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目标导向”法,有效落实情感目标
——以低年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

2022-01-01钟慧娟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拖拉排队

钟慧娟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广东广州 510900)

低年段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总目标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着重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情感价值观。笔者就围绕低年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探讨有效落实情感目标的策略。

一、熟悉教材,明确目标

“目标导向”法的教学设计包括目标确定与陈述、内容开发与选择、教法选择、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评价等。

综观统编教材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发觉此教材十分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安全自护意识的熏陶,可见其核心教育主题就是“养成好习惯”和“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每一册教材共4个单元16课,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小主题,每一个小主题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摆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辨问题的是与非,在体验中思索如何解决问题,第二课时着重创设多个情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生活妙招等,在榜样引路的基础上内化情感,在拓展活动中强化好习惯的养成或生活智慧的习得。因此,教者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体现本年段的核心价值观——“共在”“共生”“共有”“共享”,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主题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和实践智慧,以增强儿童价值判断的能力和对道德原则与法治观念的领悟力。

如若想确定好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不拖拉》的教学目标,教者首先要统观全册书,熟悉教材,知道第一单元都是围绕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而展开的,而第三课《我不拖拉》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认识到不拖拉的重要性,探寻不拖拉的方法,进而初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分配课时时,我们要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知道拖拉的坏处,懂得不拖拉的重要性。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掌握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2)懂得珍惜时间,体验不拖拉的快乐,初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之所以这样确定,教者还要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教法进行选择,因为对于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而言,经历了半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已有初步的学习自理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常犯做事拖拉的毛病,这样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因此,第一课时运用绘本故事和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拖拉现象,让学生表演,判断,思辨,进一步知道拖拉的坏处,懂得不拖拉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则通过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支招,再实践体验,在多种学习形式中感受不拖拉带来的乐趣,从而从内心情感上产生共鸣,行动上时刻提醒自己做时间的主人,从小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这一情感目标。

二、运用模式,内化情感

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其实现凭借、时间周期、活动方式、评价策略等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性质的教学目标,由于学习程度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也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目标的性质及其陈述要求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组织高参与度、有坡度的课堂活动,运用“目标导向”法,依照“精心预设,人格感召——注重体验,以情感人——化解盲点,关注成长”这一教学小模式,层层深入,落实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感目标。

(一)精心预设,人格感召——融情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教者如若能融入对所上课堂的感情,针对生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并评价预设,为生成铺路。只要精心预设,并融入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精彩课堂。

如张老师执教的《我爱家长的山和水》第一课时,她围绕本课情感目标“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亲近家乡,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预设了六个活动,让孩子从化五镇三街分化六个学习合作小组,分别运用说一说、演一演、猜一猜、画一画、编一编等学习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致很高,老师还依据孩子的回答进行补充拓展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建筑的神奇之处,以及周总理来从化温泉的图片、石门森林公园一年四季的视频美景,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去学习,去欣赏,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内心不由得升腾起对家乡山水美的赞赏之情和热爱之情,即使课到将近结束时,电脑出现故障,学生看不到视频,老师此时此刻能急中生智,说:“从化美景把电脑也震撼到了,但不要紧,我们把它变为小屏幕,用心感受。”学生不由得笑了,也许老师对个别孩子的评价还不够到位,但老师的淳朴真挚的语言同样能打动孩子的心,课后,张老师还喜滋滋地对我说:“孩子说我今天真漂亮,很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哈哈,四十多岁,仍被孩子发自内心的称赞,这感觉太好了!”这就是“精心预设,人格感召”的魅力。

(二)注重体验,以情感人——乐情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情感、智能等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主体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产生实效,学生才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体验,乐于践行。因此,教者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以情感人。

如孙老师执教的《还是排队好》是《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体验排队的快乐,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精心预设了两个“礼物派送”环节,一个课前,一个在课后,第一次“礼物派送”,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排队的重要性,第二次“礼物派送”,是在学生已懂得还是排队好的基础上升华情感,进而导行,让学生学会排队领取礼物,目的是通过对比体验,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而这种认同感是孙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高参与度和有坡度的课堂活动去实现的。她先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你喜欢哪种方式发作业本?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喜欢排队拿作业本,因为排队安全。老师再播放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视频,追问: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不能插队,这样对前面的同学不公平。有的说:这样会引起矛盾,弄伤彼此……孙老师顺势而导:可见,还是排队好,排队最能体现安全、公平、文明,而且高效。在此基础上,孙老师进一步播放不排队危害的动画视频《小象为什么不受大家欢迎?》和新闻报道《校园踩踏事件》《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层层深入,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谈此时此刻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到排队的重要性,那“情感升华”环节——故事感悟,情景表演就会水到渠成,学生对排队好的认同感就会越来越强烈,这为第二课时“怎样排队好”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在这一节课中,孙老师注重孩子体验的同时,并注重以情感人,我们可以从她对孩子每一个参与体验环节的评价看出,孙老师是通过评价与追问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当学生因上台领不到礼物时有感而发:太多人啦,把我夹住了;太拥挤了……看到学生垂头丧气的样子,孙老师感同身受凝望着学生说:“太挤了!”继而追问:“那我们该怎样去取礼物不这么乱并且让大家都取到呢?”学生纷纷说排队好,自然而然引发了学生共鸣,接着孙老师创设多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她还非常注重观察学生,适时通过简短而又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形成规则的好习惯,如当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把手放在后边时,她毫不吝啬地评价:“回答问题把手放在后面,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当听到学生夸身边自觉排队的人,其他同学能认真倾听时,她不由地评价:“认真倾听别人回答,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自觉排队日“时,她评价到:“在危急时刻,更要守秩序,排好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教师通过评价以情感人,让学生更能认识到让排队形成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这一节课的情感目标。

(三)化解盲点,关注成长——冶情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多种学习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者要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性间的交互活动,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所以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化解盲点,关注并帮助他们成长。

如赖老师执教的《我们不乱扔》第二课时能围绕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知道其危害;学会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层层深入设定了四个体验环节,分别是:卫生儿歌,我会唱;卫生问题,我发现;卫生难题,我来帮;文明之星,我来赞。

其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汇报中反馈了很多生活中的卫生问题,容易的,赖老师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中自行解决,难的卫生问题有三个,分别是:打喷嚏,要吐痰,怎么办?大人带着宠物狗随地大小便,怎么办?遇到高空坠物,怎么办?对于第一、二个难题,赖老师这样帮助学生化解,先让学生表演打喷嚏、吐痰的小品,情景再现,再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有的说用纸巾包好放到写有“其余垃圾”的垃圾桶里,有的说到厕所里冲掉,再洗手,有的说在郊区外,没垃圾桶和厕所的情况下用泥土掩埋脏物……第三个难题则通过具体的危害视频撞击学生的心灵,再通过城监叔叔告诉学生,高空坠物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高空坠物是违法的,从而升华避免高空坠物的情感,纷纷说出避免高空坠物的小妙招,怎样把容易坠落的物品摆放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这为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情感目标起到了推波助澜,帮助学生内化情感的作用,从而化解了教学中的盲点。

可见,运用“目标导向”法,依照“精心预设,人格感召——注重体验,以情感人——化解盲点,关注成长”这一教学模式,的确能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感目标,因为“精心预设,人格感召”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必要前提,“注重体验,以情感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关键要素,“化解盲点,关注成长”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学生就会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逐渐内化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加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拖拉排队
怎样排队
拒绝拖拉
“拖拉”同桌
你是“拖拉王”吗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你是“拖拉王”吗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