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需求下牙舟陶创作艺术解析
2022-01-05张禄麒
张禄麒
平塘县禄麒牙舟古陶文化有限公司 贵州 黔南 558000
牙舟陶是中国十大名陶之一,是贵州陶瓷艺术中的“精绝”之作,其制作源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其发展历程当中,充分地融入贵州当地的陶文化特色,造型自然古朴,线条简洁明快,色彩丰富但又十分淡雅和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贵州陶艺。2008年牙舟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牙舟陶诞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平塘县牙舟镇,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差小,因此牙舟陶的制作很少受气候影响。牙舟镇田坝周围有许多含有硅铝成分的白石,这些白石经风化腐蚀、河流雨水冲刷,形成了优质的灰白泥土层,也就是当地特产的“白胶泥”,而白胶泥正是使得牙舟陶拥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关键。牙舟镇自然资源丰富,无论是“白胶泥”、其他制陶釉料还是烧制柴火,都十分丰富,保证了牙舟镇百余年的窑火不息,为牙舟镇牙舟陶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牙舟陶创作艺术特色
在民国结束以前,牙舟陶以坛罐和烟杆斗为主,日常也生产一些酒壶、灯具、香炉、泥哨等等,主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型和图案都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文化内涵深厚的,如十二生肖陶哨、龙、凤、鱼、鸟等等,有些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造型和图案;三是憨态可掬的动物,如蜜蜂、鸟儿、猫狗等等。而后在满足日常生活之外又发展出“美术陶”这一类型,美术陶不似满足日常生活的实用陶,它的观赏性较强,常用于陶冶情操,摆放于案桌之上,把玩于手掌之间。艺术陶表现主题大致有五种:一是寓意吉祥如意,如鱼,寓意年年有余;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龙凤、鸳鸯,寓意吉祥如意等等;二是记载民间奇闻轶事和宗教题材的,如唐僧取经、钟馗捉鬼、二童争坛等等;三是各种姿态的动植物图案,这类通常作为小玩具,如穿山甲、娃娃鱼、水牛、青蛙等等,有时也会将抽象的图案实物化,即将日用品变形为抽象化的动植物形状,如羚羊壶、蒜瓶、南瓜花瓶等等,有些图案还直接在用具上当作纹饰,如鸡纹笔筒、柿子罐等等;四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纹饰,这类受到古代青铜艺术和贵州布依族、苗族民间艺术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如回纹、云雷纹、蕨菜纹等以及剪纸刺绣蜡染中常见的图案纹饰;第五类是冰裂纹和点花溜釉。艺术陶的表现题材取材布依族传统民间文化和现实生活,用以欣赏玩乐或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传统人物的敬畏。
陶器是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审美与实用性能一直是人们钟爱它的原因。牙舟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一直以实用性为基础,受众基本上也只针对于当地民众,主要生产与生活相关的器皿和小孩子把玩的小物件,虽然艺术形态上要求不高,但是牙舟陶艺人总是能够利用高超精湛的拉胚制陶技艺,赋予日常生活器物简洁大气的外形,无论是浑圆饱满的盆罐、挺拔修长的瓶类还是憨态可掬的动物形状的家具,在形体上都薄厚均匀,线条匀称,比例也没有不匀称质感。有些把件用于动物的可爱外形,憨态可掬,虽然不是惟妙惟肖,有时甚至更加抽象,只有一个大概的形或者某一部位过分夸大,但却往往能够传达出一个丰富的意象,感染人们的心态和情绪。
牙舟陶的外观特色是牙舟陶有别于其他瓷器的一个关键点,而釉色是一个陶器烧制完成之后最直观的质量体现,也是一个陶器是否能够被人欣赏的要素之一。牙舟陶釉色独特,一种是采用当地特有的铁矿石和草木灰调制而成,这种陶器多呈深褐色,一般用于烟斗、坛子或罐子的制作,质感和线条都有些粗糙,但生活气息满满;另一种则是以玻璃粉末为基础釉调制而成的有色玻璃釉。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数牙舟陶都是采用玻璃釉烧制而成的,成品的釉色通常有着玻璃般的质感和光泽。牙舟陶最终的质感由其自身的材料决定,窑变的过程往往不可预知,一切都要看火候、温度、气候、风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呈现的釉色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其色彩的混溶性和冰裂纹的开片效果都很难预测,但也正是这种因泥而变的特性,使得牙舟陶有着机械化批量生产所不能媲美的优势。牙舟陶的釉色虽不及其他陶器、瓷器丰富,但是釉色本身的互溶和冰裂纹变幻莫测得到开片效果,赋予了牙舟陶清新素雅、古朴温和的特质,极具自然之美,充满了生活气息。从陶艺审美角度上讲,牙舟陶这种美轮美奂的釉色早已脱离了陶器形体的束缚,在拥有自身独立文化价值以及审美的同时,将传统中华文化思想和精神一一诠释出来。
牙舟陶除了釉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器型和胎质上也独具特色。过去,由于牙舟镇地理位置偏僻,信息流通相对闭塞,无论是在制陶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少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陶器的制作工艺一直沿用着古老的民间方法,在制作和用料上显得不够谨慎,但也正是如此,使得牙舟陶粗狂大气、朴素粗糙,造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具有明显的当地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色彩。
二、传统牙舟陶面对新的审美需求应当怎么做
审美需求总是随时代的演变和时间的流动而变化,有时会导致出现新的流行趋势,有时则会向往传统审美和复古特色,这点在衣着装饰上就深有体现。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审美需求,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欣赏和氛围吸引,一方面则是精神上的补给空缺和发生共鸣以及认同。
酒香不怕巷子深,优秀的牙舟陶工艺也总能被人们发现、熟知,但是时代发展的迅速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看似倔强坚持但实际很安逸的想法观念。牙舟陶工艺如今虽然走出了牙舟镇,了解与熟知牙舟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但牙舟陶若想在更高的平台得以发展,想要更多的人了解、热爱牙舟陶,笔者觉得牙舟陶的传承仍然需要我们重视起来。老手艺得以流传下来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像牙舟陶这类生长地域相对闭塞,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容易被人们所遗忘,遗忘也就不谈打开市场,广泛受众了。牙舟陶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是我们仍需解决的问题。
日用陶审美特性与现代审美几乎平行,造型设计与技术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和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市场需求,从如今便利的时代看来,强调实用性反而成为了牙舟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牙舟陶其实是一种基于实用的民间美术,实用是它创作的根源,日用陶虽缺乏艺术审美,但其匀称古朴的外观和简洁大方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当中的审美经验,我们大可以将日用陶的发展偏向生活,在器型上稍加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仍然以实用性为主导,满足大众需求。
牙舟陶工艺独具特色,笔者认为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又往往会将人们引向一个不被人察觉的舒适圈,牙舟陶工艺想要引起潮流,面临的挑战很大。观赏者的审美需求总是流动着的,不可能总是在一处长期停留,我们应当有所创新,应当给观赏者期待。陶艺人是牙舟陶传承的媒介,笔者觉得立足自身是陶艺人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传统牙舟陶的熏陶给养之下,陶艺人应当拥有自己的特色,艺术本就不可复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的传统题材、方式,只是临摹别人的工艺作品,那么我们掌握的技艺也只是别人能够在自身发现的一项特殊技能而已,创作者应当扎根于人民生活当中,扎根于自然生命当中,不断发现领悟,才能获取最具有价值的灵感思路,才能在作品当中注入只属于自己的气息,让观赏者有惊艳之感。
老物件反复摩挲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悟,老手艺、老传统的不断揣摩,总能耐人寻味,总能让人深陷其中。对于产品更新,我们不仅仅要输入新时代的号召和时代感悟,更要把传统的东西充分地利用起来,牙舟陶无论在釉色还是胎质上总能给人清新脱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这种感触在潮流不断更换、不断被取代的现代发展背景下,总是让人不由得驻足和喜爱,有些传统的东西总能比“一天一换”的新事物带给人们的精神补给多。我们应当把握牙舟陶特殊的体质,将其不断与时代磨合。
结 语
牙舟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牙舟陶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给养,日用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美术陶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一“实”一“虚”让人不喜爱是非常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