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研究
2022-01-06韩珏曾永忠
韩珏 曾永忠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55)
大型体育比赛的报道一直是各种媒体的主要内容之一。媒体作为体育赛事的报道者,同时也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媒体在传播体育赛事成绩和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赛事举办地的社会形象,提升举办地的社会影响力。赛事信息服务是大型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及时获得对于媒体记者尤为重要,只有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第一手比赛信息并及时报道,才能让信息被广大受众所关注。大型比赛的信息量庞大,为媒体记者提供周到、便捷的信息服务是组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组委会往往希望通过周到、细致的媒体服务工作,引导媒体对大赛进行更多正面、积极的报道,从而使大赛树立更好的形象。
我国媒体信息服务的概念引入较晚,相关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北京奥运会后,国内开始出现大型体育赛事媒体服务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在媒体服务的组织过程和机构设置及机构运行方面,鲜有涉及媒体信息服务的专题研究。该文拟从为媒体相关信息提供的角度出发,探讨赛事相关报道信息提供服务中的问题和对策。
1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
1.1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是随着大众对赛事信息需求的壮大及媒体行业自身的发展而形成并规范的长期过程。媒体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必将伴随着媒体的多样化发展而不断改进。
传统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采用“信息柜”的方法。赛事的信息由专人抄录在纸质卡片上,再将卡片分门别类地放入“信息柜”中供媒体记者查阅,这是现代通信技术出现前的做法。这种传统的媒体信息服务方法效率不高,各媒体获得赛事信息的时效性不同,使得此种媒体信息服务的公平性备受质疑。当然,这是当时的通信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制的缘故。
1988 年,汉城奥运会组委会采用打印电报的方式向媒体记者提供赛事信息,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使得不同场地的比赛信息基本能同时传递到记者的手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络逐步兴起。1996 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尝试媒体信息服务的电子化,这一尝试奠定了媒体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基础。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媒体服务第一次出现在了国际奥委会与举办城市的合同之中。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媒体服务越来越规范[1]。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通过规范运作和完备的媒体信息服务,把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盛况和现代中国的风貌播撒到全世界。此时媒体信息服务完全采用了电子化和互联网的传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媒体记者的工作效率。规范的制度和先进有效的硬件设施标志着媒体信息服务的成熟,此后的各类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大多采用类似的媒体信息服务模式。
1.2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
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全国运动会。全运会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反映了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过程。全运会初期,参与赛事的媒体主要是当时国内少数的主流媒体。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媒体的报道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组委会采用直接引导的方式进行管理媒体的报道内容,媒体信息服务不是组委会的工作内容。
1983 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提出以奥运会的标准办全运会,媒体信息服务开始萌芽。此期间,国内媒体蓬勃发展,除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媒体外,新兴的电视媒体也加入了报道的行列。娱乐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出现鞭策大赛组委会提供详尽的报道素材。此时的大赛组委会已意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已开始向媒体提供赛事的成绩信息[2]。
随着改革政策的推进,社会媒体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媒体加入了赛事报道的队伍。同时,媒体受众对赛事报道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简单的比赛成绩已难满足人们的“口味”,需要更多背后的故事。2005 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作为备战北京奥运会前国内的一次大型体育赛事参照了雅典奥运会的媒体服务模式,媒体信息服务内容逐渐丰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立媒体服务机构的设置和标准化的媒体服务操作流程,标志着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模式的形成。
2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运行概述
2.1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主要构成要素
大型体育赛事主要通过主媒体中心、场馆媒体中心、INFO信息查询系统和大赛新闻服务为媒体记者提供信息服务。
大型体育赛事的主媒体中心包含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分别为注册文字、摄影记者和注册广播电视记者提供设施和服务。主新闻中心媒体提供可租用文字和摄影记者工作间,工作间内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如电视机、INFO终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组委会提供对应的技术支持。主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厅,定期发布赛会新闻。
场馆媒体中心是设在各竞赛场馆内的媒体工作区域,为在场馆内采访的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提供服务。场馆媒体中心为这些记者在赛场看台指定专门的席位,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支持设施[3]。场馆媒体中心是媒体记者获取“第一手”赛场现场信息最直观的途径。场馆媒体中心设有混合采访区,记者可以采访教练员和运动员,并有语言翻译服务。
INFO系统是一个内部网站,是各种与赛事相关信息的综合体,主要内容有组委会赛事信息、运动员信息、赛前预测、赛后解析、生活信息等。赛事注册的媒体记者在INFO 终端机上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赛事的进展情况,可以较为详尽地查阅到比赛的专业信息及背景资料[4]。这些信息的快捷获取极大地提高了媒体记者的工作效率,扩展了赛事报道内容的深度。
大赛新闻服务是大赛组委会为满足各媒体报道的素材需求,由大量新闻专业人员在比赛各场地采写的有关赛事的简短引语。大赛新闻服务为INFO 系统收集资料。大赛新闻服务人员分布在各个场馆,负责搜集比赛项目的信息,同时也会收集比赛双方人员的即时语等,将收集到的信息发布到信息系统的终端,供各媒体记者查询使用。大赛新闻服务可以使记者及时了解到多个赛场的比赛状况。
2.2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传递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流程如图1 所示,媒体记者获取的比赛相关信息大部分来自INFO系统,这些信息由赛会的新闻服务团队编写、采访、收集,上传至INFO 系统供记者查询所需的报道素材。北京奥运会的INFO系统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并开通了无线网络查询功能,记者不需通过新闻中心的固定电脑,用自己使用无线网卡的电脑就可以登录INFO系统,记者赛事报道的采写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图1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简图
主新闻中心和场馆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厅也是记者获取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主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大多与组委会有关赛事的总体安排,或通报赛事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场馆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多与单项比赛的情况有关。场馆新闻中心看台记者席的现场观战以及混合采访区与教练员、运动员的面对面的交流是媒体记者感受比赛最为直观的途径。
媒体记者通过官方主新闻中心和场馆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场馆新闻中心混合采访区教练队员的采访、场馆新闻中心看台记者席的现场观战以及查询INFO 系统等方式获取的素材基本能够满足媒体报道的需要。
3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赛事媒体服务人员缺乏体育专业知识
体育赛事各项目都有一些专门的术语,体育术语是对某一技术动作的高度概括,各项目都有自己的术语。媒体报道中体育术语的准确使用能体现记者对体育赛事报道的专业性,同时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由于体育比赛项目众多,赛事新闻服务人员又多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体育专业的新闻服务人员严重匮乏,这些因素导致赛事提供的体育信息专业性不高[5]。
3.2 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较差
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新闻服务团队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即时引语和赛事结果的采写和上传要及时,奥运会新闻服务要求采访结束到引语上传到INFO 系统的时间间隔为12min,新闻发布摘要的上传时间间隔为30min,但实际比赛中的信息发布时间由于工作条件和人员的限制都会超过预定的时间。
3.3 赛事媒体信息服务提供的报道素材不足
媒体记者赛事报道资料的来源主要是查询INFO系统。系统内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媒体赛事报道内容的丰富程度,奥运会INFO系统的内容涵盖赛前运动员资料、赛时信息、赛后解析等13 个方面的内容供媒体记者查询使用。由于INFO 资料的建立需要在赛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国内体育大赛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INFO 以新闻服务为主导,对媒体记者的参考价值不大[6]。
3.4 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国际化能力薄弱
大型体育赛事中国际媒体的参与是媒体自发的要求,特别是有国外运动员参加的赛事更是如此。大量外国媒体的参与需要组委会提供语言方面的特殊服务。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信息服务就提供了中文、英文、法文3个版本的INFO系统供媒体使用。由于专业翻译团队的人才匮乏,国内许多大赛的信息服务仍以中文服务为主,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有限,限制了赛事的国际推广。
3.5 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客观平衡性有待加强
大型赛事举办地的参赛队伍和运动员往往更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这是由于举办地参与赛事报道的媒体在数量上占优势,举办地的民众也更关心赛事的进展情况。但是,赛事组委会媒体信息服务的提供,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奥运会《媒体技术手册》就明确要求组委会的新闻服务人员不能与其他媒体有业务联系,提供的新闻要不带偏见和偏爱。
3.6 赛会媒体信息服务团队采编的优越性不明显
赛会新闻服务为所有媒体提供素材,该团队采编各场地的赛况信息以简短引语的方式供媒体记者在INFO系统中浏览。新闻服务团队的官方背景,决定了它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独家性。因此,新闻服务团队采编记者理应获得比一般媒体记者更多的“照顾”。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闻服务团队采编人员被视同为一般媒体记者,大赛新闻服务团队毫无采访的“优越性”。
4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4.1 健全媒体信息服务机制
制度建设是形成规范、长效运行效果的基本途径。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媒体信息服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信息服务很成功,但投入的财力和人力巨大,一般大型体育赛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投入水准,但在媒体信息服务的流程运作、规划设计、规章制度方面完全可以参考。奥运会的媒体服务参照《媒体技术手册》进行,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应形成自己的媒体服务手册,建立标准,参照执行。
4.2 建立专业化媒体信息服务团队
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服务是媒体记者获取报道素材的最主要途径。媒体记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体育赛事的场馆或地点众多,很难亲历所有比赛,记者各人所掌握的赛事信息非常有限,不得不依靠赛会的媒体信息服务。赛事的媒体信息服务主要通过查询媒体信息服务团队上传到INFO系统的赛前资料收集、采编的采访即时引语和新闻发布会摘要而实现。媒体信息服务团队采编到的赛事信息质量和数量决定了赛会媒体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赛事报道的精彩程度,最终决定了赛事社会影响力。
北京奥运期间组织了一支500 人的赛会新闻采编团队,这些人员既要有媒体报道经验,又要熟悉部分体育比赛,还要英文六级以上水平。组建这样规模的团队非常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满足这种条件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匮乏。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赛会新闻采编团队成员的招募应主要从媒体从业人员中选拔,这些人了解媒体记者报道的素材需求,能更好地为媒体提供报道资料。赛会新闻采编团队成员的培训师必不可少的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媒体采访、信息编辑知识,以及体育项目知识。如果是国际赛事,还要进行英文的培训。组委会根据赛事规模决定团队的规模,经过赛前的集中培训和演练,满足赛事媒体信息服务的需求。
4.3 打造完备的媒体信息服务设施系统
奥运会的媒体运行模式,可供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借鉴和参考。20世纪90年代,奥运会INFO系统建立,为赛会人员提供准确、翔实的报道资料和赛事采访、比赛结果等信息。INFO 系统是基于Intranet 网络和电脑的信息传输系统。北京奥运期间不但提供有线的查询服务,还提供无线网络供媒体记者使用,突破了信息服务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媒体记者报道资料的搜寻,工作效率提高明显。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建立,查询电脑的配置及技术人员的保障,形成完备的媒体信息服务软硬件设施系统。在信息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传统纸质材料传送信息难以满足媒体的需求。大赛组委会应根据媒体记者的数量,配备合理的硬件设施,供媒体使用。如今,无线网络手提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提示大赛组委会不能忽视无线网络服务。
5 结语
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信息服务质量决定了赛事信息媒体传播的时效及赛事信息的传播深度和广度。赛事组委会要打造完备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媒体信息服务设施系统,突破信息服务空间的限制,方便媒体记者报道资料的搜寻。健全赛事媒体信息服务机制可以形成规范、长期的信息服务运行效果,应建立专业化媒体信息服务团队为新闻媒体提供赛事信息,这些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赛会媒体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赛事报道的精彩程度,最终决定了赛事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