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

2022-01-04范振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管术腺样体中耳

范振兰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为听觉系统疾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主要表现为耳闷、耳鸣、听力降低等,容易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语言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其健康和日常生活[1]。该疾病的病因较复杂,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为主要病因,临床一般选择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通过清除中耳积液恢复咽鼓管功能,但腺样体会压迫鼓管咽口,致使SOM容易复发[2]。而腺样体切除术可缩小腺样体体积,缓解其对鼓管咽口的压迫,或许能加快SOM患儿康复,因此本文观察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SOM患儿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3-8月87例(10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组,纳入标准:(1)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3];(2)病程≥3个月;(3)保守药物治疗无效;(4)年龄<14岁。排除标准:(1)特殊型中耳炎;(2)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变态性鼻炎。经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3例(49耳)和观察组44例(52耳)。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2~11岁,平均(4.21±1.2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0.56±3.19)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4.09±1.08)岁;病程4~24个月,平均(10.07±2.41)个月。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6 h均禁食禁水,为同一主刀医师。对照组给予耳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患儿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术前对耳朵清洁消毒,选择纵行方法切开鼓膜,在鼓膜紧张部位前下方,通过内镜观察鼓膜情况并用鼓膜切开刀做弧形切口,吸除干净鼓室分泌物后选择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冲洗。采用美敦力T形通气管,鼓室通气管置入,用棉球塞住耳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将气管置入后,借助鼻内镜在监视系统下采用腺样体刀头(美敦力XPS3000)进行电动吸引切割腺样体,对咽鼓管圆枕附近腺样体组织尽量切除干净,提高术中对咽鼓管咽口的防护,对患儿出血及时选择止血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术后均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观察至术后4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1)临床指标:观察治疗后听力恢复正常、耳鸣耳闷消失、鼓膜愈合及中耳积液时间。(2)炎症因子水平:分别采集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外周静脉血,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3)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选择250、500、1 000 Hz纯音听阈测定时听力阈值。(4)术后并发症:观察感染、出血、鼓室硬化等情况。(5)复发率:统计观察期间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患耳数/总患耳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恢复正常时间、耳鸣耳闷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d,(±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d,(±s)]

组别 听力恢复正常时间 耳鸣耳闷消失时间 鼓膜愈合时间 中耳积液时间观察组(n=52) 24.61±5.29 9.81±2.57 12.39±4.11 8.15±2.41对照组(n=49) 29.17±6.72 12.36±3.62 15.98±5.32 10.30±3.12 t值 3.774 4.060 3.779 3.85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TNF-α(μg/L)IL-6(ng/L)IL-8(ng/L)治疗前 治疗4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4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n=44) 0.66±0.21 0.28±0.09* 36.39±5.01 18.24±2.82* 619.35±43.36 276.41±27.12*对照组(n=43) 0.68±0.17 0.42±0.13* 36.33±4.96 24.55±3.20* 618.06±41.53 398.13±30.85*t值 0.489 5.828 0.056 9.750 0.142 19.52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 4 个月后在 250、500、1 000 Hz频率的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比较 [dB,(±s)]

表3 两组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比较 [dB,(±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250 Hz 500 Hz 1 000 Hz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2) 33.52±9.21 18.35±5.21* 34.23±10.06 17.34±5.32* 37.45±10.23 19.69±6.22*对照组(n=49) 32.61±10.68 22.22±6.56* 34.72±11.41 25.45±5.64* 36.09±11.09 28.13±8.83*t值 0.457 3.270 0.228 7.424 0.640 5.52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期间,观察组复发率3.85%(2/52)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

3 讨论

SOM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降低为特点的中耳化脓性炎性疾病,在儿童群体发病率较高,听力降低会干扰儿童智力、语言发育,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耳镜下鼓膜置管术是治疗SOM患儿常用手段,通过除掉中耳积液改善通气、引流,提高鼓室黏膜上皮纤毛运动能力改善咽鼓管功能,但由于腺样体的影响,导致炎症缓解不明显且易复发[4]。而腺样体切除术可除掉SOM患儿肥大腺样体组织,或许可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腺样体为鼻咽顶后壁处的淋巴组织,可随儿童年龄增大消失。因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当上呼吸道被感染时,咽部淋巴组织收到刺激引起腺样体增生肿大[5]。腺样体切除术通过在鼻内镜直视下采用电动切割器,快速准确切除肥大腺样体,可边吸血边切除组织,分层推进连续切割,彻底切除病变且不会损伤正常组织。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体内腺样体肥大细胞逐渐增多,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局部炎症反应发生,引发中耳积液导致听力下降,腺样体肥大还会压迫咽鼓管咽口,引发鼓室黏膜渗液,影响中耳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引流,蓄积病毒微生物引发感染[6]。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恢复正常、耳鸣耳闷消失、鼓膜愈合、中耳积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改善SOM患儿临床指标。因为鼓膜置管术可维持鼓室和大气压力平衡,避免鼻咽部分分泌物流入中耳,降低杯状细胞水平抑制腺体增生,预防中耳内非感染性渗液的聚积,最终提高纤毛运动恢复鼓咽管功能。通过腺样体切除术除掉肥大的腺样体,除掉鼻咽部慢性病灶,减轻其对咽鼓管的压迫,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发生,恢复咽鼓管功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4%)低于对照组(20.93%),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18.37%)(P<0.05),说明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减少SOM患儿并发症。因为腺样体机械性阻塞会引起SOM复发,同时其还会成为病菌繁殖生长的地方,进而引发感染,通过对腺样体的切除和中耳积液的清除可避免感染、鼓室硬化及复发。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野清晰,腺样体和附近组织分界清晰,可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能避免出血,通过清除渗液减少发生。

TNF-α为单核因子,由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能加强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提高过氧化物阴离子水平,造成组织损伤;IL-6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IL-8由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通过对中性粒细胞产生趋化作用来调节炎症反应[7]。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下调SOM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因为鼓膜置管术通过逐步排除积液,清除积液中的炎症因子,阻止其进入血液中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腺样体切除术通过缩小腺样体体积,清除细菌以及其生长的环境,减少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小儿鼓咽管弹性差,在刺激下中耳内的空气被排出后中耳黏膜无法有效吸入气体,致使压力不平衡,中耳内逐渐形成负压,中耳黏膜管壁通透性提高,血清流出形成积液,积液中的细菌损害耳蜗底回,致使听力降低[8-10]。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在250、500、1 000 Hz时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改善SOM患儿听力阈值。因为鼓膜置管术通过维持鼓室以及大气压力平衡,避免鼻咽分泌物进入中耳,减少中耳内非感染性渗液聚积恢复听力[11-12]。腺样体切除术通过缓解鼻咽部的机械性阻塞,减轻鼻咽部压力,有助于中耳积液引流进而改善听力。

综上所述,耳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改善SOM患儿临床指标、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听力情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猜你喜欢

管术腺样体中耳
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的影响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施
呼吸不畅,并非都是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