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HDL-C和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层中的优劣研究
2022-01-04左雨露杨锦鹏吴宇
左雨露杨锦鹏吴宇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 惠州51608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其不断进展,最终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现有指南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异常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主要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主要的干预目标。但随着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TCHDL-C)可能是比LDL-C更合适用于危险分层的指标和干预目标。本研究拟探讨非-HDL-C和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层中孰优孰劣,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40-75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根据血LDL-C水平和非-HDL-C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理想组和升高组,排除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提取患者的血总胆固醇(T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查看患者颈部大血管彩超结果,通过分析患者LDL-C、非-HDL-C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其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LDL-C、非-HDL-C的分界值分别为2.6mmol/L、3.4mmol/L(分界值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确定),进一步分析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是否存在差异。
1.3 观察指标
(1)患者LDL-C、非-HDL-C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判断;(2)分析以LDL-C、非-HDL-C水平分成的不同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差异。LDL-C、非-HDL-C水平为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雅培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所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为应用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所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局部增厚≥1.5mm,并向血管腔内凸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LDL-C水平、非-HDL-C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性别比例是否存在差异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LDL-C水平、非-HDL-C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K-S检验。运用Pearson检验分析LDL-C、非-HDL-C和劲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不同水平LDL-C、非-HDL-C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当计算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7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890±6.714)岁,平均LDL-C水平为(3.430±0.874)mmol/L,平均非-HDL-C水平为(3.752±0.991)mmol/L,平均斑块总面积为(38.729±34.373)mm2。根据LDL-C、非-HDL-C水平不同分成的理想组和升高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s)
?
对研究对象的LDL-C、非-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进行K-S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项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P>0.05),可采用Pearson法分析LDL-C、非-HDL-C和劲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表2 LDL-C、非-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的正态分布检验(±s)
表2 LDL-C、非-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的正态分布检验(±s)
?
2.2 相关性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LDL-C、非-HDL-C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间呈弱程度正相关,但LDL-C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DL-C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LDL-C、非-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的相关性
2.3 分组检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根据LDL-C理想水平值分成的两组间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存在差异,升高组斑块总面积大于理想组,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据非-HDL-C水平值分为的理想组和升高组间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存在差异,升高组斑块总面积均值大于理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分层中,非-HDL-C可能是比LDL-C更合适的指标。
表4 不同LDL-C、非-HDL-C水平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的比较(±s)
表4 不同LDL-C、非-HDL-C水平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的比较(±s)
?
3 讨论
人体中的血脂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两种成分组成。血脂具有脂溶性,不溶于水的特性,必须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人体内的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Lp(a)]。其中CM和VLDL主要和TG接合。而VLDL、IDL、LDL、HDL则主要和胆固醇接合。非-HDL-C是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用非-HDL-C=TC-HDL-C来计算。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非-HDL-C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之间只成弱程度的相关,而LDL-C与之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也可以分析出相同非-HDL-C水平的个体,因为其他危险因素数目和水平不同,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程度可存相当大的差异。可能原因是胆固醇并不是AS唯一的危险因素。虽然本研究已经排除了糖尿病这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干扰因素,但并未排除患者在运动、睡眠、情绪、压力、吸烟、体型等与AS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而且,AS的严重程度可能是胆固醇与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胆固醇水平下,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要深入地研究LDL-C、非-HDL-C和AS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难度非常大,因为各种需考虑的危险因素非常多,难以一一排除。
本研究的另一项结果表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根据血LDL-C水平的不同,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严重程度分层。而根据血非-HDL-C水平的不同,可以很好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区分开来。合理推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层中,非-HDL-C是优于LDL-C的。而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也有和本研究结论的相似,如Kathariya等的一项研究表明非-HDL-C在评估预测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面是比LDL-C更敏感和更特异的指标[1-2]。而另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中,TG、非-HDL-C和残余胆固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相关,而LDL-C和HDL-C与MACEs无关[3]。目前公认的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DL-C也许在疾病的启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危险因素角色,而非-HDL-C中包含的各种脂蛋白胆固醇在疾病的发展中起着更显著的作用。当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是否能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这还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能不能代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这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目前的血脂指南中,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将非-HDL-C作为次要干预靶点[4]。而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非-HDL-C或许是比LDL-C更合适的干预目标。目前的一项研究证实,在他汀治疗的患者中,全因死亡及心肌梗死残余风险与非-HDLC和apoB相关,但是和LDL-C无关[5]。另目前有研究发现apoB是比LDL-C和非-HDL-C更为精确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6]。所以,虽然血脂异常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但对其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个是样本量不够;二是没有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希望能有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证实这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