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红旗谱》中的保定文化生活元素
2022-01-03李鸿理
摘要:《红旗谱》是保定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它入選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部小说内容丰富,它不仅是文学经典,而且保存了保定大量的文化元素。本文以阅读《红旗谱》为切入点,从中探究那个时代保定的饮食文化、方言文化、年俗文化等。把文学阅读与家乡文化生活教学结合起来,这既提升阅读水平,推广家乡经典名著,同时又普及家乡文化。
关键词:《红旗谱》 家乡文化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为“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材要求从“我们的家园”入手,“我们的家园: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语文课标的相关要求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还提示,语文课程资源除课文外,“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基于此,本课题选定“红色经典”《红旗谱》为“家乡文化生活”教学的切入点,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什么是家乡文化呢?人教版高中语文《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用书》(必修上)指出:家乡文化即“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一、饮食文化
在保定,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吃饭不只有满足饱腹之欲的功能,还有文化韵味。透过饮食,可以看出一个保定文化的特点。
透过食物,《红旗谱》记述了保定的地方特产。看《红旗谱》,朱老忠一家从关东回来:“火车一进站,嘈杂的声音像潮水般涌上来,用旧道木夹起来的围墙上,有卖烧鸡的,卖甜酱的,卖春不老的,一股劲乱喊。”[1]火车站的卖货车,是老保定人温暖的记忆。随着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车站卖货车已经消失了。那些土特产已经转移到车站的专卖柜台或者专卖店里了。它们依旧生机勃勃,马家鸡、槐茂甜面酱、春不老已成为保定的地方著名商标了。
透过食物,《红旗谱》记录了保定人的待客礼仪。如朱老忠闯荡关东三十年,一回到家乡,严志和在家里准备了一桌好饭——“涛他娘端上饭来:炒鸡蛋、腌鸡蛋、萝卜丝、萝卜片……大碗小碟摆了一桌子”。[2]这一桌饭,今天看起来挺“养生”的,当年,甚至改革开放前,这些食物都是款待客人的菜。这桌子菜,是农耕生活的反映。白面旋饼卷鸡蛋,边喝粥,边吃萝卜丝……至今依旧常出现在保定人的早餐桌上。这种日常的招待客人的食物反映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反映了主客之间的亲密关系。当然,生活也有另一面,严知孝是教员,有固定收入,家境好。江涛到严知孝家,严萍留他吃饭说:“白洋淀的朋友送了螃蟹来,在水翁根底下蒲包里养着,单等他这好学生们来了才吃哪。”[3]
可见,无论小康之家,还是穷苦农民,在那时,来了客人,吃饱,吃好,都是头等大事。这与当下,待客的方式略有差别,数字时代的人,待客不只是吃好,还要吃了特色,还要让客人玩好,感到有趣味。
通过食物,《红旗谱》记载了保定人的务实特点。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保定人不仅款待客人要拿出看家的食物,即使去探视人,也要带着食物。如朱老忠和江涛到济南模范监狱探望运涛,书中这样写道:“他们又在大街上买了火烧夹肉、点心、鸡子什么的。”[4]这几样礼物各有讲究。“火烧夹肉”虽是济南的食物,确实朱老忠的心意,由于生活困难,生活习惯节俭,吃肉,吃火烧夹肉那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吃“点心”,在当下看来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那时的人对点心的美味停留在想象中。只有对待重要的客人,或者行将就木的家中老人,才会买一点。对客人而言,主家用“点心”款待,这是身份面子的象征;对于病重的老人,晚辈买来“点心”,这是孝心,也是不要让老人带着遗憾离世的意思。
二、方言文化
方言,说起来亲切,但是写起来就有难度了。有时同一个音,不同的人写出的字不一样;有的方言甚至难以找到对应的字,但是听听音,大家就都知道啥意思了,可以“音传”,难以“现形”,这就是方言的魅力所在。保定话,顾名思义,流行在保定一代的方言,它有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有部分儿化。
借助方言,《红旗谱》反映了保定的人物特点。作为反映保定光荣历史的优秀小说,作家借助保定方言,就让读者了解了保定人的脾性。如“呱呱嘴”。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春兰她大娘,是个呱呱嘴,心里盛不住事儿,是全村有了名的长舌妇。一拐墙角,看见运涛又跟春兰在一起,窝铺旁边并没有别的人。就迈开两只大脚往家跑,扯开嗓子大喊……”[5]这段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春兰大娘“呱呱嘴”的特点:她看到春兰与运涛在一起,就开始捕风捉影——猜想这青年男女在一起有啥事呢?她也不问问当事人,就广而告之——“迈开两只大脚往家跑,扯开嗓子大喊”。作为长辈,她可以,也能够,也应该上前问一问,打听清楚了再发言,结果她却“扯开了嗓子”。由此可以明白“鸹鸹嘴”是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正事说道不上来,扯闲篇却津津有味的人。
表现保定人特色的方言,还有一个词——“庄稼性子”。如严志和“也爱闹庄稼性子,一闹起来,就像开春时节打闷雷。有时候翻脸不认人,睡着睡着,举起拳头就要打”。[6]“严志和在困苦的日子里磨炼过来,几十年不饥不饱的生活,把他的庄稼性子磨下去了”。[7]“江涛看父亲庄稼性子又上来,说:‘我看咱们就闹起来,跟他狗日的干一场!’”[8]《红旗谱》中使用的“庄稼性子”这一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农民身上那种不服输,不低头,说干就干,血气昂扬的精神。为什么叫“庄稼性子”呢?庄稼一年又一年地播种生长,庄户人也就一年又一年地满怀希望地耕种,一年又一年地坚持。生命不止,耕耘不止。
研读《红旗谱》,整合其中的方言文化,任务艰巨,在教学中抓住这个切入点,可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梳理《红旗谱》中的保定方言文化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既有益于教学,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 《红旗谱》第01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2] 《红旗谱》第04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3] 《红旗谱》第172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4] 《红旗谱》第19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5] 《红旗谱》第12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6] 《红旗谱》第3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7] 《红旗谱》第15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8] 《红旗谱》第24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6月第61次印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020-12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2021-8-1人民教育出版社
备注:本文史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与家乡红色历史检索跨学科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1098)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李鸿理,女,1966年1月,汉族,祖籍河北保定,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是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