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2-01-03赵艳立张云飞文京宁李晓英

海南医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髋关节骨质骨折

赵艳立,张云飞,文京宁,李晓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38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疾病,对老年骨质疏松群体而言,在受到碰撞、摔倒等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事件[1-2]。由于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受到肢体制动、负面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坠积性肺炎、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3-4]。因此,对于老年骨折患者需要采用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重视问题解决,提高恢复效果。聚焦解决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重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个体潜能,目前已经在妇产科、慢性疾病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效果也得到了认可[5-6],但临床上该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仍较少。因而本研究探讨了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T值低于-2.5SD,符合文献标准[7];②存在脆性骨折史,诊断为闭合性股骨颈骨折;③思维、认知、语言、听力等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意识或精神障碍者;③伴有感染性疾病、凝血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恶性肿瘤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8.84±3.54)岁;股骨颈骨折18例,椎体压缩骨折6例,粗隆间骨折10例,桡骨远端骨折6例;小学21例,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5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83岁,平均(69.10±3.71)岁;股骨颈骨折15例,椎体压缩骨折8例,粗隆间骨折12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小学24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严密观察患者体征、病情变化,鼓励患者早期做肢体关键活动;展开健康宣教,说明并发症预防措施、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多进食钙、磷等食物,若有异常应立即上报给医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方法:(1)描述问题。待患者意识清晰、体征趋于稳定后,展开床旁一对一调查,并结合医疗检查记录、手术方案等资料,准确描述患者存在的问题。其问题有“术后最关心、最担忧、最害怕的问题”、“您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对护理有什么要求或对护理结果有什么期待”等,通过问题描述了解患者心理、认知程度,为护理目标构建提供参考。(2)目标构建。通过问题描述了解患者心理、认知程度,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属共同拟定护理目标,讲解手术成功案例,讲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说明尽早下床肢体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尽快康复的信心。同时深入了解患者康复预期,与患者共同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引导其思考问题存在后可能会发生的改变。例如术后下肢主被动活动、翻身,术后选用何种饮食方案利于骨折愈合,骨质疏松对骨量影响以及关节活动的影响,日常活动注意事项,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肢体活动、骨折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等,以此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3)认真倾听。倾听患者对康复效果的预想,帮助患者发现自身的潜力与优势,使其从不同角度看待骨折的发生,引领家属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恢复情况,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及并发症防治方案。帮助患者从另个角度思考,例如“骨折是个不幸事件,但您可能会获得家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学会享受生活、培养爱好”等,以此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4)给予反馈。对患者为了骨折康复而做出的努力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适时反馈,增强患者恢复能动性。并指出康复过程中做出的优秀点、不足之处,对不足进行原因分析,并再次设置目标重新调整护理方案,循环反复,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5)评价进步。定期对患者康复过程及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指导患者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康复过程中的知识经验,并对这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予以肯定后,再次总结新的健康目标,例如“出院后如何提高自己的康复依从性”、“如何改善自己的预后”、“如何尽快融入社会角色当中”等,以此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其预后。两组干预时间均为两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心理状态: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表(HADS)[8]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共有14个条目,各有7个条目反映焦虑、抑郁情绪,各条目计0~3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越明显。(2)髋关节功能:出院时、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9],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骨折愈合效果:术后3个月到院复查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10],优:骨折线模糊显著,或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骨折线模糊,或未完全消失,但愈合理想;差:骨折线清晰,关节恢复不佳。(4)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胀便秘、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DS量表中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干预前14.05±1.58 13.96±1.57 0.256 0.799干预后6.36±1.04a 8.93±1.17a 10.383 0.001干预前13.11±1.68 12.95±1.65 0.430 0.669干预后5.21±0.89a 7.85±1.24a 10.939 0.001焦虑 抑郁

2.2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出院时65.91±5.68 66.10±5.70 0.149 0.882术后3个月89.64±5.19 77.43±5.28 10.421 0.001 t值19.506 9.223 P值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比较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腹胀便秘1例,占2.50%;对照组患者腹胀便秘2例,压疮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共占15.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

3 讨论

老年群体常常合并骨质疏松,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极易导致骨折事件发生,同时老年人步态不稳,跌倒后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老年骨折患者因疼痛、长时间卧床、骨量丢失等因素,会影响骨折愈合;且有超过50%的患者伴有超过两种以上的基础病症,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1-12]。另外骨折患者康复时间长,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肢体受限、基本能力丧失,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使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降低。因此对老年骨折患者,临床需要采用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心理压力。

聚焦解决护理并不是单纯将患者作为护理对象,而是将其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尊重患者个体,注重挖掘患者自身潜质、力量及优势,以此培养患者创造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13]。因此对老年患者采用聚焦解决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共同探讨及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能共同解决,问题解决后才能取得进步,故通过循序渐进、问题发现解决上升式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14]。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据吴治琳等[15]报道聚焦解决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常规护理的32.73%。吴晖等[16]报道聚焦解决护理后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3.00%。多结果均证实采用聚焦解决护理可提高患者髋关节恢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原因是采用聚焦解决护理能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使其不再关注疾病带来的危害,而是着重思考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以成功案例分析,可使患者了解他人治疗成功的经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其治疗、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此外患者了解到早期下床活动、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康复目标,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者预后[17]。

由于骨折发生突然,面对突然发生的疼痛、肢体受限,担心手术后遗症以及手术不确定感,极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采用一种合理的护理方法,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更好康复。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DS量表中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聚焦解决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原因是该护理方法重视患者需求,引导其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调动患者参与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能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对达到的康复目标给予反馈及鼓励,提出改进目的,肯定患者为骨折后恢复做出的努力,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及康复治疗积极性,缓解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意义大。

猜你喜欢

髋关节骨质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