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健康领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22-01-03沈依伦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幼儿发展

沈依伦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观念的变化,在学前教育中除了关注幼儿的健康外,还要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挂住,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此,教师应从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策略与规划,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意识。本文就健康领域如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所谓的健康并不是没有疾病或是没有虚弱现象,而是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去解读,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将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上,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供足够活动空间、家校密切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注身心健康

幼儿身心健康是开展其他领域学习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也是幼儿园的工作培养的首要目标,而在园区当中,要想保证幼儿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身心健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灵上的健康。

要保证他们身体上健康,首要前提是要在园区活动中,教师的密切看管,凡事做最坏预想,考虑到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年龄特点,避免一些对他们所在的年龄段来说,较为危险的游戏设施,还应当注意避免一些存在尖锐桌角、石子地面等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娱乐场所,禁止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打闹嬉戏,避免摔伤碰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宣导安全意识,教师再怎样严密看管有时也会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时候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主动避开一些较为危险的环境,避免和陌生人接触。而要实现这一点,让幼儿能够信任教师并听从教师的指示,其首要前提条件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所采购的材料及各种玩具的材质,都要以安全无污染为首要条件,避免幼儿因接触到劣势材料而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幼儿的心灵健康方面,可以在其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考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沟通是否顺畅、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否愿意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等等,都是可以作为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条件,而保证其心理健康,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园区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沟通疏导,如果在这之前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幼儿对教师十分信任,也能帮助问题更好的得到解决。

二、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实现动作发展

健康领域当中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一环的内容就是“动作发展”,动作发展指的是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其身体状况和肌体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突破[2]。

因此,为了实现幼儿动作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在户外环境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游戏,并将活动区域划分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玩沙区等,借此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具体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做一套运动操,为运动进行热身的同时,活动各处关节和肌肉,避免在活动中关节挫伤或是肌肉拉伤的情况出现;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例如专门针对手臂运动能力的游戏或是专门进行跑跳的游戏,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保证其自由天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对于身体的锻炼可以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内部展开远足活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活动中锻炼了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肌肉能力,在活动中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口渴、疲劳、饥饿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应对,鍛炼了他们在活动中遭遇状况的处置和应对能力,丰富了生活经验也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

三、密切开展家校合作,培养生活能力

幼儿的生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良好的饮食习惯、自我清洁能力、排泄能力、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正常的睡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幼儿的这些习惯,必须要将这些习惯贯穿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习惯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幼儿的主要成长环境就是园区和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主要监护人就是教师和家长,因此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3]。

教师可以针对园区和家中不同的地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当幼儿在园区内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外活动,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卫生、锻炼习惯的理念,每次在开展活动时都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在活动结束后要鼓励幼儿进行及时的清洁,保持活动场地的整洁,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当幼儿回到家中后,教师难以继续开展面对面教育,对此可以在幼儿放学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到幼儿今天在园区当中的饮食状况和生活习惯,有哪些方面是应该注意保持的,需要家长在之后的生活当中注意,幼儿有哪些行为是需要被禁止的,一定要注意避免,幼儿习惯在什么时间午睡,在什么时间上厕所等等类似的信息都是促进家园合作展开的重要事项,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即便回到家里也能在监督下,保持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家校活动更有效的落实,教师在平时的工作过程当中留心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悉心记录,在每一个细节当中体现自己的工作成果,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想要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通过资源整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幼儿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50):196.

[2]苟惠玲.浅谈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2020(50):156.

[3]薛晶.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48.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幼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