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班级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1-03刘明光刘晓琴

学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量化管理初中学校班级管理

刘明光 刘晓琴

摘 要: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讲究班级管理的技巧与艺术,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科学制订班级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构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不仅是教学的基本组织模式,也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科学开展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使班级管理目标与过程更具操作性和衡量性,这样无论对学生的成绩提升,还是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關键词:初中学校;班级管理;量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87

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主要的管理对象为学生,教师需要运用控制、协调、组织、计划等一系列手段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科学规划各类班级管理资源,以此实现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在中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构建班级量化式的管理模式,对班级活动中的日常事务开展量化考核与评价,以此来综合统计班级学生的情况。无论是学生的卫生情况还是出勤情况,教师都要设定相应的分值,最终借助累计量化考核形式,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规范班主任与学生的行为,使其在共同的约束下严以律己,一起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一、实施班级量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细化中学班级管理的规则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关注中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量化班级管理模式能够细化班级管理规则,注重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学生培养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内容。另外,班级管理属于中学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构成部分,教师需要把推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思想指南、行动指南,而班级量化管理模式能够让具备不同学习特征、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无论是学生的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教师都要设定更为详细的要求,追求班级管理活动的全面性,真正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约束自身、发展自己、提升自我。

(二)提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引导中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教育活动,才能够称为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而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能够激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是权威者与主导者的管理角色,而是让班级管理活动成为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活动,进一步展现出中学生的自主权。学生在各司其职中完成学习任务与生活任务,这样既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与管理压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展现班级管理的导向作用

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能够展现出班级管理的导向作用,其中包括奖优惩劣、趋利避害等导向内容,让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能够协同发展。班级量化管理模式,能够否定不良行为与不良思想,借助量化规则对学生存在的不良品行加以限制与警示,让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有针对性,促进中学生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同时,班级量化管理模式能够全面了解教师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发展进度,感知学生任何方面的细小挫折和进步,同时还能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特征和风格有全面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建议,促进班主任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管理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中学班级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依然存在相应的问题,部分教师意识到了班级量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便无限制地放大班级量化管理的范围,久而久之出现了班级量化管理被过度运用的问题。在具体的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差异,选择统一的班级量化模式来对待学生,无法激发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同时,教师习惯于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班级量化管理内容,忽视了对文体活动及日常行为规则的考核,导致班级量化管理功能较为单一,没有展示出量化管理的教育性与科学性。班级量化管理模式成了教师选拔优胜的主要工具,学生依然处于班级量化管理中的被动地位,缺乏一定的主动权。

三、中学班级量化管理的策略

(一)融入以人为本的班级量化管理理念

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教师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积极正视中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工作中,教师不光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完善与塑造学生,让班级管理成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活动。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惩罚和监督,而是要走入中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信任,引导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与体验生活。

另外,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为班级量化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班级量化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法制与民主的班级管理保障,以此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放权,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不要全权代理学生的一切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而是要让他们拥有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纪律、卫生、道德方面,使他们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完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化与规范化,借助灵活的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班级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并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教师要保证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不能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或者喜好,要力求制度的公平、合理。同时,教师还要在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不断完善与修正量化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量化管理制度的实践性。因为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围绕中学生的身心变化以及行为变化来更新量化管理制度,让班级的量化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与人性化,实现弹性班级管理。学校需要设定专门的班级管理监督部门,以此来全面监督、了解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学生、教师、校园管理者、家长都可以参与到班级制度的监督中去,从而让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更加透明,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制度的德育功能。

(三)借助量化管理细则来制定班级管理方案

中学班级量化管理形式的优势在于细致化与明确化,能够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行为与学习行为开展综合评估,并以此来设定详细的管理细则,更好地约束中学生的各项行为。而在制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管理细则作为重要的基础,在管理细则中体现出中学生的综合情况,对于住校生和走读生设定不同的管理细则,同样在设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这样才能够让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具备更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同时,很多量化管理细则都是由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教师把这些管理细则融入班级量化管理方案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热情,使教师结合教学活动、考勤、学习情况等來设定具体的班级量化数值,让管理细则成为一种观念,并且这种观念能够落实在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之中,真正展现出班级量化管理的德育功能。

(四)在班级量化管理中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

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中学生的自主管理,除了通过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行为习惯来设定量化管理内容,教师还要转变观念,让中学生成为班级量化管理中的主体,激发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思想属于行动的向导,只有在思想方面转变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在行为方面符合标准,从而促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而且,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班集体活动,无论是主题演讲活动还是班级座谈会,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想素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承担责任,使其拥有一定的班级服务意识。教师要把学生的日常表现融入班级量化管理之中,从而提升学生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模式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习水平的情况下,科学设定班级量化管理的内容与标准,为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设定相应的量化管理方案,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管理与自主教育的积极性,使其在班级量化管理活动中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并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借助量化管理内容来约束自己,不断修正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呈现出最佳的班级量化管理规则与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管理,构建一个文明、先进的班集体,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学习价值观,并为之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立辉.大数据时代高校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基于量化管理理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   徐德同,钱云祥.基于质量监测的初中学生直观想象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7(1).

[3]   董林伟,喻平.基于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的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7(1).

[4]   蔡军.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六年探索[J].中国德育,2011(3).

猜你喜欢

量化管理初中学校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试论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和谐校园建设
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