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霞教授“调肺平肝”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2022-01-01陈团营李晶吴文先刘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肝抽动症外邪

陈团营,李晶,吴文先,刘霞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常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1],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刘霞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40年,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从“风痰”立论,从肺论治,提出“调肺平肝,祛风除痰”的基本治疗思路,谴方用药依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随证加减,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刘霞教授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作一简述。

1 病因病机责之于风、痰作祟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多表现为慢性、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可以是一个部位或多部位障碍,并可伴见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3]。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较少,依据其表现可归于“肝风”“抽搐”“慢惊风”“瘛疭”等范畴。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为“肝亢风动”“脾虚肝亢”“肾虚肝亢”“风痰上扰”等[4]。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与心、脾、肾等脏密切相关,肝风和痰浊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5]。对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以“平肝熄风”“滋水涵木”或“扶土抑木”者为多。

刘霞教授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不少患儿伴有鼻塞痛痒,鼻流浊涕及咽喉不利,咽部红肿,干咳,痰鸣,吭吭作响等火盛风动、痰阻气道的症状,且于感受外邪后上述症状出现加重。因此,刘霞教授认为,认为本病的产生主要由六淫入侵,以风邪为主。外风引动内风,风动则火升,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熏蒸津液为痰,风痰鼓动,上犯清窍,流窜经络而致。故从“风、痰”立论治疗本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风盛则动”,提示了抽动症状与肝风内动关系密切[6]。小儿肝常有余,肝失疏泄,肝气郁而化火,灼津为痰。《证治汇补·痰证》又云“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肺常不足,感受外邪,肺失宣肃,津聚为痰。因此,痰邪与肺肝功能失常相关。风与痰相互搏结,风痰走窜经络,而致抽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亦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故目连札也。”肝属木主风,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痰上扰清窍,则见挤眉,眨眼等。风痰上袭鼻窍则鼻塞、耸鼻;上壅咽喉则咽痒不适、清嗓,或喉中怪声;流窜经络则肢体抽动不已,或见耸肩、腹肌抽动等。风邪善行而数变,故抽动的部位、程度、表现形式可有不同变化。痰可随气机升降,影响脏腑功能变化,抽动其临床表现可出现时轻时重。

刘霞教授根据祖国医学的上述理论,提出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本源在于肝,其病发于肺的学术思想。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而且肺脏受邪后又易于传变,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之本虽在于肝,然与肺密切相关。肝属木,肝主风,病则易动风,肝风易化火,木火刑金,则出现金鸣异常及其他肺系证候。肺属金,为清净之府,最易受外邪侵犯,风邪犯肺,引动内风则易加重病情。肺金肃降失常,肝风不易平息,若反复受邪则更难调治。因此,本病多伴有肺系的症状,并且常由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7],因此,刘霞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责之于风痰作祟,与肝肺相关,要去除“风痰”之邪,除平肝外,亦应重视调肺脏。

2 谴方用药,从肺论治,调肺平肝

刘霞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体会,针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了本病在治疗方面应从风、痰入手,从肺论治,以调肺平肝,祛风除痰为基本治疗原则。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制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方,临床运用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基本方组成:辛夷、蝉蜕、芦根、大青叶、冬凌草、木瓜、半夏、伸筋草、钩藤、全蝎。风药辛散,善走窜,走而不守[8],方中辛夷、蝉蜕散风通鼻窍;芦根、大青叶、冬凌草清肺胃热,解毒利咽,以控喉肌发声抽动;内风源于肝,肝阳可化风,调肺疏风的同时需疏肝平肝,谨防肝气郁而化热、风火相煽[9],故用钩藤、全蝎平肝熄风以制动;半夏性味辛温,为治各种痰症要药,祛痰化痰力佳;配伍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诸药配伍,共凑调肺平肝,祛风除痰之功。

因“风性善行而数变”,痰气也易聚易散,临证授谴方用药,需依据患儿的不同证候特点,随症加减。痰热盛加青礞石、黄芩、天竺黄、鲜竹沥豁痰清热;眨眼加黄连、菊花、青葙子清肝明目;抽鼻明显加苍耳子、丝瓜藤;清嗓频繁加僵蚕、木蝴蝶清咽利喉。腹肌抽动加芍药、甘草酸甘柔筋;“顽疾怪症,多由痰作祟”,注意力不集中,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加丹参、菖蒲、远志、郁金豁痰开窍;脾气急躁加栀子、磁石、珍珠母清心宁神;摇头者加天麻、钩藤疏肝熄风。刘霞教授认为本病来渐去缓,贵在守法守方,遵“效不更方”的原则,坚持治疗。调肺平肝,祛风除痰,痰消风祛,则筋脉润,脏气平,病可缓解。

3 生活的调理在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霞教授认为,由于本病的发作与外感、精神、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中的生活调理十分重要,提出“三分药治,七分调理。”由于本病治疗周期长,疗效体现较慢,且中药口感差,家长常难坚持煎药,依从性容易下降。可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剂型,比如选用中药免煎颗粒以增加依从性,或配合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方法[10],也是保证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在生活调护方面,对于患儿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预防感冒。需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流感流行期间,不到或少到公共场所。(2)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早睡早起,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和同学和善相处,不打架斗殴。(3)忌食煎炸类、肥甘厚味、海鲜发物、生冷及具有兴奋性作用的食品。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故生活调护重在预防呼吸道感染,力求祛除发病之诱因。

4 典型案例

患儿男,14岁,2018年3月9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出现频繁眨眼,摇头耸肩,缩鼻张口,喉中有时吭吭作响。在当地某医院诊为多发性抽动症,予以泰必利及氟哌定醇治疗,症状曾一度缓解,但药物减量后症状加重。间或至其他医院行中医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平时易感冒,感冒后亦加重。头颅CT、脑电图无异常发现。于刘霞教授处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频繁眨眼,抽鼻,摇头耸肩,自觉咽中不适,时作吭声,咯痰不爽,咽红,舌边尖略红,苔薄黄,脉浮弦。证属风热犯肺扰脾,引动肝风,风痰鼓动。治宜调肺平肝,祛风除痰。处方:辛夷、菊花、木瓜各10 g,苍耳子、半夏各6 g,芦根、伸筋草各30 g,大青叶、冬凌草、钩藤各15 g,黄连、全蝎各3 g,蝉蜕5 g。14付,每日1付,水煎2次,分3次服。

2018年4月6日二诊。患儿服14付后,症状有所减轻,自行当地取药7付继续服用。现眨眼、发吭、抽鼻、耸肩症状较前明显减少,摇头无明显减轻,时有重复语言,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调整处方:前方加丹参15 g,菖蒲、郁金、葛根各10 g,天麻5 g。14付,用法同前。

2018年4月23日三诊。患儿服药症状明显减轻,唯感冒或激动后尚有发作。守上方治疗,嘱饮食宜以清淡为主,治疗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巩固治疗2个月后停药。1年后,患儿因感冒,发热,咳嗽就诊时,诉病情稳定,虽感冒未再发作。患儿病情好转,嘱其注意生活调理。

按语:患儿禀赋不足,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扰,加之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湿生痰,而致痰郁化热生风,风痰扰动,引起抽动。刘霞教授在经验方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方中辛夷、蝉蜕、苍耳子散风通鼻,风散则抽鼻止;配伍半夏以祛痰;芦根、大青叶、冬凌草清热解毒利咽,以控喉肌发声抽动;钩藤、全蝎平肝熄风以制动;木瓜、伸筋草舒经活络;黄连、菊花清肝明目。全方调肺平肝,祛风除痰,使痰消风祛,脏气平和,病症缓解。二诊患儿仍有摇头、重复语言,证明风痰仍在,故加菖蒲以豁痰开窍,天麻以息风止痉。久病多瘀,加郁金、丹参、葛根化瘀活络,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本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周期因人而异,病情易波动反复,需要患儿及其家长配合治疗,并且注意生活调护。

5 讨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与“风”“痰”相关,其病位以肝为主,涉及他脏。风、痰病理因素的形成与肺肝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基于此刘霞教授提出其本在肝,病发于肺,采用调肺平肝,祛风除痰之法治疗本病。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早期多属实证,以风痰扰动证居多[11];病情迁延或反复不愈,后期可能伤及肝阴和肾阴,有关虚证的转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此外,外感既是病因,又是病情加重和反复的重要因素,故刘霞教授非常重视预防感染,通过药物调理和生活护理等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加强生活调护,调理饮食、调摄情志,指导家长教育方式,减轻孩子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平肝抽动症外邪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菊花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茵胆平肝胶囊致急性腹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