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本位的“大单元任务型”教学设计实践
——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为例
2022-01-05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冯淑娟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冯淑娟
一、单元内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是《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这些文章的内容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但他们仍然带给读者深深的感动。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因为有着朴素的爱和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和坚定的追求,也有自信与智慧,因此,单元的重点是阅读和学习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并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设计依据
(一)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单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厘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抓住关键语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文本分析
在这一单元中,《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和怀念。在《老王》中,杨绛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特殊年代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在《台阶》中,作者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作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在《卖油翁》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任务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文本并通过为剧本选角色的情境设计,揣摩人物心理,从而体会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辉。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所以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共鸣。在深入文本体察人物内心世界上,学生进入比较规范的阅读程序,在任务情境中形成对小人物的全面理解,进入故事角色,还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此外,这几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也有所不同,平凡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也不同,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教师适时地指导。
三、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阅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掌握围绕人物经历梳理事件的方法;运用批注和勾画的方法,理解并体会人物描写的词句,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人物精神和品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探究人物的心理世界,理解和体会人物人性之光。通过阅读和回顾文章词句,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进行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二)核心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在特定环境下人物形象理解的问题?
(三)核心任务与子任务见图1
图1
(四)学习量规见表一
表一
(五)学习过程
子任务一:梳理平凡小事(2课时)
任务说明:通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按照下面的学习步骤,采用圈点勾画信息的方法,参照下面人物简介的有关信息,完成阿长、老王、父亲和卖油翁四个人物的简介。在完成人物简介的基础上,再读文章,圈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梳理并概括四个人物身上发生的生活琐事,整体认识人物的平凡之处。
学习步骤:
(1)阅读文章,勾画相关信息,完成人物简介;(2)第二步:勾画语言、动作和神态,梳理平凡人物的生活琐事;(3)第三步:概括人物生活中的琐事,认识人物的平凡。
活动1:请阅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按照下面所提供的相关信息,阅读文本,完成阿长、老王、父亲和卖油翁的人物简介。
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阅读四篇文章,对作者笔下的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对人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请参考“人物鉴赏卡”的信息,继续梳理人物的平凡小事,概括你对人物的印象。
人物鉴赏卡
子任务二:批注不凡品格(2课时)
任务说明:学校即将开展第一届“人性的光辉”校园戏剧节,语文教师准备将本单元的四个小人物作为戏剧脚本创作的备选主角,请你阅读戏剧脚本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如下学习任务。通过细读文本,抓住人物细节描写,批注四个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感受四个平凡人物的个性。
活动1:脚本是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又或者书稿的底本,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请阅读四篇文章,从四个小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入选《人性的光辉——平凡而闪光的小人物》剧本角色,结合事例请写出人物被选入剧本的理由。
示例:我选择阿长买《山海经》,买书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作为我的保姆阿长给我买一本书也不稀奇。但是不识字的阿长、我平时憎恶的阿长、对我有很多规矩的阿长,买来了极难找的、其他人没有关注的《三哼经》,说明阿长把我放在了心里。这是一个保姆很难做到的。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文章中四个小人物的平凡是作者借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同时,作者在描写这四个小人物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请你从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角度入手,参照示例对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进行批注。深入挖掘阿长、老王、父亲和卖油翁身上的闪光品质。
参考示例:老王——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每天”强调老王这种举动的频率;“抱”强调老王对送冰这件事情的认真,也说明这个事情的艰难;“三楼”从楼层的高度再次强调老王做事的艰难;“代”强调老王的善良与认真。
我的选择和批注:____________
活动3:在这四篇文章中,作者都使用了对话描写,这些对话描写可以成为剧本《人性的光辉——平凡而闪光的小人物》创作的参考,用来设计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和表现,运用联想或者想象,设计剧本的关键情节和有关对话,在对话中表现老王、父亲或卖油翁的闪光人格。
脚本示例:阿长切切察察
人物:母亲、阿长;地点:家里客厅;事件:母亲与阿长谈话。
母亲:阿长,最近迅哥表现如何?
长妈妈(看了看周围):太太,迅哥想出去跟小朋友玩弹弓,他今天又把何首乌藤拔出来,弄坏了泥墙。
母亲(大吃一惊):孩子没事吧?
长妈妈:没事,就是墙坏了。对了,他昨天还去后园捉蛐蛐,又踩坏了几根葱。
母亲:这淘气孩子,等我好好说说他。(犹豫了一下)长妈妈生得这样胖,一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我的脚本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
子任务三:探究心理世界(3课时)
任务说明:精读文本,围绕四个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深入揣摩人物心理,然后为剧本角色设计内心独白,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闪光精神和品质。
活动1:请精读四篇文章中阿长、老王、父亲和卖油翁这几个平凡人物,重点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词句,体会并探究他们的心理活动,参考下面的句式完成学习任务。
句式:我阅读了___这句话,判断出他此刻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__。
活动2:内心独白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请你仿照内心独白的示例,从《老王》《台阶》《卖油翁》几篇文章中,自选一句话,设计人物的内心独白,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你的设计要符合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丰富剧本内容做准备。
_节选文字 内心独白 人物长妈妈:“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哎呀!这个迅哥真是聪明,统计的我之前和他说过的过年的规矩。过年了,我也得给他买点什么啊!对了,之前他提到什么《三哼经》,这几天一直在央求太太给他买,过两天我回家的时候帮他___________看看。__________阿长老王父亲卖油________________翁___
活动3:深入体会这几篇文章中四个小人物的人性光芒之后,请你以“平而不凡的人性之光”为主题,为班级剧本编写组推荐一个最合适的角色,使用第三人称方式,写出200字的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
子任务四:写出人性之光(2课时)
任务说明:回顾课文,根据作者在生活小事中选择写作素材的方法,进行写作材料的搜集。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根据写作提示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中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从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写出人物的精神。
活动1:回顾这四篇文章内容,作者在描写小人物的时候,选择了一些与人物有关的小物品,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物品,实际上会成为作者选择素材的一个抓手。请你仿照作者选材的方式,运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选择自己熟悉的小物品,然后根据这些小物品,想到与之有关系的人,选择能打动你的故事作为素材。以《凡人小事》为题,选择自己作文中会出现的一些物品,然后完成素材的搜集。
阿长:《山海经》 福橘 隐鼠
老王:鸡蛋 香油 三轮车 冰
父亲:青石板 草鞋 台阶 高树烟袋
卖油翁:油 钱币 葫芦 油勺
我联想的写作要件____________
与要件有关的故事:___________
活动2:回顾第三单元的有关故事,阅读下面的节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下面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然后梳理细节描写的方法,运用细节描写为作文《凡人小事》设计一段150字的细节片段,将细节描写片段作为作文主体。
节选材料: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3)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而久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细节描写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3:描写人物的故事需要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在语言上需要锤炼,巧用修辞。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再次联想,丰富你笔下“凡人”的故事,继续为这个凡人选择一个或者两个故事,故事最好有详略,结合自己的成长感悟写出“凡人”的精神和品质,完成如图2所示的写作提纲。
图2
要求:(1)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2)写出真情实感;(3)字数在600字以上。
四、设计优势
首先,任务驱动学习发生。大单元任务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对熟悉的内容进行深思细研,用“已知”解决“未知”。把 “为剧本选择一个角色”作为学习的主任务,以这个学习任务为主线,驱动学生进入文本进行阅读和探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参考示例,在示例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提炼、加工并概括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
其次,单元内容实现整合。大单元教学改革离不开将单元文本进行有效整合,而整合文本的前提是为了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因此,本设计是从问题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在特定环境下人物形象理解的问题”而设计的。为了让问题的解决能有序开展,为此设计了四个子任务,子任务之间具有关联性。每个子任务下面为学生安排了自主学习的活动,将知识的学习与活动的完成有机结合起来。任务之间构成了思维发展的递进式结构,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最后,阅读与表达进行贯通。学生阅读单元四篇文章之后,借鉴文章的表达技巧,落实单元写作任务。设计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读与写全程贯通,整个设计体现了以“学”为中心,为学习提供可以操作的学习路径,有效落实了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表达。
总之,素养本位的“大单元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深入到核心任务和子任务的问题解决中,在持续的问题解决中完成深度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认识路径,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真正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设计反思
本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任务,配合任务驱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任务完成的路径,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中沉浸并深入文本内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喜怒哀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性认知上,更应该是在理性分析下的思考。本设计聚焦了一个核心问题:解决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围绕这个问题为学生设计了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人物的活动,以此掌握正确理解、分析、评价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设计还关注单元主题和文体特点,运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学生有效写作任务在这个区域能够发挥的价值,从学生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入手,设计有效写作任务,明确教学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导向,关注学生的思维梯度,建立读写联系,实现读写结合。
总之,素养本位的“大单元任务型”教学设计,促使学生深入到核心任务和子任务的问题解决中,在持续的问题解决中完成深度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认识路径,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真正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