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外胆管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2022-01-05王盼梁袁梓博冯泉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胆管癌菌群物种

李 涛, 王盼梁, 袁梓博, 冯泉凯, 李 捷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 郑州 450052; 2 河南省消化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52;3 郑州市器官移植技术与应用工程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52

胆管癌是一种源于胆道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解剖位置不同,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近几十年,全球EC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寄生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胆管囊肿和结石是ECC发生的危险因素[2]。肠道菌群占人体所有共生微生物的绝大多数,其种类超过1000种,细胞总数约1014,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3],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体内外各种有害刺激因素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肠道菌群紊乱与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被形象地称为“肠-肝”轴[5-6]。本研究拟通过菌群16S rRNA绝对定量测序分析EC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从菌群角度为ECC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ECC患者16例(ECC组),诊断符合202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V1版)[7]标准;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20例(CBDS组),诊断符合2017年胆总管结石管理指南[8];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10例(Normal组)。排除标准:(1)ECC组排除肝内胆管癌、肝癌患者;确诊为ECC但是以往接受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CBDS组排除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有其他恶性肿瘤;信息不完全;滥用酒精;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或消化道手术史;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糖尿病)。

1.2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 晨起后排便于无菌容器,使用一次性采集勺取适量样品于无菌采集管中,置于冰盒中迅速送至实验室,分装后置于-80 ℃冰箱保存,保存时间小于1个月。按QIAamp®Fast DNA Stool Mini Kit(Germany, Qiagen)说明书提取粪便菌群总DNA,NanoDrop2000(USA,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检测DNA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

1.3 16S rRNA可变区扩增及测序 选取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引物为F(5′-CCTACGGGNGGCWGCAG-3′)和R(5′-GACTACHVGGGTATCTAATCC-3′)。利用带有Index序列的引物,通过高保真PCR向文库末端引入特异性标签序列,经纯化后(Agencourt AMPure XP,USA),得到原始文库。再利用Invitrogen对文库进行精确定量(Qubit 3.0,USA),根据不同样本的测序通量要求,按相应摩尔比混合样本。使用生物分析仪(Agilent 2100,USA)评估DNA文库的质量和检测插入物的大小,所有样品插入物的大小在120~200 bp。合格后通过使用Illumina NovaSeq(Illumina,USA)台式序列仪,用2×250 bp配对末端方法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的测序。

1.4 数据信息分析 首先对原始下机数据进行质控和过滤(QIIME2,2019.10),使用优化的有效序列进行ASVs(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分类分析。标记spike-in序列,并统计各个样本spike-in序列比例。根据每个样本spike-in序列数和拷贝数信息制作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每个样本中各个ASVs的绝对拷贝数(不含spike-in序列)。ASVs的分类学物种注释,默认使用RDP数据库(https://rrndb.umms.med.umich.edu/)。Alpha多样性分析使用MOTHUR软件进行,群落组成分析使用MOTHUR和R软件完成。Beta多样性分析和组间显著差异的物种,主要使用R和Lefse软件完成。差异菌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1.5 伦理学审查 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 2020-KY-369,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CC组TBil、DBil、ALP和GGT明显高于CBDS组(P值均<0.05)。在药物使用方面,ECC组使用过或正在使用抑酸药、保肝药和抗生素的例数分别为4例、4例、3例,与CBDS组(7例、10例、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CC组使用抑酸药、保肝药和抗生素的天数与CBD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ECC组有2例接受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减黄。ECC组与Normal组比较,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2.2 测序深度评估 分别从样本中随机抽取出一部分序列,以抽到的序列数与它们所能代表ASVs的数目构建稀释性曲线。可见曲线随着抽取序列数的增加而趋于平缓,说明样本的测序数据量合理, 足以覆盖大多数微生物(图1)。

2.3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多样性是描述样本物种总数和多样性的指标,主要包括 Observed speci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Simpson指数。Observed species显示3组间物种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示3组间物种多样性无明显差异,而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3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ECC组物种多样性与Normal组相似,但高于CBDS组;CBDS组高于Normal组(表2)。多样性反映的是组间菌群组成差异,本文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来直观显示,如图2所示,3组样本区域尽管在X轴与Y轴上存在一定重合,但3组中心存在距离,因此3组间菌群构成存在差异。

图2 组间PCoA分析

2.4 差异菌属鉴定 3组差异菌属鉴定如图3所示:Citrobacter在Normal组中的含量显著高于ECC组和CBDS组(P<0.001)。Paraprevotella和Flavonifractor在Normal组中的含量显著高于ECC组和CBDS组(P值均<0.01)。此外,在Normal组中Bilophila、Bacteroides、Fusicatenibacter、Megamonas、Alistipes和Anaerofilum的含量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组间菌群多样性的比较

增加,与ECC组和CBD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llobaculum在CBDS组中的含量与EC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DS组和ECC组Sutterella的含量与Norma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5 3组菌群组成差异性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在门水平上,ECC组和Normal组中无代表性的菌门,而Verrucomicrobia在CBDS组明显富集。在科水平上,Lactobacillaceae和Prevotellaceae在ECC组中明显增多,Enterococcaceae和Verrucomicrobiaceae在CBDS组中明显增多,而在Normal组中Veillonellaceae和Campylobacteraceae明显富集。在属类水平上,ECC组中显著差异的菌属是Prevotella、Lactobacillus、Megasphaera、Sutterella、Alloprevotella.s__uncultured_Bacteroidetes_bacterium和Prevotella.s__uncultured_Bacteroidetes_bacterium,Normal组中显著差异的菌属是Flavonifractor、Fusicatenibacter、Allisonella、Allisonella.s__uncultured_bacterium、Campylobacter和Romboutsia。除此之外,Enterococcus、Akkermansia、Allobaculum.s__uncultured_bacterium和Allobaculum是CBDS组中显著差异的菌属(图4)。

注:*,与Normal组比较,P<0.05;#,与CBDS组比较,P<0.05。

2.6 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revotella与抗生素、抑酸药和保肝药的使用呈负相关。Lactobacillus、Megasphaera、Sutterella与TBil和DBil呈正相关,此外,Lactobacillus还与AST、ALT、ALP、GGT和年龄呈正相关,Megasphaera和ALP呈正相关,Sutterella与AST呈正相关(附件1)。

注:a,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分组,除黄色节点表示的是在组间绝对定量并无显著差异的物种外,树枝中其他3种颜色节点表示在对应组别中绝对定量显著高的物种, 节点直径大小与丰度大小呈正比;b,不同颜色的条形表示不同组别中LDA score(log10)大于2且在该组中丰度显著高的差异物种,条形图的长短代表的是LDA score值大小。

3 讨论

胆管癌是一种侵袭性高且预后差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能根治性切除的仅占35%[1]。ECC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比约75%[9],5年生存率在20%~30%[10]。最近研究[11]表明胆管癌患者肠道菌群明显发生紊乱,但对EC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还未见相关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多样性分析或菌群差异分析,均提示ECC菌群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首先,ECC组的多样性与Normal组相似,却高于CBDS组,Chen等[12]同样发现远端胆管癌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其次在多样性的分析中,ECC组的菌群结构与CBDS组和Noaml组明显不同,这与Lee等[11]和Avilés-Jiménez等[13]研究的结果一致。此外,与ECC组和Normal组相比,CBDS组物种多样性明显减少,有研究[14]报道称与健康人群相比,胆总管结石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减低,且肠道菌群紊乱与胆总管结石形成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导致。

Proteobacteria大多为条件性致病菌,是脂多糖主要生成来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大鼠中脂多糖暴露会导致快速的肝损伤[15]。本研究结果显示,ECC组中Sutterella(Proteobacteria的成员)明显富集且Sutterella的占比与TBil、DBil呈正相关。说明炎症反应在ECC的疾病演化中仍扮演重要角色,但炎症反应程度可能较CBDS轻缓,持续时间长。Sutterella对人胆汁酸具有较强抵抗力,这可能是其在胆道和肠道中存活的原因[15]。此外,Sutterella在十二指肠中含量最高,从十二指肠至结肠梯度递减,具有轻度的促炎能力[16-17]。

Bacteroidetes大约有7000个不同物种,是最大的革兰阴性菌门类[18]。Prevotella是其主要菌属[19],笔者发现Prevotella在ECC组明显富集。Prevotella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强诱导剂,肠道Th17迁移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20-21],推测Prevotella诱导Th17的活化是ECC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Vich等[22]的研究表明除抗生素外,抑酸药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结构。有研究[23]指出抑酸药可以通过提高胃肠道pH值抑制Prevotella,另外在一项研究[24]中发现抗生素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的Bacteroidetes明显减少,同样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抑酸药、抗生素与Bacteroidetes中的Prevotella呈负相关。本研究还发现Lactobacillus和Megasphaera在ECC组中明显增加,且与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说明两者也与ECC疾病进展密切相关。Lactobacillus可以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25],报道[26-27]显示次级胆汁酸增多是胆管癌变的重要因素。ECC组Lactobacillus增加会代谢生成更多的次级胆汁酸,促进ECC的发生发展。Megasphaera是瘤胃微生物组的重要成员,正常情况下可生成短链脂肪酸,对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8]。Megasphaera扩增也可诱发炎症反应,从癌前病变至实性癌灶中均检测到Megasphaera。已经有研究者[29]提出Megasphaera在促进子宫宫颈发育异常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另有研究[30]发现与口腔癌患者相比,Megasphaera在口腔黏膜白斑患者中丰度也明显增加。Cortez等[31]发现在PSC中Megasphaera丰度增加,且Megasphaera与TBil、GGT呈正相关。而PSC是ECC常见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描述了Megasphaera在ECC组明显增多,这可能为进一步研究Megasphaera与EC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线索。Wu等[32]进一步发现Megasphaera可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参与癌症疾病进展。

当然,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数量较少,未来也会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探索肠道菌群变化与ECC的潜在联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ECC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Prevotella、Lactobacillus、Megasphaera、Sutterella明显增多,且ECC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肝功能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该研究将为从肠道菌群角度预防或治疗ECC提供研究基础。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涛、王盼梁负责课题设计,资料分析,撰写论文;袁梓博、冯泉凯参与收集数据,修改论文;李捷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附录1见二维码

猜你喜欢

胆管癌菌群物种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