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

2022-01-05舒逸张耀亭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毒副外周血肺癌

舒逸,张耀亭

(厦门弘爱医院呼吸内科,福建 厦门 360005)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超过85.0%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1]。由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显著临床症状,在就诊时多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2]。且手术为局部治疗,极难清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全部瘤细胞,术后易复发,多需在术后进行辅助治疗[3]。紫杉醇(T)联合顺铂(P)方案为肺癌化疗的主要方案,虽可有效杀伤及抑制癌细胞,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损伤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诱发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包括胃肠反应、乏力、发热及血小板减少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中医将非小细胞肺癌归为“咳嗽”“胸痛”“虚劳”“咯血”等范畴,由邪毒外侵、痰浊内聚引起,导致血瘀气滞于肺,故应以行气化痰、化瘀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需以益气养阴脾、补肺等法治之[5]。血清癌胚抗原(CEA)与血胶素(CYFRA21-1)水平的表达变化能反映癌细胞的扩散或DNA 扩增过程,也是癌细胞增殖过程中释放的癌相关糖蛋白抗原[6]。温补脾肾汤主要由柴胡、黄芩、党参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组成,具有温补脾肾阳气之效[7]。本研究主要探讨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血清CEA、CYFRA21-1 水平的影响,以明确中医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厦门弘爱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6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②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具有化疗与中药治疗指征;③预计生存期大于3 个月;④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⑤年龄18~75岁;⑥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⑦临床资料完全。排除标准:①怀孕或正在哺乳患者;②过敏体质,对中药或化疗药物过敏者;③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④参与其他研究的临床。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3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理类型(鳞癌/腺癌)临床分期(Ⅱ期/Ⅲ期)病程(月)体重指数(kg/m2)中医组3418/1659.14±3.2827/725/94.09±0.4420.33±1.74images/BZ_123_1203_2939_1204_2942.png对照组3417/1759.00±5.0928/624/104.11±0.2820.23±1.88 χ2/t 值0.0590.1740.0950.0730.0740.155 P 值0.8080.8620.7580.7870.9330.95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TP 方案治疗:135 mg/m2紫杉醇(国药准字H20058719,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理盐水500 ml 静脉滴注,d1;30 mg/m2顺铂(国药准字H37021356,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d1~d3,1个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观察3 个周期。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汤口服治疗,组方:代赭石20 g、生龙骨15 g、党参15 g、茯苓15 g、生牡蛎15 g、柴胡10 g、半夏10 g、黄芩10 g、大枣10 g、桂枝6 g、熟大黄6 g、干姜3 g,1 剂/d,水煎,分2 次温服,150~200 ml/次,治疗周期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EA、CYFRA21-1 水平、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毒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标准:参照肺癌临床表现进行判定,无效:无明显改善,症状分值不变或降低不足1/3:有效:症状好转,症状分值降低1/3-2/3;显效:部分症状消失,分值降低2/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②实验室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3 ml,经1 500 r/min 的10 min 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EA、CYFRA21-1 水平。另取上述血液样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③毒副反应情况:主要为皮肤反应、肝肾功能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消化道反应等。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血清CEA、CYFRA21-1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比较[(±s),ng/m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比较[(±s),ng/ml]

组别例数 CEA 治疗前治疗后CYFRA21-1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组3417.32±1.47 2.35±0.326.48±0.841.42±0.33对照组3417.33±0.87 7.09±0.246.51±0.353.22±0.28 t 值0.0439.0110.06712.842 P 值0.9650.0010.9460.000

2.3 两组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 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s),%]

组别例数CD3+CD4+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组3448.78±2.73 60.32±5.1133.18±2.84 40.11±2.47对照组3448.22±4.57 54.99±4.1733.78±2.84 37.44±3.11 t 值0.5338.0120.6357.082 P 值0.5130.0040.4730.010

2.4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肝肾功能反应、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现状及中医机制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然而多数患者确认时就已处于中晚期,在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治疗[8]。为此有研究表明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在一线治疗之后展开巩固治疗或者序贯治疗从而更好的维持疗效,促使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以及生存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能,在出现耐药之前尽量杀死肿瘤细胞[9]。中医认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由外邪入侵、正气虚损引起,导致痰瘀阻肺,伤导致脾、肾、肺三脏的功能失调,进而形成肿块[10]。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注重整体性,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也可直接损伤癌细胞的DNA[11]。

3.2 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毒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肝肾功能反应、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机制上分析,温补脾肾汤旨在调畅气机,使气机条畅、阴阳比和、升降有序则阴阳气血调和,促进病症自愈[12]。柴胡、黄芩清肺化痰、豁痰散结,以治痰湿之标;党参、桂枝、茯苓滋阴润肺补肾,除痰生之根;半夏、熟大黄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堵痰生之源;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以使瘀去新生;大枣、干姜解毒抗癌,诸药相伍共达益气健脾、祛瘀化痰以及养阴生津之效,起祛邪扶正、标本兼治之功[13]。

3.3 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CEA、CYFRA21-1 水平

CEA 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其水平升高反映患者机体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CYFRA21-1 是细胞角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也是一个分子量为4 kD 的酸性细胞蛋白,由细胞角蛋白19 片段的两个单克隆抗体组成。已有研究显示[14],肺癌患者的血清与胸水中CEA、CYFRA21-1 浓度升高,其敏感性随病情进展而发生变化,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当机体组织恶变时,CEA、CYFRA21-1会随着病变组织进入血液,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柴胡、黄芩可抑制细胞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党参、桂枝、茯苓可抑制肺癌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大枣、干姜、半夏等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因子的表达,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从而从整体上抑制患者血清CEA、CYFRA21-1 水平[15]。

3.4 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

肿瘤免疫以T 细胞免疫为核心,Th 细胞在肿瘤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对抗肿瘤免疫进行有效调节,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6]。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 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汤剂能够通过增强NK 细胞杀吞噬活性,提高机体的天然免疫能力,特别是代赭石、生龙骨等药物的提取物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兼具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半夏、黄芩可使T 细胞亚群兴奋,提高免疫应答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17]。

总之,温补脾肾汤联合TP 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CEA、CYFRA21-1 的表达,从而提高近期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未进行基础研究分析,也未对单个中药组方进行分析,将在下一步研究中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毒副外周血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