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铁蛋白与肌酐、尿素氮、尿酸的相关性探讨
2022-01-05陆洁雅谈王蓉
匡 宁,陆洁雅,谈王蓉,许 翼
(1.宜兴市中医医院检验科,2.宜兴市中医医院肾内科,江苏 无锡 214200)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原发或者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实质性损伤,该疾病可导致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且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性贫血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是否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铁蛋白(SF)水平则具有监测机体铁代谢的功能,可作为患者是否发生肾性贫血的重要检测指标,因此,PTH与SF水平可协助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准确评估,帮助患者早诊断、早治疗[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是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当患者肾脏排泄功能受损时,上述指标明显升高[2]。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SF水平与Scr、BUN、UA的相关性,旨在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健康对照组中男性126例,女性87例;年龄41~71岁,平均(53.48±4.49)岁; 体质量指数(BMI) 18~22 kg/m2,平均(20.31±1.71) 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89例;年龄40~71岁,平均(53.95±4.52)岁; BMI 18~22 kg/m2,平均(20.15±1.65) kg/m2;疾病分期[3]:Ⅰ期39例,Ⅱ期35例,Ⅲ期49例,Ⅴ期38例,Ⅵ期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观察组符合《肾内科疾病诊疗路径》[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未接受过甲状腺手术者;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电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TH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SF、Scr、BUN、UA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TH、SF、Scr、BUN、UA水平。PTH参考值范围:16~65 pg/mL; SF参考值范围:女性<219 ng/mL,男性<322 ng/mL; Scr参考值范围:44~106 μmol/L;BUN 参考值范围:2.6~8.3 mmol/L;UA参考值范围:90~420 μmol/L。②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SF、Scr、BUN、UA水平。③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SF与Scr、BUN、UA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TH、Ferritin与Scr、BUN、UA的相关性。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清PTH、SF、Scr、BUN、U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PTH:甲状旁腺素;SF:铁蛋白;Scr:血肌酐;BUN:尿素氮;UA:尿酸。
组别 例数 PTH(pg/mL) SF(ng/mL) Scr(μmol/L) BUN(mmol/L) UA(μmol/L)健康对照组 213 50.78±4.68 136.24±30.42 84.96±13.66 6.04±1.32 365.24±50.51观察组 213 174.21±77.75 313.47±131.86 311.84±113.26 18.12±5.63 475.83±77.51 t值 23.127 19.114 29.025 30.488 17.4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学指标水平 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分期的不断增加,血清PTH、SF、Scr、BUN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UA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Ⅰ期比,*P < 0.05;与Ⅱ期比,#P < 0.05;与Ⅲ期比,△P < 0.05。
临床分期 例数 PTH(pg/mL) SF(ng/mL) Scr(μmol/L)Ⅰ期 39 89.67±23.25 235.26±72.34 130.28±40.36Ⅱ期 35 121.36±38.26* 265.35±80.35 160.38±50.19*Ⅲ期 49 164.82±50.35*# 301.23±86.35* 301.25±86.57*#Ⅴ期 38 236.15±98.36*#△ 586.35±165.35*#△ 502.36±195.36*#△Ⅵ期 52 256.35±110.32*#△ 623.25±253.26*#△ 567.25±231.02*#△F值 64.326 36.256 41.825 P值 <0.05 <0.05 <0.05临床分期 例数 BUN(mmol/L) UA(μmol/L)Ⅰ期 39 9.83±2.10 463.26±65.35Ⅱ期 35 13.25±2.68* 470.25±69.25Ⅲ期 49 17.62±3.05*# 475.81±72.62Ⅴ期 38 22.67±4.26*#△ 481.36±78.32Ⅵ期 52 24.02±5.71*#△ 488.35±80.34 F值 17.953 6.557 P值 <0.05 >0.05
2.3 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PTH、SF水平与Scr、BUN、UA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 0.338、0.279、0.543,0.416、0.324、0.671,P< 0.05),见表3。
表3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SF与Scr、BUN、UA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以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代谢产物水钠潴留等为主,主要由患者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发性疾病引起。由于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当发展到疾病末期时,患者肾脏的排泄废物、分泌与调节激素水平等功能逐渐减退,进而形成各系统受累明显的临床表现,如钾、钙、磷代谢紊乱、出血倾向加重、记忆力减退等。
血清PTH是一种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碱性单链多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于骨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对钙离子的吸收与磷酸盐的排泄来调节机体内血磷、钙的代谢,使得血磷浓度降低,血钙浓度升高[5-6]。相较于健康人群,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明显减退,导致血磷、钙水平紊乱,且腺体受到刺激后易发生肥大与增生,从而促进了PTH分泌;另一方面,血清PTH主要于肾脏、骨骼中分解,当肾功能减退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清PTH的分解率,进而使得PTH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7]。因此,机体血清PTH水平可作为慢性肾衰竭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的监测指标。血清SF可以与机体三价铁离子结合,具有结合铁与储备铁的功能,以此保持体内铁的供应与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对稳定[8]。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由于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得铁利用与造血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出现贫血与SF负荷过量,加速了疾病进展。
血清Scr是一种肌酸代谢产物,多由肌肉组织中的肌酸、磷酸肌酸代谢产生,健康人群每日机体内产生的Scr可随尿液大量排出体外,且不受尿量影响,但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时,就会导致血液中的Scr含量增多且无法排出体外,蓄积在体内成为有害毒素[9]。血清BUN、UA分别是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的一种终产物,与Scr一样,在机体肾功能下降、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UN、UA的排出,使其含量增多,且BUN、UA可直接反映机体的代谢与免疫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PTH、SF、Scr、BUN、U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血清PTH、SF、Scr、BUN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SF、Scr、BUN、UA水平较健康人群普遍升高,且和疾病的分期、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进一步对慢性肾衰竭患者PTH、SF与Scr、BUN、U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可见,慢性肾衰竭患者PTH、SF水平与Scr、BUN、UA水平均呈正相关,证实了PTH、SF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相关。研究显示,积极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为针对对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不好的肾性贫血的方法之一[11]。因此对于合并肾性贫血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要考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个合并因素,定期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机体内血清PTH、SF水平,确定钙三醇和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助于使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
综上,慢性肾衰竭患者PTH、SF、Scr、BUN、UA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随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对其进行临床监测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评估,对疾病的治疗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