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022-01-01李晓晓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素质职工国有企业

李晓晓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东 广饶 257300)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其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能否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随着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也就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基础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必要性

1.做好职工培训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而当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保障。要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培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培训,提升职工的个人素质,增强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2.做好职工培训是国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职工培训工作密切相关,培训工作关系到企业的人才质量。通过培训,可以让国有企业职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技术素养,使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做好职工培训是国有企业职工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的职工面临着新的挑战。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自身素质是关键。通过参加培训,职工能更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认识自身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补齐短板,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同时,契合企业职工需求的培训,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动力,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凝聚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二、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现状

1.国有企业对职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偏重于追求简单直接的业务数据和清晰明了的经营收入,认为职工培训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别人培训什么,就跟着培训什么,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仅仅满足于工作有人干,对职工能力能不能跟上工作新要求关注较少,可以说是只强调使用职工,而不注重培训职工。甚至不少职工也都存在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由于自身素质偏低,眼界偏窄,缺少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动机,认为培训工作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不参加对自己影响也不大,久而久之,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2.国有企业对职工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国有企业存在事企不分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采用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导致这些企业中,没有建立对职工进行培训的相关机制。在企业职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反馈等方面都不明确,大多是根据现阶段职工表现出来的问题再来组织培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着职工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职工的自身发展,更制约着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3.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内容单一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过分强调培训内容的理论性,导致培训内容单一。有时,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参加培训人员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实践与理论脱节,导致参加培训的职工积极性不高,往往很难将学习内容与个人实际从事工作相结合,使培训“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未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职工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将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4.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

在国有企业开展的一些培训方式上,绝大多数是通过聘请专业讲师或是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授课。这种传统的说教方式,固然有知识传播速度快、内容教授全面的优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这种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缺少与职工的互动交流,有时会出现“上面大讲、下面小讲”、职工开小差的现象。参训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缺乏反馈机制

不少国有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后,很少进行效果检验和反馈,往往只是简单地要求参加培训人员交一份学习心得或是学习报告,学习培训就算是顺利完成、告一段落。职工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而这种虎头蛇尾式的培训,只注重了培训的过程,却忽视了效果的检验,致使职工培训无益于实际工作。

三、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建议

1.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

思想决定行动,企业领导层应先行一步,转变认识,在企业管理中善于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加强对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充分征求职工的培训需求,转变职工对于培训重要性的模糊认识。加强对职工的关注度和关心度,充分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也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就如何提升培训质量向领导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同时,要常怀“本领恐慌感”意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珍惜单位组织的每一次培训,把培训机会作为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更好地去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2.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国有企业的培训计划、内容、形式多数都是由领导讨论决定,培训什么,什么时间培训,去哪培训,基本不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职工需不需要关注较少,职工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培训的成效可想而知。因此,想要职工培训有效果,就必须明确培训目标,真正做到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工作定位,认真做好职工需求分析,摸清广大职工的实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的深度和侧重点,使培训内容与参训人员的业务素质相一致,与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提升工作实效。

3.国有企业应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

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中,选择培训内容非常关键。科学精准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培训成效,优化职工素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因人而异、因岗而异,结合不同职工和岗位的需求,选择差异化的内容,切实提升职工培训的针对性。例如,针对全体职工进行的常规培训,如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国家战略等,应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当下热点,能深化职工的认知,拓宽职工的视野。针对部分职工进行的特定培训,如新入职培训、窗口服务培训、专业职能培训等,应结合职工的年龄、知识层次、工作阅历等特点,着眼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根据职工需求定制的培训,能调动职工兴趣,提高参与度,培训效果才会更好。

4.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既能调动职工参训的积极性,也能强化职工的学习成效。要转变以往的课堂授课为主的培训方式,可探索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社会调研、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层面、立体化的培训模式。例如,在理论培训上,可采取专题辅导和理论研讨的方式,专题辅导可以让职工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素养。在岗位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上,可采取社会调研和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职工走进实地,通过现场对比体验,来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准提升的切入点,更好地促进工作。多形式的培训方式,会让职工真正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培训成果反馈机制

在现实中,由于国有企业普遍未建立培训反馈机制,企业对培训实际成效掌握不准。职工是否从培训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促进岗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无从得知,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培训的初衷。国有企业可探索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如通过职工的出勤率、群众的满意率、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等量化和定性的方法,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并与职工保持必要的沟通,将培训的结果及时地反馈,听取职工对培训成果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参加培训积极、工作提升明显的职工给予奖励,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工作不见起色的职工进行惩处。只有重视结果并及时反馈,培训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国有企业必须对职工培训真正地重视起来,利用先进理念和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国有企业职工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职工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