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余足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有效路径探析
2022-01-01臧绍朋
臧绍朋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 山东烟台 265400)
足球运动是一种高热量消耗的体育运动,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目前在中学生足球运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能的训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更好地进行足球运动。
一、初中课余足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的意义
体能是学习足球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一种表达方式,技能影响着足球比赛成绩,在过去的研究中,经常将足球定义为单纯的技能性运动,从而使足球这项运动走了很多弯路,也间接导致中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不太高。这不仅会影响足球运动的发展,也使足球教学偏离了实际情况。体能训练是进行足球比赛基础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和心理素质都取决于此。一支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球员们就必须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总而言之,体能训练包括速度、运动、耐力、力量和灵敏等多种因素,体能水平也是决定足球比赛中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应该重视起体能训练这一重要环节[1]。
二、初中课余足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初中足球的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在球场上所处的位置出发进行体能训练,并坚持采用间歇法、循环法等训练形式来锻炼初中生的专项耐力。研究表明,在足球运动中球员需要在8706-14274m的足球场地上来回奔跑,其中包含大约两百多次的急速冲刺,还夹带着很多爆发性强的动作。所以,在初中足球训练的体能训练中,教师应该将有氧运动与无氧代谢两种方式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有氧耐力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持续性无间歇的负重练习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融合,进行长时间且强度较低的训练,例如,为学生限定时间进行过障碍练习和带球过杆训练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此进行重复训练,让学生对某一项环节多次练习,像是“带球过人”“一对一攻防”等,强化学生的反应速度,帮助学生巩固足球相关技巧动作。在无氧耐力训练中,需要学生产生更高的乳酸值。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相关的训练环节,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从而使学生的身体一直保持高乳酸状态,实现有效的体能训练。例如,教师可以用固定练习时间、缩短休息时间、加强体能训练时间等形式开展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冲刺能力,促进学生的无氧耐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技术与战术相结合
在足球训练的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将足球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同时进行,即在提高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开展体能训练。教师可以将体能训练融入这两种训练环节,以帮助学生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足球,无形之中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自信心[2]。
例如,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甲学生负责抛半球给学生乙,乙学生收到球再运用侧切传球的方式传回给甲。在这一过程中,要求乙学生与甲学生的直线距离为5m,完成动作后再迅速转身跑向另一端。在进行动作循环练习时,教师规定时间为一分钟,每次休息时间为两分钟。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学生对战术与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对足球比赛的节奏把控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模拟足球比赛,在逼真的比赛情境下,使学生的体能状态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技能战术的时候将体能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多种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训练方式也能改变传统训练方式的枯燥乏味,有利于实现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喜欢玩的年纪。所以,在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将游戏或比赛融入训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友谊赛,并准备一些小礼品。让学生在比赛中成长进步,以此提高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积极主动性,减少疲劳感。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转换训练环境。例如,利用树林、绿地等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氧训练,转换学生的训练心情,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解放自己的天性,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处于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的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为学生的足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足球事业培养更多的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