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2022-01-03王俊平
王俊平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但由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大,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利用信息技术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优势,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数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可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构建体系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框架,并在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模式下,有效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一、有机整合,激发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确保学生可高效开展数学学习。尤其对于数学的应用问题教学而言,问题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分析理解,部分学生由于分析能力较弱,会误解题目的真正含义,导致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甚至会出现由于读不懂题目而直接放弃回答数学问题的情况。为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应用主题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可在导课环节利用动态视频为学生播放动画片,并将计算内容在动画片中呈现,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就可看到数学问题,这种生动、形象的问题展示,能降低数学计算问题的难度[1]。教师还应对本節课的数学教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一定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以框架结构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导课环节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可为学生设置数学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对本主题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认知,还可鼓励学生录制小视频,将主题性的数学问题进行呈现,确保学生可产生数学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责任感。也可为学生下一步详细学习本主题的每一段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具有一定难度,而单纯地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突破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以此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结合数学教材,将数学问题中的内容以创设情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理解数学问题,也可让学生将一些自己的创意,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情境中,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师也可以分解法对学生讲述数学问题,并将数学问题的每一个步骤都对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主题鲜明,与生活贴近,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代入感,确保学生可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还需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构建体系化的思维模式。教师还应对学生讲述数学应用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将这一数学问题以动态画面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可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转换,也能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突出重点,化繁为简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尤其对于一些学习难度较强的数学知识,也要求学生从更加多维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以此突破数学重点知识内容。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包括一部分难度较高的几何问题,学生可通过观察图片对几何问题形成一个基本认知,并鼓励学生根据图形思考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几何问题,让学生将抽象化的几何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也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考能力[2]。教师还可将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在多媒体上进行呈现,让学生可按照一定的规律,学习同一类型的数学教学重难点问题,并形成体系化的认知模式,突破数学知识学习难点问题。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重难点数学问题后,将整个单元的数学重难点问题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总结,可按照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绘图,并以简短的文字总结图片内容,也可配合相关的声音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理解数学问题。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也可重新梳理学习思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对学生自行制作的数学信息资源进行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完善其中的内容。学生可留存这部分数学信息资源,进行巩固性学习,在遇到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下,也可查询留存的相关资料,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四、全面整合,鼓励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化能力。但在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单纯在黑板上对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教学,学生在座位上被动接受,若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后续学习就会出现难度。而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则会对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突破,将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整合,使学生能够在电子白板上全方位、立体化地关注教师的讲课过程,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观看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学生还可利用电子白板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随时解决,这种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提高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并让学生观看回放,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尤其对不理解的部分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反复观看、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体系化的数学知识教学体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演示,以此证明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形结合方面的知识,并尝试总结原图与图形拼接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定理,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五、课后融入,提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因此,课后练习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解决数学问题会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而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进行有机融合,可简化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能够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主意识。教师可将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为学生制作出完善的学习辅导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并在课后环节进行学习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3]。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网络共享平台,让学生在课后环节利用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应对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知识主题相关的数学课后任务,并让学生将解题的整个过程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学生还可利用平台对数学任务进行交流沟通,以此产生全新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利用平台对学生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使不同的学习难题都可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共享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会存在完成课后任务不主动的情况,對于没有及时在共享平台提交课后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即刻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了解没有提交任务的原因,对于单纯不想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说服教育,并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以双管齐下的方式,保证这部分学生完成数学课后任务。而对于具有完成任务意识,但缺乏学习方法,无法保证完成作业时间的这部分学生,教师则应与这部分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沟通,让学生将不理解的数学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突破解题障碍,使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概言之,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可将其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并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确保二者融合的有效性,以此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注意观察教学效果,找出其中的优势及不足,并将优势进行更好发挥,也应注意改善其中的不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完善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边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49):1.
[2] 王晓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教育科技与市场,2020(3):247.
[3] 王向礼.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