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算法与精准国际传播的实现路径

2022-01-03赖风郑欣

阅江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正当性国际传播

赖风 郑欣

摘要:精准国际传播是精准思维和精准要求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具体体现。在国际传播领域,精准传播是在遵循国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以提升国际传播效率为目标,以破解国际传播领域的困境为着力点,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解决国际传播的瞄准问题,集成提高国际传播精准程度的过程。人工智能算法为国际精准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可能,人工智能算法在绩效和技术上具有正当性,但在价值和规制上存有争议,不能把智能传播和精准传播等同起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国际精准传播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势,构建点态国际传播模式;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快建设战略传播体系。

关键词:精准传播;人工智能算法;正当性;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60077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系统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20BKS12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系统化创新研究”(18MLB007)

作者简介:赖风,博士,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欣,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思维成为新时代各条战线做好工作的重要思维方法。精准思维强调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精确识别、有效瞄准对象,精准达成目标。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尚未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在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方面,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面对百年未有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但全球对华负面舆论却呈现上升态势。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方法路径很多,其中,基于精准思维,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来推进精准国际传播,是极具现实重要性和时代紧迫性的方法路径。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人工智能算法为国际传播落实精准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人工智能时代,精准传播需要以基于算法的智能传播为基础,但是,精准传播和基于算法的智能傳播不能画等号。智能传播以大数据为依托,将机器算法、数据挖掘、传感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实现新闻生产的智能化与用户体验的个性化。郭小平、秦艺轩:《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第19页。把智能传播和精准传播等同起来的论调,鼓吹把国际传播完全交给技术就一定能够实现精准传播的论调,鼓吹国际传播领域的人工干预越少越好的论调,都是技术至上主义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体现。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在内的技术可以为实现精准国际传播提供重要助力,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应该“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力。”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 年第 6 期,第 7 页。也就是说,精准传播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作用,但不能陷入人工智能算法主宰传播领域的“技治主义”泥潭,而是应该通过发挥人的内容把关、价值引导作用,形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良性互动。

鉴于此,本文在介绍精准国际传播的基本内涵之后,对围绕人工智能算法正当性的论争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框架,从而为探讨精准国际传播的可能路径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精准思维,认识人工智能算法的合理性及局限性,探讨精准国际传播的现实路径,对于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国际传播的基本内涵

精准国际传播,是以国际传播规律为遵循,以提升国际传播效率为目标,以破解国际传播领域的困境为着力点,系统解决国际传播瞄准问题,集成提高国际传播精准程度的过程。在人工智能时代,伴随融媒体、全媒体的出现,国际传播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传播内容的生成、国际传播受众的选择、国际传播方法的集成、国际传播评价的优化均面临空前复杂的挑战。其中,如何科学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来准确、快速、有效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而提高国际传播质量、增强国际传播效能,成为国际传播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国际传播就是要精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精准把握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精准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

(一)精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是精准国际传播的本质要求

国际传播规律是基于国际传播全过程、全链条提炼出来的必然趋势,是对国际传播领域主要矛盾的解释和把握,是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基本指引。国际传播规律是国际传播理论的精髓所在,是理论工作者透过国际传播现象揭示出来的国际传播领域中的本质联系,是国际传播理论对时代在本质层面的总结和把握。

国际传播规律从本质上对国际传播领域主要矛盾进行解释和回应。譬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传播领域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算法推荐与人工推荐之间是替代关系还是协同关系?国际传播生态出现了怎样的变迁?算法技术主导的平台媒体为什么发展特别迅猛?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有了哪些变动?精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可以在国际传播决策中少走弯路,切实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程度。比如,国际传播决策方向准确与否的根本在于解决“为谁传播”的问题,只有精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防止外宣的内宣化,警惕外宣的民粹化,才能切实解决“为谁传播”的根本问题,才能确保国际传播的决策方向准确无误。国际传播需要瞄准的受众不是国际传播斗争中的敌人,需要瞄准的重点是国际友人,是国际第三方。

(二)精准把握人工智能算法是精准国际传播的技术基础

时代是传播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大众传播是顺应传播规律、契合时代需要的主流传播业态。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来,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精准国际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技术基础。

平台媒体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积极采纳算法推荐,发展势头迅猛。这从国际传播产业发展态势的角度说明,精准国际传播的现实技术基础在于与人工智能时代同频共振,精准做到国际传播因势而进、国际传播因事而化、国际传播因时而新。不断从新时代的新实践中发掘新内容,从新时代提供的新技术中寻求新方法,从人工智能开辟的新领域中拓展新空间,是新时代国际传播实现精准传播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国际传播精准程度是精准国际传播的核心要义

精准国际传播的核心要义在于不断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程度,具体包括:提高国际传播对象识别的精准程度,做到“瞄得准”;提高国际传播内容投送的精准程度,做到“投得准”;提高国际传播效果评价的精准程度,做到“评得准”。其中,国际传播对象识别的精准程度是国际传播内容投送精准和国际传播效果评价精准的关键前提和根本基础。国际传播对象识别精准的关键在于分清敌友。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斗争中,敌我双方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沟通,更不存在说服的可能,因此,不能把宝贵的国际传播资源浪费在外部敌对势力身上。

提高国际传播精准程度、增强国际传播针对性的根本前提在于深入了解国际传播受众的具体特点。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国际传播受众需求的特殊性与国际传播内容的普遍性是国际传播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时、全面记录国际传播受众的信息,国际传播工作者可以实现“信息找人”,可以有效把握国际传播受众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实现国际传播与各国友人的精准对接。

二、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之争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成为国际传播领域中的重要变量,形成了新的议程设置机制,改造着用户的信息接收逻辑,并呈现出一系列技术特性,譬如,内容集成自动化、信息分发以用户为中心、信息推荐去人工干预。算法有力推进了媒体融合,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提升了国际传播的精准程度,一批平台媒体依托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得以迅速崛起。与此同时,算法冲击了国际传播格局,冲击了主流价值的国际传播秩序,加剧了技术驱动、商业文化与新闻生产、专业价值之间的内在矛盾。张志安、周嘉琳:《基于算法正当性的话语建构与传播权力重构研究》,《现代传播(中國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33页。于是,围绕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实现的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出现了激烈的论争。

(一)关于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的论述

关于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的论述可以分为很多维度和层次,但概而言之,主要包括绩效正当性、技术正当性两个方面。

1.绩效正当性

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绩效正当性,与国际传播主体及其利益相关者所能获取的直接利益有关。一些商业化传媒平台以绩效正当性为自身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企业效益的商业行为进行辩护。

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用户与信息高效匹配的关键技术。而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热点推荐和组合式推荐,则是国际传播主体通过算法建构精准传播体系、实现信息与用户精准匹配的主要机制。张爱军:《算法权力及其政治建构》,《阅江学刊》,2021年第1期,第31页。

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机制是指国际传播主体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特征,精准锁定用户的信息偏好,精准刻画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进而为用户精准提供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

基于算法的协同过滤机制是指国际传播主体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用户的社交圈层进行精准的群体定位,将认知相似和情感相近的用户以信息连接的方式精准划入信息接收的主体范围,由点带面地进行精准的群体传播。

基于算法的热点推荐机制是指国际传播主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信息热点分析精准了解用户的社会关注焦点,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精准的舆论引导。其内在机理在于,国际传播主体通过热点信息的算法分析将用户的期待视阈作为信息输出的认知基础,从而精准提高信息输出与用户的契合度。

基于算法的组合式推荐机制则是国际传播主体综合运用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和热点信息推荐等机制来优化国际传播方式,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国际传播策略。

可以说,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热点推荐和组合式推荐基本实现了对目标用户信息需求的对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用户的信息关注点。国际传播主体对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为自身带来特定利益,而且对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国际传播主体来说,意味着拥有了充分的绩效正当性。

2.技术正当性

人工智能引领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国际传播,促使国际传播形态转型。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全面嵌入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国际传播的算法化是人工智能技术促成的国际传播转向,具体表现为国际传播方式数据化、国际传播主体机器化、国际传播规范技术化。张爱军:《算法权力及其政治建构》,《阅江学刊》,2021年第1期,第29页。

国际传播方式数据化,相对于过去的国际传播方式而言,人工智能算法掌控的国际传播方式能够让国际传播内容找到对其感兴趣的人,而这个“找”的过程,就建基于算法的数据分析模式。质言之,数据成为基于算法推荐的国际传播方式的立足点。

国际传播主体机器化,简单来说就是智能算法通过垂直领域开放平台的接口或平台授权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并迅速完成相关内容的生成、发布与推送等一系列工作。张志安、刘杰:《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11期,第6页。如今,“机器人写新闻”已大量运用于证券交易、体育赛事、地震信息等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负责资讯的生成、分发与推送,并已经得到相关用户的充分肯定,从而呈现出快速推广的态势。

国际传播规范技术化,意味着在人工智能算法全面介入国际传播工作全过程后,国际传播工作原本应遵循的规范也必须适应技术逻辑。“可以认为,人工智能将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逐步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未来会在‘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的环境下精准生活。”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第129页。基于算法本身遵循的技术逻辑,精准国际传播的规范必须坚持算法思维和技术逻辑。

当前,互联网已高度发展,各大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已存储了海量用户数据。媒体传播平台的直接利益诉求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许允即绩效正当性与技术正当性,是当前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国际传播正当性的主要论述。

这些正当性论述,对于理解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合理性、理解国际传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效落地率低,影响力有待提升;国际传播内容与海外受众需求契合度低,缺乏吸引力。唐润华:《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年,第115-117页。只有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国际传播才能精准把握时代的变化,精准把握人的需要的变化,通过精准“围绕人”做到精准“关心人”,通过精准“关心人”做到精准“把握人”,通过精准“把握人”实现精准“服务人”,从而提高有效落地率,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增强对国际受众的吸引力。

(二)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的质疑和批判

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正当性的质疑和批判,主要围绕算法推荐的内容质量、技术透明度、负面效果等方面,从价值正当性和规制正当性两个维度展开。

1.价值正当性

从价值正当性的视角来审视,平台媒体以技术创新话语鼓吹技术至上,推销“唯市场论”,悬置价值引导的社会责任,通过冰冷的算法主导内容把关和价值引导,没有“流淌道德的血液”。有鉴于此,应该旗帜鲜明地重申社会责任和价值引导的重要性,要通过人工把关、价值引导来强化主流价值舆论,对过度依赖算法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必要矫正。张志安、周嘉琳:《基于算法正当性的话语建构与传播权力重构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33页。也就是说,应该为算法安装价值开关。正如某些媒体所宣称的那样,“新闻客户端融入人类智慧和技术智能,将强化价值连接,纠正算法偏差,为技术引擎植入价值观灵魂。”《炙手可热的“数据红利”如何获取?》,《华西都市报》,2017年7月4日。

2.规制正当性

从规制正当性的视角来审视,由算法主导的信息分发会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带来挑战,造成用户信息接收的茧房效应,甚至出现意见极化等负面影响。从内容规制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算法生产的内容多为“未经科学验证的健康知识、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党、过于情绪化的观点”。《人民网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2017年9月18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918/c14677-29541614.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1年9月5日。《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指出“算法一味推送高相似信息”,并从内容低俗、“信息茧房”、虚假信息三个方面分析算法可能帶来的负面后果。由算法来判别什么是好的、有价值的新闻,割裂了“思考的乐趣、价值的塑造、知识的完善”,“算法和技术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服务”应当装上“安全阀”,设立“总编辑”和“看门人”。《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2017年9月19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919/c1003-29544724.html, 2021年9月5日。《人民日报》曾经这样解释今日头条部分频道被暂停更新24小时的原因:“在尚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下,今日头条手机客户端违规转载新闻信息,且‘标题党’问题突出,严重干扰了网上传播秩序。”人民日报评论部:《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3日。

国际传播领域的价值和规制问题越突出,越说明不能用绩效正当性和技术正当性遮蔽借助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存在的缺陷。也就是说,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算法在实现精准传播中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对于算法的价值正当性和规制正当性提出的质疑和批判,要求在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传播的过程中,精准把握互联网平台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之间的辩证关系。赖风:《互联网平台的自我规制及其再规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83-92页。

三、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国际传播的实现路径

关于人工智能算法正当性的梳理,为探讨精准国际传播的实现路径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基座。简言之,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国际传播的实现路径,需要精准把握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既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在国际传播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又要充分发挥人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内容把关和价值引导作用,警惕掉入技术宰制一切的“技治主义陷阱”。

具体而言,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势,构建点态国际传播模式

一般而言,对国际传播空间关系的描述,主要有点、线、面、体等维度,对国际传播空间关系的观察和认知模式主要有点态、线态、面态、体态等向度,相应地,在类型学上,对国际传播模式的描述可以分为点态国际传播模式、线态国际传播模式、面态国际传播模式和体态国际传播模式等类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在国际传播中的技术正当性和绩效正当性,构建点态国际传播模式,对于实现精准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态国际传播是从点的维度出发,以点为中心,注重点的具体性,强调国际传播的针对性,照顾国际传播受众整体性的国际传播模式。这是一种从国际传播过程具体化的向度实现精准国际传播的微观模式,但这一微观模式包含了宏观取向。点态国际传播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强调从国际传播受众的点切入,准确把握国际传播受众的点内现状和点际动态;二是强调对点传播,注重增强国际传播受众的点际共情效应,最终实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具体受众,可以是国际传播受众个体,也可以是国际传播受众中的某一类群体。无论个体还是群体,无论人数多还是少,点态国际传播的根本要义在于精准,成功的关键也在于精准。而人工智能算法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绩效正当性,只有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势,点态国际传播模式才能真正建构并有效运作起来。

1.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识别国际传播受众的点

分清敌友是精准国际传播的首要问题。在国际传播日趋激烈的斗争中,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友人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精准识别国际传播受众的点,就是要精准剔除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精准锁定国际友人和保持中立的第三方。虽然在国际交往中,利益才是永恒的,敌人和友人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区间和空间框架内,利益是基本确定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分清敌友,进而解决国际传播受众点的瞄准问题,提高国际传播对象识别的精准程度。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算法基于国际传播大数据,可以实现国际传播受众点的精准画像,最大限度地剔除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面向国际友人和那些对中国没有主观恶意的第三方开展点态国际传播。

2.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开展点态国际传播

点态国际传播从国际传播受众点的维度出发,以国际传播受众点为切入点,根据国际传播受众点的实际情况和整体状态,设定国际传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作为国际传播受众点的个体或者特定群体,由于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教育经历、价值观念的差异,在接受国际传播内容的出发点和期望值等方面会各不相同。这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全面、准确、客观地掌握“点”的形态、质态、体态、情态等一切相关状态,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点”的各方面需要及其发生学逻辑,全面、准确、客观地刻画“点”接受传播内容的结构逻辑。当然,人的需要极其广泛复杂,把握起来绝非易事。“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0页。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真正深入把握“点”的各方面状态和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点态国际传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强调国际传播工作要聚焦“点”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注重用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审视国际传播对象的实际情境,准确把握国际传播受众“点”中所潜隐问题及其发展态势的本质。

3.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营造有利于开展点态国际传播的点际环境和氛围

所有国际传播受众点都是具体的、现实的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人工智能时代的点态国际传播,在实时关注国际传播受众点接受传播内容的态度、能力、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把握国际传播受众点所处的国际传播环境和氛围,并通过算法精准出击消除点际干扰,特别是要“点对点”地对冲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恶意干扰,增强点际良性互动,增强“环境对点”的国际传播正面效應,加快将国际传播中的“第三方”转变为国际友人的步伐,从而使国际友人的队伍不断壮大,使国际传播的效能不断增强。在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营造环境和氛围的过程中,要坚持并善于运用激励原则。点态国际传播中的激励原则要求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把握“点”的具体情况和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算法以赞赏的方式对“点”的进步和点际的良性互动加以肯定。“赞赏是有教养的智慧与美丽的灵魂结合的标志。它可以说是鉴赏力中的最崇高的部分。”[匈]李斯特:《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张洪岛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46页。带有赞赏倾向的国际传播策略,对于国际传播受众的影响显著,不仅对于“点”内的接受行为是一种良性刺激,而且有利于点际环境和氛围的优化。

(二)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点态国际传播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国际传播“瞄得准”的问题。有效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瞄得准”,更需要“投得准”。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是在大力提升优质内容供给能力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算法,采用精准传播方式,实现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的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实效性。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维度有很多,此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独特优势,侧重从中国话语、中华文化和中国主张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一要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二要推介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三要阐释当代中国主张,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

1.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的国际传播体系,首先必须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当今世界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当代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功的故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新形态的故事。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充分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从而切实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

西方国家有许多民众对当代中国存在误读和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阻挠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受限于综合国力,在国际传播方面投入有限,国际发声渠道和平台有限,国际社会缺乏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真实当代中国的途径,使那些恶意攻击、抹黑中国的言论有了野蛮生长的空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代中国的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没有恶意的各国人民。因此,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横向呈现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赖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基本逻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第58-68页。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

2.推介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定义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底气,也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中华文化爱好者。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传播儒家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如,自媒体平台中涌现出许多视频创作者,其中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优秀自媒体人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李子柒刷新“最多订阅量的YouTube中文频道”吉尼斯世界纪录》,2021年2月2日,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02/doc-ikftpnny3371095.shtml, 2021年9月5日。

这既向全球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身的强大吸引力与感召力,同时也说明,“以文化人”是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可行之道。中华文化源遠流长,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投递,能够纵向地为传播对象勾勒完整的中华文化底蕴。

3.阐释当代中国主张,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全球资源有限,在资源争夺战中,一些国家以霸权姿态强势占据国际话语权,以多种手段威胁、利诱其他国家民众及其政府,导致当今国际局势变化多端。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中国第一时间公开病毒相关数据,积极共享疫情防控经验,为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对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巨大,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许。但是,西方一些政客忙于甩锅中国,蓄意抹黑中国,推脱本应承担的疫情防控责任,大搞病毒溯源政治化,导致许多无辜民众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中外疫情防控效果的鲜明对照清晰表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成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世界。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生动阐释中国主张,广泛宣传中国方案,全面阐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增强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不断扩大中国的朋友圈。

(三)加快建设战略传播体系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从战略高度谋划国际传播工作、推进战略传播体系建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精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推动国际传播上升为战略传播,加快建设战略传播体系。

1.拓宽国际传播工作的战略视野,推动国际传播上升为战略传播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点态国际传播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瞄得准”的问题,基于算法推荐等技术能够高效实现“投得准”的要求。加强国际传播战略理论建设,则能在战略和理论层面提升国际传播评价的精准程度,实现“评得准”,从而不断推动国际精准传播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要加强战略传播人才培养。传播归根到底是面向人的工作,必须说服人,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际传播和人工智能算法两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还需要能将两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有机结合起来的协调系统。这从战略上对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战略传播理论的总结与升华。国际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国际传播实践,但是,国际传播经验的总结与国际传播理论的升华能够从战略上更加有效指导国际传播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故事为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也能够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如何用国际话语传播中国故事,是当前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国际传播需要大力增强战略意识,拓宽战略视野,提高战略能力。

2.加大发声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际传播上升为战略传播

相较于国内传播,国际传播面临着受众更广、平台更多、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实境遇,同时也伴随着传播效果不确定性更大的困难。要推动国际传播上升为战略传播,建设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就需要有更加广泛、多元的发声平台作为基础。

首先,官方媒体渠道是国际传播的主渠道,是战略传播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声平台。我国国际传播的官方媒体渠道主要有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在国外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上注册的官方账号等海外传播渠道。近年来,我国外交部的每日例行记者会也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官方媒体渠道能够以最专业、最准确的内容响应国际传播要求,如对重大国际新闻的报道、对突发国际事件的应对和对重要外交事件的解读等。当前,不仅我国中央主流媒体在积极扩展传播平台,如在国内外社交媒体注册官方账号,一些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政府人员也在国内外社交媒体注册账号,多方面、多角度地表达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关联推荐,官方传播渠道能够将传播内容以“打包”的方式呈现在受众眼前,精准提升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其次,多媒体平台是复调传播国家声音的重要平台,是战略传播体系中需要大力加强的发声平台。建构国际传播战略格局不仅需要官方媒体渠道发出洪亮的中国声音,还需要多渠道的媒体平台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压制。例如,当西方国家的官方媒体对我国抗疫成果视而不见的时候,许多个人媒体账号发布了中国的真实抗疫记录,使得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获得国外民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最后,文化产品是构建情感网络的有力武器,也是战略传播体系中的重要发声平台。其实,在国际间流动的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既展现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也在一定意义上隐含了国家释放给国际社会的态度。当前,多元的媒体平台已经可以呈现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不论图片、短视频、长视频还是音频,都可以获得充分的展现。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格局建设必须加大对文化产品的投入,借助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丰富和提升国家形象。当前,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优秀自媒体创作者获得了大批国外粉丝的喜爱,以成龙为代表的爱国艺人为宣传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设中,外国民众的情感因素也能切实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外国民众在使用多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基于偏好进行组合推荐和筛选,强化信息收取频率,精准增强国际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来向红〕

猜你喜欢

正当性国际传播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法治:理据、内涵与规范表达
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辨析
双重股权结构制度及其立法引介
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正当性基础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浅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