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讨
2022-01-01杨文燕
杨文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北海 536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自身潜能的发挥,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中寻求创新,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把创新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一、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作出一定的改变,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材相结合,改变教法,在“教”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从教学得到启发,进行思想的创新和学习的创新[1]。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时,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对教材进行研读,认识到这一课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对初中生活开端的叙述,具有挈提全套教材的意义,是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起点。进而研读学生:学生刚刚告别小学生活,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当然感受也不同,也可能有种种的不适应,教师要认清教材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让学生被动顺应这些变化,而是要把变化看成是成长送给自己的礼物,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习,在自我探索中成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也要变化。根据当下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面临的切实问题,采用新颖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兴趣,进行有效问题的设计与解答,课堂多互动,理解学生真实想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创新是新课程对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关键。对创新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之后要有教师的指导,以此将学生引入课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敢于对未知领域进行独立探索,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学《生命的思考》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辅助学习,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内涵,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同时要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有一定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每个生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需要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精神生命及其价值,进一步理解“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并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联系自己,让生命活更有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先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先自学,对生命的几个概念形成的初步看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特别举例: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生命的价值得以永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各抒己见的谈论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对生命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对生命的价值形成新的看法,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本节课由学生交流探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探究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条件。
三、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学科融合的拓展活动
以学生为本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拓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应设立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应鼓励他们多方面、深层次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2]。在学习“青春飞扬”“青春萌动”等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青春期的各种变化,明确这是个人成长的具体表现,不必感到惊奇,明白应该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充满青春活力的生活中。同时,把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印象更深,感悟更真。教师可首先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青春的诗歌,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未来》等,教师鼓励学生品读这些作品,谈谈对青春和未来的感受,在阅读了这些诗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得到了哪些启迪,使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雨。
四、结束语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观念和教法,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