,但是在收入上相差较多[3]。因此,同工同酬的实施非常重要,能够保证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人员平等权利,消除歧视[4]。非正式编制人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收入状况、家庭、自身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压力,且可能做更多的工作,这种状况下非正式编制人员的离职倾向会显著提高[5]。从高校教师角度来看,影响高校教师离职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资待遇、个人发展、个性心理特征等[6]。因此,研究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归属感的因素,是管理高职院校教师的关键。
归属感是一种心理学名词,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产生的轻松愉悦的体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7]。从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来看,归属感是个体对组织产生的依恋个情感态度[8]。个体具有了内部人身份,这与中国的“自己人”身份认知趋于一致[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式”领导行为,导致单位领导自身态度和单位的人际关系之间的作用更加紧密[10]。因此,个体表现出对组织的忠诚度会使个体自觉去维护组织的利益[11]。对于体量较大的组织机构而言,培养员工群体组织归属感决定了组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12]。因此,归属感是组织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个体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体现,在为组织付出的同时会较少考虑自身的得失[13]。但是,个体的组织归属感,受组织内的上下级关系[14]、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环境[15]、收入满意度[16]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个体的组织归属感匮乏,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和组织对个人的利益考量会变弱,进而使组织中的个体形成分散力量,甚至导致人员流失[17]。
从当前的文献来看,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同工不同酬,导致非正式编制群体对单位的归属感变差,忠诚度不高,而归属感又决定了非正式编制群体在组织机构中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导致非正式编制人员流失,对所在单位的各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国情基础上丰富我国正式编制与非正式编制组织归属感的研究,能够精准把控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人员的心理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访谈法,对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进行无结构式的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对所得数据进行编码[18]。因此,运用扎根理论能够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形成完整的理论构建,便于对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3 资料分析
3.1 资料收集
该研究运用访谈法对S 省L 市3 所高职院校12 名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其中男性体育教师8人,女性体育教师4 人;23~35 岁6 人,36~55 岁6 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人。分别对12 名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不低于15min,共进行了210min的访谈,并且在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进行资料的转录整理。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然后再进行访谈,直到不会出现新的内容范畴,说明信息完整,访谈结束。
3.2 开放式编码
采用MAXQDA 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并分析出初始的概念,最终得到130条初始概念和原始语句。然后再对初始概念进行分类并范畴化,剔除掉与本研究不符合或者存在逻辑矛盾的初始概念后,得到剩余有价值的初始概念和范畴。该文共挖掘出12 个主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范畴分布
3.3 主轴编码
对不同的范畴重新进行整理,选出一个最能体现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主题的范畴作为主轴,再根据原始资料将不同范畴与主轴相结合,将不同范畴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主要范畴。再以故事线的形式,把主范畴串联成一系列逻辑相关的系列。该文梳理出来的核心范畴是“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教师归属感影响因素”这一要素(见表2)。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要范畴
3.4 选择性编码
从主范畴中进一步提炼核心范畴,以“故事线”的形式呈现研究对象的整体作用路径以及背后的因果脉络。由表3 可知,该研究主要范畴的作用路径为4 个路径。
表3 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访谈范畴典型关系结构
3.5 选择性编码
确定“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归属感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形成了故事线,即平等因素、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关系模型(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归属感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4 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归属感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4.1 平等因素
平等因素影响着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对公平性的考虑,影响非正式编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内驱影响因素。当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在组织中有较强的平等感知,对于高职院校组织归属感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则会显著降低。如A07 访谈对象反映“我们要求同工同酬,总是达不到要求,感觉非常不受领导重视”。平等因素会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对高职院校组织义务方面的考量。较好的平等感知会提高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对高职院校组织忠诚度;反之则会表现出较低的组织忠诚度。如A06 访谈对象反映“学校对我们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管理非常严格,且工作量与正式教师一致甚至略高,有机会我肯定离职”。
4.2 经济收入因素
经济收入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客观因素。经济收入直接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在高职院校从教的成本考量,进而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对组织归属感的认知。薪资收入直接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当从事高强度体育教学工作的收入与离职成本无法匹配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会选择其他方法来贴补自身,并产生与组织的疏离感。如A06就表示“工资吃不撑饿不死,适合养老,有什么好想法最好不要来这里,或者赶紧出去想其他办法”。
4.3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且不同个体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是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主观性因素。个人心态处于负性状态的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在与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处于相同条件下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降低自身对组织的情感认同。如A10 受访者表示“领导还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差异对待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教师”。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在组织中关于成本的考虑。家庭因素也限制了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因为家庭因素影响过大,离职的隐性成本也会变大,进而形成高度的组织依赖,离职倾向性也越低,教学工作稳定性也会提高。
4.4 学校内部因素
学校内部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客观因素,单位内部人际关系、学校依存度、体育教学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均影响组织归属感。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在学校中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体现自身作用和良好的工作满意度,能够提高其对组织的情感认同,会避免离开学校行为的发生;反之,这种在组织中的义务就不存在,其会想办法离开学校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深度访谈发现,A03 受访者表示“学校里针对体育教师的各种培训、科研等相关活动较多,很难获得参与的机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研究表明,4 个主范畴分别是平等因素、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对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平等因素是核心影响因素,自身因素是主观因素,经济收入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是客观性因素。通过这4个主范畴构建出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影响因素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
(1)平等因素、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共同对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产生影响。其中,平等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的最强因素。通过模型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归属感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可以验证,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对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具有调节作用。
(2)平等因素、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4个因素之间还存在着明确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出,经济收入因素、自身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3个因素是外在的情景变量,在具体过程中对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平等感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
5.2 建议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效率,强化内部团结,建议学校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学校实际需求,探索关于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身份制度变革方案,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形成独立的聘任制管理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的契约化理念,让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与同岗位正式编制体育教师不消除身份差异认知;制定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管理政策,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合理制定高职院校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薪资福利体系,提高非正式编制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