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一粒珠壶”在陶刻上的创作

2022-01-05孙嘉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八仙

孙嘉瞳

在古代的典籍《诗经》中便已经有记载过一种采用铸造工艺制作成的铜壶,这也被当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种载体。当时中国古代的制铜技艺非常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其制铜技术已经远超其他国家。当时在铜器的造型上也是千变万化,像后世的很多瓷器或者铁器的造型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了当时铜器的造型。清代时曾有人只做了一件名为“八仙过海提梁”的铜壶,其造型十分优美,壶颈小,大腹鼓起并在壶腹处装饰以“八仙过海”的图案,八仙人物刻画得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壶底部刻绘有乾隆年制,完美地表现了当时的制作技艺。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把“一粒珠壶”便与当时乾隆年间这把壶的造型设计非常的相似,只不过现在的材质是紫砂,当时的材质是铜,并且装饰也变成了更加适合紫砂壶装饰的紫砂陶刻装饰。在对紫砂器型表面的装饰进行设计时,老师首先是要根据紫砂器的器型来规划,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紫砂陶刻器皿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文、禅宗敬意、成语,还有典故,画面多为山水、花鸟、竹林、人物等等,这样的搭配往往让人感觉到那种壶为主、紫砂装饰为辅的主次关系,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紫砂陶刻的发展,其在紫砂器上的作用已经不断延伸到了新的层级。在紫砂陶刻优于紫砂器本身的时候,那紫砂陶刻便可以凌驾于紫砂壶之上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说是紫砂壶衬托了紫砂陶刻装饰,还是紫砂陶刻装饰将壶作为其表现的一个载体而已,这样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其中一个因素超过了原先大众所倚重的因素的时候,那他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便会随着其发生变化,紫砂陶刻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也是紫砂发展的趋势。

这把“一粒珠壶”在其壶身装饰的“八仙过海”的画面与整个壶的壶体非常的和谐。这把壶的结构非常特别,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紫砂壶的结构有所不同。其提梁并不是紫砂材质的,而是选用较为少见的软提梁。作为古代非常常见的提梁壶来说,当时人们经常把梁用绳索或者金属制作而成,这样也便于携带,并且更加安全,在当时的茶馆中非常的受欢迎,几乎所有的茶馆都是用这种软提梁的紫砂壶。到了近代随着茶馆慢慢消失,饮茶习惯进入家庭中之后,这种软提梁的壶也渐渐地变少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那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紫砂提梁了,成为了现代提梁的主要构成方式,所以说在这把“一粒珠壶”上面选用软提梁也是作者有特殊的思考的。

作者在这把壶的刻绘上是煞费苦心,在八仙人刻画上线条清晰,画面干净,运用娴熟的陶刻技法将每个人物的轮廓还有传统的祥云和海浪刻画得栩栩如生,加上其阴阳刻绘交替使用,将每个人物的特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八仙过海”是我们流传已久的神话创作主题,在历代的诸多作品中都会有八仙题材的作品,例如古代的壁画或者雕塑等等。在紫砂壶上表现八仙的形象也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发挥陶刻的优势,将陶刻画面和紫砂壶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紫砂壶配合这个画面。

这把“一粒珠壶”在设计上将壶钮做得更大了,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太阳,然后壶身的刻绘画面正好是在太阳下,这样八仙过海图也就显得干净清澈了,同样这也是大海的清澈和空旷的体现。壶盖为嵌盖,这样就可以使壶盖和壶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影响壶身的画面,同时软提梁的设计使画面也没有壶把的干预,这样整体来看那就是非常的干净利落了。

结语: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个谚语对紫砂陶刻的总结可谓是非常的精妙,然而它始终还是受到当时社会和人们的思想的影响,紫砂陶刻可以作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眼神,如果有一天紫砂陶刻的主题高于紫砂壶本身的价值的时候,那紫砂陶刻便起到了主导的作用,那时的紫砂壶便只是予以配合,至于紫砂壶和紫砂陶刻两者的先后关系与其本身并无意义,因为当紫砂陶刻主题先确定的时候那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便是选用什么载体去表现,这也是紫砂陶刻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原因。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八仙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
水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