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2-01-05付晓庆苏琦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护抗菌手术室

付晓庆,苏琦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路院区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011)

手术治疗是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方式,其一般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切口,容易发生感染,不仅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需予以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加快病情恢复,还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2]。但对于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情况,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一些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使得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从而加大了手术感染的可能性[3]。本研究主要就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执行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12 月150 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与25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生命体征较为稳定;②数据资料记录完整,无缺失;排除标准:①术前出现感染迹象或合并急性、慢性感染性疾病;②术中死亡或终止手术;③因各种原因行两次及以上手术或非计划再次手术;④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手术室工作时间长;②曾经为患者使用过抗菌药物;排除标准:①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②年龄<24 岁。150 例患者中男83 例、女67 例;年龄27~80 岁,平均年龄(51.22±1.79)岁;手术切口类型:I类切口89 例,Ⅱ类切口61 例;手术类型:四肢手术60 例,腹部手术38 例,胸部手术36例,颅脑手术16 例;手术时间21~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73.12±1.33) min。25 名护理人员中男3 名、女22 名;年龄24~42 岁,平均年龄(32.09±1.25)岁;学历:在读研究生1 名、第一学历本科8 名、继续教育本科10 名、专科6 名;职称:副主任护师3 名,主管护师10 名,护师10 名,护士2 名。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包括患者基线资料(姓名、年龄、临床诊断情况、需进行的手术名称、是否存在过敏史、切口类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根据执行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执行组和未执行组。执行判定标准:手术前没有根据手术室要求的时间(开出医嘱后15 min 内)给药;进行手术的时间超过3 个小时和(或)术中出血量超过1 500 ml 的患者,手术中追加给药没有马上执行;术前或者术中需要多次给药的情况中,至少有1 次没有执行者。有上述3 种情况中的1 种可以判定为护士没有及时执行医嘱。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抗菌药物执行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影响因素。护士对医嘱的及时执行率= 护理人员在手术室要求的时间内执行医嘱完成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患者例数/手术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执行情况

150 例患者中有123 例患者术前进行了规范化地使用抗菌药物,执行率为82.0%;25 名护理人员中对患者术前进行规范化地执行抗菌药物的护理人员为14 名,未执行的护理人员为11 名,执行率为56.0%。

2.2 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单因素情况分析

两组护理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执行组护理人员用药知识水平、医护协作水平、角色认知水平均高于未执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护理人员对医嘱及时执行的变量赋值表

构建Logistic 多元回归模型,以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为因变量,以表1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赋值1= 执行,赋值0= 未执行。影响护理人员对医嘱及时执行的变量赋值表见表2。

表1 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单因素情况分析[n(%)]

表2 影响护理人员对医嘱及时执行的变量赋值表

2.4 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多因素情况分析

经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用药知识水平、医护沟通协作水平、护理人员角色认知水平为影响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多因素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执行术前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是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菌感染情况,因此在手术前应该采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4]。护理人员不仅是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执行者,一般术中、术后也会参与抗菌药物的执行过程中。但部分护理人员对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病情的恢复[5]。本研究中150 例患者中有123 例患者术前进行了规范化地使用抗菌药物,执行率为82.0%;25 名护理人员中对患者术前进行规范化地执行抗菌药物的护理人员为14 名,未执行的护理人员为11 名,执行率为56.0%,说明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未规范化地执行术前应用抗菌药物,需引起重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执行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减少患者感染概率。

3.2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护理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执行组护理人员用药知识水平、医护协作水平、角色认知水平均高于未执行组(P<0.05);且经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用药知识水平、医护沟通协作水平、护理人员角色认知水平为影响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护理人员的用药知识水平掌握不够熟练,医护之间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对于自己角色的认识不够是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

3.3 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不规范行为的应对措施

①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护理人员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执行者,若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水平不足,不仅会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甚至会加重护患矛盾的产生[6];且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特效药的种类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药物使用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相关知识培训增强自身抗菌药物知识[7]。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一般情况下接触药物比较局限,用药知识比较薄弱,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指导其正确了解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对于配合手术治疗直观重要[8]。②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医护之间的沟通协作直接影响患者用药情况,若医师未向护理人员说明用药情况,而护理人员未详细询问医师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其也是术前抗菌药物执行情况不到位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作为医嘱的执行者,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加强与医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9]。③加强护理人员对于自己角色的认识: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手术室的特殊人员,在患者用药、手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工作意识以及工作作风都会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自己角色的认知水平,强化自己的责任感,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10]。④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制度,护士长要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和培训,针对存在问题的护理人员,要单独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确保抗菌药物能够规范化使用[11]。

3.4 结论和不足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执行情况存在不到位情况,其中护理人员的用药知识水平、医护协作水平、角色认知水平为主要影响因素。但是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人数、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因素研究范围存在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扩大研究例数、增加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为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医护抗菌手术室
什么是抗菌药物?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